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皇后无过,朱瞻基为何坚持废掉她,这样是好是坏?

如题所述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好女人。在古代,皇帝要想一心一意处理好国家大事,也必须有一个贤良的女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同时帮助他打理好六宫之事,这个女人就是皇后。

有“明君”才会有“贤后”,因为皇后作为国母,对皇帝有着规劝之责,假如皇帝昏庸,那么皇后再怎么忠言逆耳,也是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会面临被废的危险。

而有了“贤后”才更容易出现“明君”。皇帝每天打理国家大事,要是没人帮他管好“家事”,后妃整天只知道争风吃醋,皇帝哪里还有心情处理国家大事,光是面对这些琐碎的“家事”,就足够令人头疼了。

因此,“明君”与“贤后”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二者同时出现,那么当时的背景,一定是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历史上的明君不在少数,贤后也有很多,而贤后比较集中的朝代,就要说到明朝了。

说起明朝,有的人认为,这是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人却认为,明朝皇帝多“奇葩”,并不值得过多炫耀。但不管怎么说,明朝的贤后,确确实实没得黑。

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明朝第一任帝后。朱元璋为人喜怒无常,很容易动怒,可每次他生气的时候,只要马皇后一劝,很快就好了。有时候朱元璋发怒,要处置某位大臣,也是马皇后规劝,才保住大臣性命。马皇后无疑是一位贤后,但如果朱元璋不是明君,又怎会听得进马皇后的规劝呢?

朱棣虽然篡位是事实,但他是位好皇帝也是事实。在他的背后,也同样有一位贤后的支持,就是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长女,是朱元璋亲自选中的儿媳。朱棣登基后,徐皇后知道后宫不得干政,于是她设宴款待大臣的夫人,并对她们说:

“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

不仅如此,徐皇后还亲自摘录《女宪》、《女诫》等编成一本《劝善书》,颁行天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贤良的妻子,时时规劝朱棣,他才能时刻保持清醒,从而创造出“永乐盛世”。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也再没有立过后。

朱高炽的原配张氏,是朱棣与徐皇后为儿子挑选的太子妃,朱高炽即位后,册封张氏为皇后。史书记载: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

可见张皇后也是个贤良的女子。

张皇后辅佐三代帝王,到了明英宗时期,她已是太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而张太皇太后在时,王振虽然得宠,却也始终不敢擅权。

后世对于张皇后的评价很高,比如明朝史学家何乔远,就曾这样评价她:

“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

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是由祖父朱棣、母亲张氏(当时为太子妃)为他挑选的,特别是张氏,十分喜爱胡善祥,因为她:

“天性贞一,举止庄重,颇有贤名。”

朱瞻基即位后,胡善祥被封为皇后。一直以来,胡皇后都恪尽己守,以贤闻名天下。但是在宣德三年,朱瞻基却突然昭告天下,要废掉胡皇后。而且虽然是宣德三年才宣布,可这件事在朱瞻基刚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了。

要知道,明朝在朱瞻基之前,还没有皇帝废过后,再说胡皇后十分贤德,也没犯过什么错,为何朱瞻基要坚持废掉她呢?

一、长辈插手婚姻

胡善祥虽然贤德,可她并不是朱瞻基亲自看中的,而是由长辈安排的。朱瞻基在永乐九年,就被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也就是说,他将来注定要继承皇位。既然如此,他的皇太孙妃,就必须要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就像明朝前几任皇后一样。

朱棣和太子妃张氏既然都看中胡善祥,就说明她的确符合皇太孙妃的条件,且具备将来母仪天下的资格。但也是因为这样,让朱瞻基心里很不舒服。

或许有人会说,朱棣、朱高炽的皇后,都是由长辈安排的,可她们照样成为贤后的典范,并且与皇帝也感情深厚,为何到了朱瞻基这里,他就如此矫情了?古代婚姻本就以“父母之命”为主。

这只能说明,人与人之间不同。朱棣和朱高炽两父子,都能做到和妻子相敬如宾,但朱瞻基的性格与祖父、父亲不同,他更希望自己的正妃,能够由自己选择。很明显,胡善祥不是他心中的人选。

二、宠爱孙氏

胡善祥不是朱瞻基心中的正妃人选,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喜欢的人,那就是孙氏。

孙氏的父亲孙忠,在永城县当主簿。因为朱瞻基的外祖母,也是永城县的人,她听说孙家的女儿贤德,于是推荐她进了宫。靠着这一层关系,孙氏一进宫,朱棣就让儿媳张氏,亲自教导她宫中礼仪。

孙氏刚进宫的时候,只有十余岁,却也得到机会与朱瞻基相处。久而久之,两人感情愈发深厚,朱瞻基便深深爱上孙氏,一心想娶她为正妃。

不久之后,朱棣为孙子挑选皇太孙妃,朱瞻基十分希望孙氏能够中选,可是因为长辈更喜欢胡善祥,所以她就成为皇太孙妃,而孙氏只封为皇太孙嫔。朱瞻基即位后,就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胡皇后废掉,改立孙氏为后。

三、胡氏无嫡子

可是左等右等,胡皇后始终没有犯错,这让朱瞻基找不到借口废后。思来想去,朱瞻基便只有利用两点,来达到他废后的目的。第一是胡皇后无子,第二是胡皇后善解人意的性格。

明朝有祖训,必须“立嫡立长”,因此皇帝不必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前几任皇后之所以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主要因为她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与皇帝感情深厚,二是她们本身贤德,三是她们都诞下嫡子。

可是这三个条件,胡皇后只满足一条,就是贤德。朱瞻基本身宠爱孙氏,所以与她感情并不深,还有就是胡皇后只生下两个公主,没有诞下嫡子,这让她处境很是尴尬。

最关键的是,偏偏孙氏又为朱瞻基生下长子,也就是朱祁镇,这更让胡皇后地位受到威胁。抓住这一点把柄后,朱瞻基便接着利用胡皇后的善解人意,劝她主动逊位。

胡皇后自然知道丈夫的用意,而自己也的确没有诞下皇子,于是只能答应了。就这样,朱瞻基便正式下诏,废黜胡皇后。可怜的胡皇后,也成为明朝第一位废后。

史书记载: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也就是说,胡皇后无过被废,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她。不仅如此,就连朱瞻基本人,后来也感到后悔: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我个人认为,是好事,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参考朱祁镇的皇后钱氏。

钱皇后也是长辈为朱祁镇选的,这个长辈就是他的祖母,朱瞻基的母亲张氏。也就是说,朱瞻基、朱祁镇两代皇帝的原配妻子,都是张氏选的。这就是我认为,可以参考钱皇后的原因之一。

另外,钱皇后也没有为皇帝生下儿子,这也是与胡善祥相同的一点。唯一不同的是,朱祁镇并没有选择废后,反而对钱皇后很是珍惜。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朱祁镇被瓦剌俘虏,钱皇后为了赎回丈夫,不惜将自己所有私产变卖。可惜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办法的钱皇后,只能日日夜夜祈祷上苍,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因为天天跪在佛堂祈求,累了就直接睡在地上,导致她的一条腿残疾。因为整日以泪洗面,她的一只眼睛也哭瞎了。好在上苍听见了她的祷告,一年之后,朱祁镇被平安放了回来。

可是一回来,他们一家人就被朱祁钰软禁起来。在被软禁的七年时间里,钱皇后不仅对朱祁镇不离不弃,还靠着她做针线活,才勉强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发生,朱祁镇复位。

复位后,朱祁镇排除万难,坚持复立钱氏为后。在临终前,朱祁镇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钱皇后。因为钱皇后无子,太子朱见深是贵妃周氏所生,他害怕钱皇后会受到苛待,于是叮嘱太子:

“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之后,朱祁镇又嘱托大学士李贤:

“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为妻子安排好一切后,朱祁镇才安心闭上了眼。

胡皇后无过,朱瞻基为何坚持废掉她,这样是好是坏

即使朱祁镇这样为妻子安排,甚至留下遗诏,要钱皇后与自己同葬。然而他去世后,钱皇后的日子仍然过得很不容易。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处处要压钱太后一头,朱见深自然也时时站在母亲这边,没少苛待嫡母。

钱太后去世以后,周太后坚持不让她与朱祁镇合葬,还好群臣纷纷站出来为其说话。可到了最后关头,周太后仍然让人故意将墓道挖错,还把通往朱祁镇的那条墓道给堵了。

由此可见,如果朱瞻基当初没有废后,那么胡善祥晚年的日子,也不见得就过得幸福。孙贵妃是个有心机的人,当初朱瞻基想废后,她就假意说道: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这句话让朱瞻基坚定了废后的心。

如果朱瞻基没废后,等到朱祁镇即位后,孙贵妃是否也会像周太后一样,想方设法打击胡善祥呢?而朱祁镇是否也会帮着生母,而去苛待嫡母呢?

相反,胡善祥被废后,虽然没了以前的尊贵身份,但婆婆张氏一直对她很好。张太后每次设宴时,都会邀请胡善祥参与,同时总让她居于孙氏之上,这让已经成为皇后的孙氏,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张太皇太后去世的第二年,胡善祥也去世了。也就是说,虽然她没了皇后之位,但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受到婆婆的照顾,也算生活得无忧无虑。可如果还是皇后,就要继续参与到宫斗中,后来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判断,如果朱瞻基没有废后,对胡善祥是好是坏。而即使朱瞻基废了一位贤后,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位好皇帝。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胡善祥被废了,就否认她是一位贤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胡皇后是一个好皇后,也是和朱瞻基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但是没办法朱瞻基不喜欢她,另外他喜欢上了另外一个人,虽然胡皇后被废了,但是在宫中待遇还不错。
第2个回答  2020-10-30
胡皇后无过,朱瞻基为何坚持废掉她,是好,因为他担心他的外来势力干干预朝政。
第3个回答  2020-10-30
我觉得是为她好,因为没有后代所以以后也很难站稳脚跟,所以废掉还可以保住她的命。
第4个回答  2020-10-30
胡皇后无过,朱瞻基坚持废掉她,我认为这样做不是好的,是坏的,毕竟胡皇后生前没有什么过错,除了没有生下孩子,对后宫对朝廷都没有过失,反而因为朱瞻基自己的私心而废除,她也是不公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