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生会干部的权力?

如题所述

第一,权力滋生官僚主义。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所以只要有人在,就有各种江湖事情发生。在学生会里面,虽然她们的权力不大,但是毕竟还是有一点权力的,有权力就有人想要争取。但是资源总是有限的,当一群人想要坐上同一个位置的时候,便会产生各种拉帮结派的现象,进而也就产生了官僚主义。当然了,这也是所有人类政治中都避免不了的现象。其实不仅是学生会,任何一个小组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二,学生会的官僚主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逐步杜绝。很多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都认为自己长大了,并且把大学当成了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还有人倡导要让大学成为一个微型的社会,但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毕竟我们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而大学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所以我特别认可不少学者倡导的:要让大学成为理想社会的雏形,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所有大学生毕业之后一点点改造这个社会,让整个社会充满更多的光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此前,成都某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干部逞“官威”聊天截图一事引发了热议。

后来(10月6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1所高校联合发起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公约》以书面文件形式对学生组织官本位思想提出反对,发出恪守学生学习本分、牢记学生组织宗旨、永葆理想主义情怀、扎扎实实做事、营造平等氛围和摒弃庸俗风气等六点倡议。

聊天截图是什么?

图 怎么和杨主席说话呢?
这张图居然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很多毕业学生会成员的吐槽。

大学几年的学生会时光里,看过令人反感的现象——“官僚主义”在学生组织里盛行,把职务当做“职位”,以领导自居,将维护学生群体利益的责任视为个人的“权力”。

有学生这样感慨:拍马屁、搞小集团……这些乌烟瘴气的恶习真的可以恶心很多真心想通过学生组织锻炼能力的人。如果不会巴结所谓的“部长”、“主任”、“主席”,说真的,还真没人把你“干事”当回事。

还有人在贴吧上爆料,某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新成员给“领导”送中秋祝福,写错了名字和性别,结果得到回复:“把我的名字抄50遍,开大会检查”。

图 名字写错大会检讨
那么,学生会是什么样的存在?主席到底怎么来的呢?

学生会,一般分为校级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班委会3个级别,而每个级都是有内部独立的组织构架,相互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但是在每个层级内部,却存在着非常明确的职位关系,即主席高于部长高于干事,或者班长高于委员(“高于”这个词暂且用着吧)。这种组织形态正好契合了马克思·韦伯对『官僚制』的定义,因此就有了“学生会官僚之风盛行”的评价来源。

官僚制,它包含“分部——分层、指挥——服从”等行为特征的组织形态。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内,越接近顶点人数越少,越接近顶点权力就越大。

而“主席”、“部长”、“班长”参照定义的话,确实是个“大官”。比如校级学生会主席,真正意义上“万里挑一”!从整个几万人的学校里挑出“主席”真的是要经历重重关卡的。

当然了,既然网络上已经坐实有了“学生会干部耍官威”的事件,我们就不否认,组织“官场化”、干部“官僚化”的情况是存在的。

图 你好大的官威啊
①学生会的权力来自哪里?

一般来讲,学生会这个大机构是由学校团委负责的,准确地说,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共青团的组织下的群众性组织。

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办事,主要任务是为全体在校生提供服务,丰富其课余文化生活,功能就是“搞活动”。比如思想政治类、社会实践类、校园服务类、文化娱乐类等。

换句话讲,学生会的水平也体现着学校团委的整体素质。一旦学生会出现了问题,那么,团委是要负责任的。

学生会为什么会吸引人?这就要看学生会的功能了——搞活动。高校生活中最大的两项福利就是“保研推优”和“奖学金”。而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证书加持来拿下这些福利是非常“明智且正确”的途径。

除了品学兼优外,综合素质、组织能力这些条件外,校内知名度、活动参与度等条件都是普通学生很难获得的,而学生会成员拥有额外的“加分项”。

除了真正专业造诣极其突出者,不管是“保研推优”还是拿“奖学金”,附带有“学生会成员”属性的学生比例很高。

久而久之,这造就了学生会身份“优”于普通学生的假象,或者说幻像。

②学生会的权力有多大?

“很多时候,毕业了才知道,学生会屁用也没有。他们的有什么权力?其实什么权力也没有!”这是很多学生会成员毕业后的感觉。

也有学妹学弟问过我,部长说如果不去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会要扣课程的学分,甚至会影响到毕业。如果学生会真的能直接左右专业的学习成绩,干涉毕业证书,那些不参加学生会的人就不毕业了?

因此,这种来自权力上的“压制感”,其实是源于自己的自律感,换句话讲,是对组织、他人的责任心。不仅如此,看似“主席”、“部长”们的权力很大,气势很足,实际上他们也是对组织、成员负责的。

重点大学的辅导员,他们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副科级。而学生会干部根本没有行政级别,仅从这一点来说,学生会主席就不是官,功能上讲,主席、部长不曾握有任何实质权力。

所以说,学生会没有权力。

学生会就是为学生服务的组织。在大学期间,笔者加入的社团和部分都和“服务”密切相关,比如招生办公室下的导航社、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评价办公室等这些真正为“学生服务”的部门工作。

在大三时,有一件事特别印象比较深,有新干事提意见,跟我说看起来无能,一点都没有干部应该有的气势和架子。根本不像个学生会干部!

对这事,我就没怎么搭理,因为我从来没有架子,几乎从来不用表面功夫来装逼。用“务实”的态度去做事,就是我的信条啊,也符合学生会存在的意义。

③学生会干部耍官威是什么心态?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会干部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作态,一棒子打死并不是客观准确的评价。

个人觉得,爱耍官威的,这不是素质的问题,它只是一种病态畸形的“炫耀”。感觉自己用学生所赋予的“权力”来压迫学生,借职务逼迫下级,完全没必要。

迷恋权力、贪慕虚荣的“社会风气”,可能让有些学生干部自我定位发生错位,这种“官威”也仅仅是象牙塔内自我加持的幻觉罢了。

而我们也看到了,出入学生会也是提早适应将来要面对的社会,因为毕业后的社会职场,远比学生会更加复杂,所以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培养自己的责任心、组织能力,是很有裨益的。在此期间,还能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了一个目标把事情办好,是多么让人珍视的回忆。

我的大学,大部分课外时间也都投入到了学生会生活,可以说正是一群伙伴们的陪伴、共事、疯狂……让我的大学丰富多彩。

(不吹不黑,文明吐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