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人被起诉立案后对其银行征信有影响吗?没影响的话起诉不是没用处?

如题所述

债务人被起诉和备案后是否会对其银行信贷调查产生影响,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即使没有影响,控方也会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这些判决和裁定。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被起诉的阶段不会对个人信用调查产生影响。如果判决生效后存在以下法律规定,将被列入不诚实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用调查。
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中,被执行人不履行有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入被执行的不诚实行为人名单,并依法予以处罚:
(1) 有能力履行但拒绝履行有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
(2) 通过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阻碍或抵制执行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执行的
(4) 违反财产申报制度
(5) 违反消费限制令
(6) 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和解协议的。
如果因债务被法院强制执行,则将记录在信用调查记录中。如果恶意逃避执行,将被列入不诚实的执行人名单,不能买火车票,机票等,不能高消费。但是,没有关于债务人可以被扣押的声明,债权人也没有这种权利。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能力,则只有在发现有财产时才可以暂停执行并恢复执行。但是,另一方是否有财产需要由债权人提供。法院将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多次审查。由于司法资源不足,银行的信用记录需要根据法院的委托进行检查,法院没有那么多的成本,可以随时查询这么多的债权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2条,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法官移送执行人执行。当事人必须履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措施限制其出境,并在征信系统备案,通过媒体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发布不履约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8
仅就欠债人被起诉立案而言,未经审理并判决前,不会对征信产生影响。
但被判决败诉后,仍拒不履行法定偿还义务,将被申请强制执行,进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导致征信受损,出行受限,并且也会连累到家人,遭受到的后果是无限大的。
拓展资料
银行信用征信系统
确切地说,这个系统应该叫做”央行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它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始于1997年,在2006年7月份实现全国联网查询。截至去年底,该数据库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共计1000多万户,其中600多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截至去年底,该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央行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其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目前,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企业如需贷款,贷款银行会在你申请借款时通过此系统查寻企来的信用记录,如果以前有不良,则贷款的可能会大打折扣。另外,个人也可以查询,带上身份证到当地人民银行并填写申请表后可以查询,查询后会打印个报告给你,里面主要记录你个人贷款、信用卡使用及还款、住房按揭等资料。如果产生信用不良记录,将对个人以后贷款等产生很大影响。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以前在银行有欠款或其他不良记录,会被记录下来,影响以后的贷款。
可以查询征信的途径:
1.发放贷款机构
2.公共事业企业
3.人民法院
4.政府机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1-07

欠债人被起诉立案后对其银行征信是否有影响,取件于案件实际情况。即使没影响,起诉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不履行,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扩展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天津市监察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3个回答  2021-08-31
有影响,被诉在征信中是可以查到的,会影响一系列经济活动,合作方会认为你没有能力和实力拒绝合作,如果被诉后没有履行还款责任,法院会将你列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名单,那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了。不仅无法贷款,而且借款会被催收,无法开展新的业务,出行、消费都会受到限制。
第4个回答  2021-08-31
仅就欠债人被起诉立案而言,未经审理并判决前,不会对征信产生影响。
但被判决败诉后,仍拒不履行法定偿还义务,将被申请强制执行,进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导致征信受损,出行受限,后患无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