国家卫健委表示「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 340 万」,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20日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现在的人们都在忙着工作,没有什么时间解决自己的私人问题,但是女性生育好像是有最佳年龄的,那什么时间段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呢?

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20日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女性生育最佳年龄是多少
通常情况下,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是在25岁-29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全身发育成熟,而且卵子的质量也比较好,在怀孕之后出现流产或者是早产等各种情况的概率都比较低,所以是建议在这个生育年龄之内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在备孕前,建议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适量地补充叶酸。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备孕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尽量在排卵期的时候适当安排同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受孕几率。



女性生育有什么影响
1、生育的好处,在生育之前有痛经的症状,在生育之后每次月经来潮后就会有一点点的痛感,不会像以前有剧烈的疼痛,这是因为在生孩子的过程中会消除子宫中存在的某种前列腺素,所以生完孩子之后痛经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2、女性在生育之后会降低发生各种癌症的几率,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只有在生了孩子的时候才会开始分泌泌乳素,然后供孩子吸允,母乳喂养就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几率。

3、女性在生育之后会降低发生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女性在未生育之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一直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而且在怀孕期间子宫内膜会停止周期性的剥脱出血,这个时间段内子宫内膜也会自我修复,所以降低发生癌变的几率。

4、生育的坏处,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体重的增加,对身体的骨骼会形成一种负担,会有腰痛、背痛的症状,在生产之后如果没有护理好,这些症状会一直发展形成月子病,就更难以恢复了。

5、大多生育后的女性都有痔疮的发生,因为在怀孕期间胎儿的压迫会影响到肛肠的血液循环,就容易诱发痔疮的发生。

6、女性在生育之后身材会严重走形,屁股变大、胯骨变宽、妊娠纹布满整个肚皮等,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是给她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



女性生育要检查什么项目
1、内分泌疾病:女性内分泌长期失调的话,也会引起不孕症的发生,因此,这项检查对于不孕症的诊断也是很有帮助的。

2、白带常规:主要是诊断滴虫、霉菌、细菌等的感染,如果女性患有性传播疾病,最好先将疾病治愈,再考虑怀孕。

3、染色体检查:这项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克氏征、特纳氏综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及时排除病因。

4、尿常规检查:这项检查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女性的肾脏存在疾患,对于生育的影响是很大的。

5、其他检查:除此之外,还包括肝功能、血常规、粪常规、全身体格检查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2

如何看待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

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10年推迟约2岁)等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

我国生育率一再跌破警戒线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结婚率大幅下降。2013年民政部共有1346.9万对夫妻登记。此后逐年递减。截至2019年,已降至947.1万对以下,结婚数量下降30%。结婚率逐年下降,但离婚率从2008年的1.71%上升到3.4%。在其中,80后和90后大大提高了离婚率。考虑到我国是一个性观念保守的国家,非婚生子并不常见,结婚率的降低必然会影响生育率。

二是结婚年龄大大推迟了。根据《2016年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而其中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比女性大2-3岁。在其中的一些地区,例如,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超过30岁,女性超过26岁。晚婚意味着晚育。举个小例子,以前结婚早,20岁可能生孩子,100年就生5代。现在你25岁生孩子,100年只生4代。一旦拉长时间,就会发现晚婚对人口结构影响很大。

  

三是精英教养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家庭只想要一个孩子,这降低了总生育率。这种重质轻量的生育模式导致了我国人口的几次下降。2020年初,文汇报和复旦大学联合进行了一项人口调查。其中发现,大多数国人对精英教养有着极大的执念,没有孩子的生活会更好的想法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调查中,只有14.92%的人认同多生孩子的想法,47.58%的人认为孩子的质量更重要,9.25%的人不打算生孩子。在优生优育的问题上,女性比男性更严重。52.21%的女性认为孩子的质量更重要,而同意多生孩子的男性只有41.59%,同意多生孩子的男性有21.84%,女性只有9.58%,同时不愿意生孩子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3倍。可以说,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对生育的消极态度,决定了我国出生率下降的国情。

第2个回答  2022-02-02
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10年推迟约2岁)等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

二、劳动年龄人口短期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2021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63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6%;16—59岁人口为88222万人,占62.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14.2%。与2020年相比,0—15岁人口减少528万人,16—59岁人口增加247万人,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加329万人和992万人。需要指出的是,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主要是因1961年出生人口较少所致。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2020年上升0.2和0.7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仍将延续之前的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虽趋于减少,但总量仍近9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且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67年提高到2020年的10.75年,人才红利新的优势逐步显现,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三、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流动人口继续增加

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流入城镇三方面因素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36、0.12和0.3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50429万人,比2020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962万人,流动人口为38467万人,分别比2020年增加268万人和885万人。
第3个回答  2022-02-02
现在的人们都在忙着工作,没有什么时间解决自己的私人问题,但是女性生育好像是有最佳年龄的,那什么时间段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呢?

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20日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女性生育最佳年龄是多少
通常情况下,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是在25岁-29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全身发育成熟,而且卵子的质量也比较好,在怀孕之后出现流产或者是早产等各种情况的概率都比较低,所以是建议在这个生育年龄之内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在备孕前,建议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适量地补充叶酸。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备孕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尽量在排卵期的时候适当安排同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受孕几率。



女性生育有什么影响
1、生育的好处,在生育之前有痛经的症状,在生育之后每次月经来潮后就会有一点点的痛感,不会像以前有剧烈的疼痛,这是因为在生孩子的过程中会消除子宫中存在的某种前列腺素,所以生完孩子之后痛经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2、女性在生育之后会降低发生各种癌症的几率,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只有在生了孩子的时候才会开始分泌泌乳素,然后供孩子吸允,母乳喂养就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几率。

3、女性在生育之后会降低发生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女性在未生育之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一直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而且在怀孕期间子宫内膜会停止周期性的剥脱出血,这个时间段内子宫内膜也会自我修复,所以降低发生癌变的几率。

4、生育的坏处,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体重的增加,对身体的骨骼会形成一种负担,会有腰痛、背痛的症状,在生产之后如果没有护理好,这些症状会一直发展形成月子病,就更难以恢复了。

5、大多生育后的女性都有痔疮的发生,因为在怀孕
第4个回答  2022-02-02
生育旺盛期妇女平均减少300多万,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高,能够理性对待生育问题,追求生活质量。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未来宝宝的成长教育,如果经济能力许可才愿意生二胎,甚至三胎,如果经济压力大,生育的意识就不强烈。
生育率持续降低,生育率意识不强,这是世界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我们周边的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都存在这种现象,越发的国家越是如此。
生育率下降不是靠某一种政策和单一刺激方式就可以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念。要从社会大的环境和经济环境着手。比如年轻人的收入、房价、教育成本、医疗等等诸多方面考虑。
如果这些基本的因素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刺激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积极性。生育率低,既是个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