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活着时叛乱不足为惧,死后叛乱却势如破竹?

如题所述

嬴政和胡亥两父子的能力差别太大,而遇到秦末时期天下大变的局势,他们的统治能力决定了整个帝国的结局。

秦始皇嬴政能够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这是秦国100多年来几代秦君不断改革、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秦始皇在统一了天下后,针对夏、商、周近两千年的中国古代王朝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废分封,立郡县,并且在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这样的政治变革虽然较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暗藏了地下反抗危机,特别是帝国建朝初期。

秦始皇作为政治手腕铁血的皇帝,他是有能力掌控这种暗藏危机的局面的,一方面进行诸侯国反抗势力的清剿,一方面进行底层阶级的镇压,同时在文化和制度进行强权统治,又在军事上保持高压政策,这几个方面在秦始皇时期都得到了强硬的执行,所以在嬴政时期,全国即使有部分反叛势力抬头,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动乱,都得到了迅速的扑灭。

秦始皇死后,秦国自身发生了重大的动荡,在政治上胡亥得位不正,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有非议,李斯、赵高矫旨拥立了公子胡亥为皇帝,而正统、合法的继承人扶苏被迫自杀,这对秦国的政治格局伤害太大,朝中的关陇集团和贵族阶层受到了打击和伤害;同时被杀的还有秦国的军方主要代表蒙恬、蒙毅兄弟。

军方的柱石蒙氏家族的打压是对秦国根基的动摇是致命性的,无论是秦国初期的王翦家族,还是司马错家族都在秦后期抬不起头来,唯一能够护国卫朝的蒙氏家族基本被灭了族,再加上政治威望高,行事温和的太子扶苏被杀,在军事和政治上秦国的力量被大大的削弱。

胡亥上台后,李斯和赵高发生了内斗,唯一能够制衡赵高的李斯被杀,秦国最后一个有能力的丞相的消亡几乎可以宣判秦国灭亡的死刑,赵高作为宦官他不具备统领一个强大帝国的能力,更缺乏一心为国的忠君思想,在赵高的折腾下,整个秦朝帝国的统治力已经远远不及秦始皇时期了。

从内因来看,秦始皇死后的权力内斗迅速的消耗了整个秦国的实力;从外因来看,其他六国的潜伏复国势力利用了秦国此时的实力衰弱,都各自积蓄力量,伺机而动。恰逢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天下的农民起义蜂拥而至,各个诸侯势力立刻响应而起,此时全国各地的暴动已经成了燎原之势,秦国朝廷此时还在讨论马和鹿的事情呢。

综上来看,秦始皇时期,由于嬴政的统治能力和治国手段的强大,整个秦朝从上至下都稳固而高效,整个帝国能够从容的面对危机;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在权力斗争中消耗了秦国的统治实力,从政治和军事上已经无法高压反抗势力的抬头,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全国性的叛乱就势如破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8
因为秦始皇死后军队控制权就没有了,对地方叛乱没有了压制。所以才会有这个情况出现。
第2个回答  2020-12-08
两位皇帝能力差距太大。秦始皇比秦二世个人能力强太多,能控制朝局,叛乱兴不起来。
第3个回答  2020-12-08
活着的时候,秦始皇还能够压制住,但是在他死了之后,他就没有这个能力了,朝廷当中缺少一个主持大局的人。
第4个回答  2020-10-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