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功能

如题所述

民俗功能
民俗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传播、继承的。同样它也要为产生它的母体报效尽力,发挥相应的作用。各种民俗现象的性质、结构不一样,其社会功能也不一样。同一个民俗现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起一定的变化。但概括说来,民俗现象的功能,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即使已经失去了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要以某种变性的作用服务于一定社会的人们的生活。如放风筝,最早是一种具有巫术性质的活动,现已变化为基本上属于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完全没有作用的习俗,是比较少的。

研究方法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跟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有许多相近之处。比如,民俗学中广泛使用比较研究法──两个民族之间的相类之处,是引起研究的重要因素。又如十九世纪自然神话学派对各种神话、 甚至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地方的事象比较等。 20世纪,“结构主义”的理论及方法崛起,1958年法国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结构人类学》及《亲族的结构》等著作,就是用结构方法去探究民俗的事象。 随着科学不断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该趋向多样化,连民俗学也不例外。

研究对象 口头民俗学(口传文学)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绕口令、民间歌谣、史诗

风俗民俗学(仪式庆典)

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

宗教民俗学(民间信仰)

民间宗教、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

物质民俗学(常民生活)

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人民的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