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逆反心理特别严重的学生怎么办?

如题所述

、激励法

初中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讲,还是未成年人,在平时的教育中,对他们多实行激励法,比如表扬、奖励、承诺、赞美等方法,会有很好的效果。

不少家长朋友望子成龙的心切,一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不良苗头,就强硬制止,孩子呢,可不听这一套,这样效果背道而驰。我们不妨丢下冷面具,发现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就拿起表扬的武器,让他也体验一下,自己在您的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亲近法

有时间多和孩子谈话沟通,不一定非得谈正式的话题。谈谈生活,或者谈自己上学、工作的经历等,在学生的心理上可以产生亲近感,从而可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现在不少的家长在外打工,一天很难和孩子见一面,甚至一星期、一个月也很难和孩子见上一面,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应该加强家长课程培训,因为孩子正处在十四、五岁的年纪,需要父母的亲情呵护,这是他(她)心灵上必备的感化剂。

上述情况的家长离家在外应该多打电话,至少两天通一次,问问他的学习,他的生活,他的难处,并表达你对他的思念之情。试想,你一直也不和孩子沟通、交流、亲近,他认为你一点也不关心他,他怎么能不和你生疏?

3、培养和孩子共同的爱好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班级中生活,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及行为。平时,要多培养孩子一些特长或者爱好,打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他说:“你一样很棒。”无形中在学生心中认为你和他们是朋友,从心理上有了共同的语言,以此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然啦,家长也是如此。比如和孩子下下棋,谈谈体育,唱唱流行歌曲。当然听音乐也要适度,比如每星期可以听一个小时的音乐,告诉他不要上瘾,多了无益。

4、家庭教育优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与子女的角色换位思考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1.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教育学生,不了解学生是行不通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既具有一般普遍的身心特点,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差异,各个学生表现的个性心理及品德的差异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因为个性差异往往是他们产生与众不同或逆反心理的一个诱因。了解学生还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分析,发现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特别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恳切的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这样对于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大有益处的。

  2.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是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承担者,党和国家把如此重大的责任教给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

  1)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用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去感化学生。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要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安抚。

  2)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此话说明了我们要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底。为此,我们必须要坚定对自己所教理论的信仰,坚信它是科学的,是真理,而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合。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感情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教书匠”。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要讲究教育艺术。一方面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式?如开导式、归谬式、激将式、爱心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社会大课堂、调查分析、辩论赛等。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师让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当班委,让他参与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方式手段使用得好,将会事半功倍。
第2个回答  2021-04-27
一、 正确认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有逆反心理学生的接触和观察,发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育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外因。

教育活动时间过长,超过了青少年心理承受的限度;教育者千篇一律,过多地重复某项教育内容;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失去青少年对他的信任;教育者自以为是、不容分辩;在说服和介绍中过分渲染、言过其实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引发逆反。

2、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学会了多种分问题的方法,喜欢探究事物的根源,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他们在发展顺向思维的同时,也发展了批判性和逆向思维。同时,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 点、标准来衡量,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不象童年时期那样轻信和盲从,而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只有在别人的观点既有逻辑上的说服力,也能说明青少年本人和周围社会的问题时,才有可能接受,否则,就会产生怀疑和争论。而且,一些青少年也有可能对书本上的定论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和证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他们好奇的对象也就越来越多。对理论的、社会的、自然的观点和现象,都想加以探讨,进行自我判断,而不愿被动地聆听别人的解释。

由于认知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好奇心等心理的发展和生理发育的加速,青少年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成熟感和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个孩子了,希望独立自主,象成人一样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喜欢长辈用保姆式的态度对待自己。但是,长辈们出于爱护和习惯, 对青少年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继续用不加商量的口气指点、教育,因而往往引起青少年的反抗。

青少年产生逆反是他们认知和独立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发展正常的青少年来说,出现适度的逆反是他们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有关。
第3个回答  2021-04-27
遭遇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怎么办?
首先了解其家庭情况,分析原因,和家长沟通,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否是家长的高压政策,是否是家长一味的和邻家孩子比,比的孩 子没了自信,既然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了,如果是,和家长一起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案例,好的做法,从改变家长自身做起,记住十个不要:不要让爱失去理性,不要让孩子总围着你的思想转,不要总拿家长的权威限制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判断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不要为孩子的错误买单,不要用分数衡量孩子,不要一直强调孩子的弱点,不要和叛逆的孩子硬碰硬,重在引导,不要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不要为孩子规划人生,让他自己去开拓。最近有个孩子的家长特苦恼,因为孩子在家和她较劲,孩子小时生了一场病,影响到大脑,当时一入学时,话说不清楚,现在话多了,交流基本没问题了,身体很壮,热爱劳动,可是他的妈妈老是和别的孩子比,比学习,孩子基础差,当然越比越伤心,我们交流时,我说你和孩子原来比,有没有进步,后来她自己也说起来,那时孩子奄奄一息,送到医院时,恳请医生救活孩子,哪怕他能自理,就谢天谢地,现在孩子身体强壮,她又自寻烦恼,又给她说了身边一些现实的例子,学会开导自己,最后她释怀了,不再纠结,母子关系不那么紧张了,孩子在校也不找别人的茬了。
其次多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发现他们的爱好,找到他们的特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在班级活动中,在小组活动中,维护孩子的进取兴趣,不给孩子贴标签,适当示弱,推心置腹,点燃孩子的想象力,巧设“陷阱”,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换位思考,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灵。我觉得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跳绳,有的跳竹排舞不错,有的节奏感强,敲得不错,有的乒乓球打得好,有的打篮球,有的记性好,我就让他帮我记事,随时提醒我,课外活动小组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风采,我喜欢给他们拍照,记录精彩瞬间,在特别的日子里送给他们。
第4个回答  2021-04-27
遇到逆反,心理特别严重的学生,首先进行一个思想上的疏导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世界,弄清楚叛逆的原因
积极的配合家长,做一些思想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让家长在一起陪读,慢慢改变学生的心理
如果特别严重的叛逆心理的话,还需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心理医生的咨询,以免孩子误入歧途
遇到这种逆反心理的孩子,千万不能硬来,这样做适得其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