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真正的死因

周瑜是因为箭伤而死还是感染疾病???详细一些,要有凭证

周瑜最不可能的死因就是被人「气死」,因为生气不会死人。

除非因情绪激动引发脑溢血、心肌梗塞、急性心脏病、或是遗传病并发症候群等(不包括恶性肿瘤),否则暴毙绝不会是因为「气死」而己。这其中可分主动致死或意外所致,以下一一细说从头。

受围逼死层面

首先从主动逼迫致死谈起,《三国演义》在三气周瑜中,描述周瑜进攻荆州城时,受阻于守将赵云,又被魏延四路伏兵追杀,因怒气横胸而不幸堕落马下,不得不撤退,最后接到孔明修书催命,因器量不能容人,长叹后「连叫数声而亡」。或者在《三国志平话》中周瑜引军五万,被刘备及孔明以一万人挡路,后路又被张飞以一万人抄收后路,周瑜进退狼狈,逃到巴丘后,「数日饮食不能进,头面肿」,最后「伏病不起」因而身亡。这些记载都是以周瑜行军停滞,受阻于人而引发疾病。

但是刘备当年甫与孙权之妹联姻,正值蜜月期,还不致于动干戈攻杀周瑜。

中途遭疾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讲得很清楚,死因为「病死在半路」。按孙权策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周瑜事先曾诣京晋见孙权上策取蜀,因此由东到西的地理位置为吴郡、巴丘、江陵,周瑜离开孙权后,经过洞庭湖畔的巴丘,还没到领地江陵就半途身亡。

这是最简单,也最合理的死因,周瑜因病而死。

双方兵力比较

若以赤壁战前计算,刘备拥有二万以上的兵力,但战后此时刘备的武装势力统辖武陵、长沙、桂阳及零陵四郡,位置皆位于长江以南。加上雷绪数万口的投奔,刘备加上原有的江夏郡,刘备土地拥有五郡,兵卒超过数万人以上,差不多与孙权并驾其驱。

赤壁时周瑜仅领一万人(另一万由程普率领),死前移交给鲁肃的部曲剩四千余人,周瑜还是回京向孙权上旨提议,因此不会率领太多武装部队,主力军队应该留置在江陵。

一个是轻装旅行,一个是兵多地广,不论从何时何地发动奇袭,都不足为奇。

事发巴丘当地

巴丘是个军事好点,刘备若是袭杀周瑜,一来欺负周瑜兵少,二来可回攻江陵,刘备可轻松攻拔没有主帅的空城。但是刘备因此就背叛与孙权的联盟,再来的可能就是孙权的带兵报仇,刘备得要审慎考虑。后来虽然鲁肃以外交和谈的方面奉送江陵给刘备,但不排除刘备早有准备以谈判方式易城,刘备当时还拥有江夏郡(刘琦旧部),可供作为交换筹码。用兵之道,最下攻城。

这也是周瑜取蜀的最大威胁,有道螳螂捕蝉,最忌黄雀在后,周瑜眼中只顾益州刘璋昏庸,却忘刘备狼顾在后,若是周瑜成行,刘备的背叛将极为致命,可参考关羽北伐襄樊,吕蒙偷袭夺根的史例。

意外致死的讨论

再从意外致死讨论,自发性非受迫的因素很多,但是不难比较。

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而死应该最不可能,周瑜善于水军,上京孙权与江陵驻地也是乘船东西旅游,不比陆地步行还耗费什么体力,要说周瑜在江面上晕船或是上吐下泻,不习舟楫而致死的可能绝无仅有。而且巴丘尚在江陵以东,若是周瑜在长江流域的巴丘及苦战年余的江陵会水土不服,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因为赤壁之战尚且号称曹军水土不服,若是周瑜率军也水土不服,赤壁之战就没什么地形优劣或舍马就船的问题。

身遭传染病

染瘟疫或瘴疾等恶病大致得深入西南一带才有,洞庭湖及鄱阳湖两湖之间还不致于到处有瘟疫,要不然赤壁之战不就曹操与周瑜的染病机会相等,那周瑜与程普胜仗胜得还真侥幸,全指望对方得病而死。着凉感冒不会致死,临时吃坏肚子也不会致死,要突然染病而死,除非是像黑死病强烈的病毒。

旧伤复发

不管是《三国演义》所言:「箭枪复裂,墬于马下。」或是《三国志平话》所称:「周瑜言罢,金疮气破。」指的都是周瑜因围攻南郡时,受到箭伤,事后未能痊愈,或者带有破伤风,也许矢簇喂毒所致,导致风湿性或支气管病变等。若再加上一次的意外,即使喝水噎梗的小状况,可使旧症复发而致死。

不排除这种可能,无碍的小病,积多也能成为致命的大病。

周瑜遗嘱

《江表传》:「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表示周瑜曾染急病而自行治疗,但是对孙权提出:「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壮志未酬的婉惜,又交待后事嘱咐鲁肃,看来周瑜已知流年不利,有点慷慨赴义的味道。

面临病变而能很快恢复,已可确定不是急性传染病,不致于像毒气一闻就死。但是会透露出失望的消志,可见病情一定很严重,或者是前面对孙权自称无恙的话只是客套,实际上周瑜已病入膏肓。
参考资料:http://sh.netsh.com/bbsjh/2669/6/1165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0
周瑜最不可能的死因就是被人「气死」,因为生气不会死人。

除非因情绪激动引发脑溢血、心肌梗塞、急性心脏病、或是遗传病并发症候群等(不包括恶性肿瘤),否则暴毙绝不会是因为「气死」而己。这其中可分主动致死或意外所致,以下一一细说从头。

受围逼死层面

首先从主动逼迫致死谈起,《三国演义》在三气周瑜中,描述周瑜进攻荆州城时,受阻于守将赵云,又被魏延四路伏兵追杀,因怒气横胸而不幸堕落马下,不得不撤退,最后接到孔明修书催命,因器量不能容人,长叹后「连叫数声而亡」。或者在《三国志平话》中周瑜引军五万,被刘备及孔明以一万人挡路,后路又被张飞以一万人抄收后路,周瑜进退狼狈,逃到巴丘后,「数日饮食不能进,头面肿」,最后「伏病不起」因而身亡。这些记载都是以周瑜行军停滞,受阻于人而引发疾病。

但是刘备当年甫与孙权之妹联姻,正值蜜月期,还不致于动干戈攻杀周瑜。

中途遭疾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讲得很清楚,死因为「病死在半路」。按孙权策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周瑜事先曾诣京晋见孙权上策取蜀,因此由东到西的地理位置为吴郡、巴丘、江陵,周瑜离开孙权后,经过洞庭湖畔的巴丘,还没到领地江陵就半途身亡。

这是最简单,也最合理的死因,周瑜因病而死。

双方兵力比较

若以赤壁战前计算,刘备拥有二万以上的兵力,但战后此时刘备的武装势力统辖武陵、长沙、桂阳及零陵四郡,位置皆位于长江以南。加上雷绪数万口的投奔,刘备加上原有的江夏郡,刘备土地拥有五郡,兵卒超过数万人以上,差不多与孙权并驾其驱。

赤壁时周瑜仅领一万人(另一万由程普率领),死前移交给鲁肃的部曲剩四千余人,周瑜还是回京向孙权上旨提议,因此不会率领太多武装部队,主力军队应该留置在江陵。

一个是轻装旅行,一个是兵多地广,不论从何时何地发动奇袭,都不足为奇。

事发巴丘当地

巴丘是个军事好点,刘备若是袭杀周瑜,一来欺负周瑜兵少,二来可回攻江陵,刘备可轻松攻拔没有主帅的空城。但是刘备因此就背叛与孙权的联盟,再来的可能就是孙权的带兵报仇,刘备得要审慎考虑。后来虽然鲁肃以外交和谈的方面奉送江陵给刘备,但不排除刘备早有准备以谈判方式易城,刘备当时还拥有江夏郡(刘琦旧部),可供作为交换筹码。用兵之道,最下攻城。

这也是周瑜取蜀的最大威胁,有道螳螂捕蝉,最忌黄雀在后,周瑜眼中只顾益州刘璋昏庸,却忘刘备狼顾在后,若是周瑜成行,刘备的背叛将极为致命,可参考关羽北伐襄樊,吕蒙偷袭夺根的史例。

意外致死的讨论

再从意外致死讨论,自发性非受迫的因素很多,但是不难比较。

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而死应该最不可能,周瑜善于水军,上京孙权与江陵驻地也是乘船东西旅游,不比陆地步行还耗费什么体力,要说周瑜在江面上晕船或是上吐下泻,不习舟楫而致死的可能绝无仅有。而且巴丘尚在江陵以东,若是周瑜在长江流域的巴丘及苦战年余的江陵会水土不服,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因为赤壁之战尚且号称曹军水土不服,若是周瑜率军也水土不服,赤壁之战就没什么地形优劣或舍马就船的问题。

身遭传染病

染瘟疫或瘴疾等恶病大致得深入西南一带才有,洞庭湖及鄱阳湖两湖之间还不致于到处有瘟疫,要不然赤壁之战不就曹操与周瑜的染病机会相等,那周瑜与程普胜仗胜得还真侥幸,全指望对方得病而死。着凉感冒不会致死,临时吃坏肚子也不会致死,要突然染病而死,除非是像黑死病强烈的病毒。

旧伤复发

不管是《三国演义》所言:「箭枪复裂,墬于马下。」或是《三国志平话》所称:「周瑜言罢,金疮气破。」指的都是周瑜因围攻南郡时,受到箭伤,事后未能痊愈,或者带有破伤风,也许矢簇喂毒所致,导致风湿性或支气管病变等。若再加上一次的意外,即使喝水噎梗的小状况,可使旧症复发而致死。

不排除这种可能,无碍的小病,积多也能成为致命的大病。

周瑜遗嘱

《江表传》:「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表示周瑜曾染急病而自行治疗,但是对孙权提出:「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壮志未酬的婉惜,又交待后事嘱咐鲁肃,看来周瑜已知流年不利,有点慷慨赴义的味道。

面临病变而能很快恢复,已可确定不是急性传染病,不致于像毒气一闻就死。但是会透露出失望的消志,可见病情一定很严重,或者是前面对孙权自称无恙的话只是客套,实际上周瑜已病入膏肓。
参考资料:http://sh.netsh.com/bbsjh/2669/6/11653.html
第2个回答  2019-10-08
周瑜最不可能的死因就是被人「气死」,因为生气不会死人。
在当时曹操于讨伐中原诸各派系军阀的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后,欲兴号称百万雄师的绝对优势军事力量一举将尚存有较大军事力量的东吴和刘备军消灭。出于共同利益,东吴和刘备军不得不进行军事联盟,以合力抗曹。
诸葛亮代刘备出使东吴,力促孙权倾向主战派对抗曹军,由于双方军事力量相当悬殊的关系,东吴朝野主战派和主降派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而当时周瑜亦处于战与降之间犹豫不决,但孙权当时要作出战或降的决定则完全听任于周瑜,于是诸葛亮智激周瑜,将曹操《铜雀台赋》中的“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于与共”的“二桥”故意改为“二乔”,称曹操此次兴兵的主要目的为虏走二乔回铜雀台享乐,建议将“二乔”送给曹操即可避免战祸。其实“二乔”则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夫人是也,诸葛亮假装不知而献此计策,当然把周瑜差点没给气昏过去,心里直骂曹操老贼欺人太甚,当则决定抗击曹军。
后来在联合军事合作的接触过程,周瑜才发觉诸葛亮具有超人的军事才能,极想将其收归已用,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说其弟跳槽东吴,但被诸葛亮洞识其奸反说诸葛谨,至此,周瑜对诸葛亮起了杀机,以后不断寻找机会陆续用计诛杀诸葛亮,但始终不能得逞,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经运用一连串计谋最后由孔明借东风火烧连环船大败曹军于赤壁,诸葛亮从容回到刘备军队势力范围,两人继续斗智,结果诸葛亮三气周瑜,而且刘备军在两人不间断的智谋战和牙较口水战的同时,陆续从东吴手中连骗带抢地夺得了不少土地,中间又发生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周瑜经三气之后并没有气死,而是继续发扬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诸葛亮进行斗争,最后,他想方设法探听到两人都是私生子而且诸葛亮并不知道其生身母亲的情报,心想:这次天有眼啦,终于都有我赢你诸葛亮的那么一天。想到这里心下不禁暗暗得意,于是他又下牙较口水战书给诸葛亮进行第N次实质也是最后一次的骂战。诸葛亮赴约两阵对圆后,坐着木头车由小卒推出阵前习惯性地将羽扇轻拂,笑对周瑜说道:“都督别来无恙否,许久不见,想必是又有什么对付诸葛村人之妙计,敢问计将安出”?
周瑜充满自信笑容可掬地说:“诸葛军师,此次约阁下出阵实无恶意,不过欲将汝我之生身母亲的姓名告诉汝吧了,但汝我相斗甚频,每次相斗皆有城池土地作博彩之物,今次约定说不出自己生身母亲者输一城、又说不出对方生身母亲再输一城,不知军师意下如何”。
诸葛亮一听,心想糟糕,早就风闻自己为私生子,但生身母亲是谁苦于一直无从得知,今次必败无疑了,想到此不禁满头大汗,支支吾吾、吞吞吐吐作声不得。周瑜从未见过诸葛亮有此窘状,不禁仰天大笑:“诸葛军师,为人子者当以孝敬父母为先,然生母姓名均不知晓,汝枉为人子!孝道何存!有何面目生存于世耶!实话相告,吾之生母姓纪;汝之生母姓何。‘纪生瑜、何生亮’,知否,看汝羞也不羞”?
此时,诸葛亮面红耳赤,气塞胸膛,大叫一声:“气死我也”!马上吐了几口血昏倒地上,众随从慌忙将诸葛亮抬上木头车推回阵中进行急救,这时,周瑜更加高兴得不得了,狂笑不止,大叫:“诸葛匹夫,到底汝都有被吾气得呕血的那么一天,笑杀本都督也”。如此大叫数声后,一口气转不过来,竟笑死当场。
第3个回答  2016-04-29
周瑜绝非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经他举荐的如鲁肃、甘宁这样政治、军事人才就很多。程普早年追随孙坚,是江东政权的元勋,曾看不起周瑜,多次欺辱他。周瑜处处谦让,从不和他计较。周瑜的宽忍,终于使程普大受感动,越来越钦佩周瑜,成了忘年之交。指挥赤壁之战时候的周瑜,更是运筹帷幄,胸怀全局,可谓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在周瑜死后,孙权称赞他“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这绝非徒有虚名。三气周瑜之说没有任何依据。那么周瑜又怎么是英年早逝的呢?

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面见孙权,建议夺取益州的计划。在征得孙权同意之后,周瑜立即起程返回江陵,做攻取益州的军事准备。但是周瑜走到巴丘的时候,突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这一年,周瑜35岁。

考虑到周瑜的年龄、时间和死亡的突发性,经过推测,周瑜很可能是死于疾病,也就是当时流行的传染病。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疾病疫情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小规模或地方性的疫情不断,大规模的疫情也是有爆发。其中,汉献帝在位的建安年间更是疫情的高发期。应劭《风俗通义》里说:“岁岁有病,人情愁怖,曹植《说疫气》里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嚎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续汉·五行志》而丧。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序》里曾经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由此可见,周瑜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死于建安年间的大规模流行疫情,这种疫情的名字,据张仲景的说法,是伤寒。
第4个回答  2019-08-04
210年,
周瑜
领兵攻打
西川
,行至
巴丘
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三国演义
》把周瑜描绘成
心胸狭窄
、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
诸葛亮

才智
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
孔明
而后快,结果他的
计谋
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
小说
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
所处
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
真正的赢家
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
茅芦
的孔明。
周瑜助
孙吴
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
公瑾

庐江郡
舒县
(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
一表人才
。他出生于
公元
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
戎马
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孙策
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
丹杨
(今
安徽宣城
)其
叔父
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
刺史
刘繇
,为孙策平定
江东
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
孙坚
起兵讨
董卓
迁家至舒县时,周瑜
曾空
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
交情
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
人马
,认为平定
吴郡

会稽郡
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
袁术
派他的
堂弟
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
太守
,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
大军阀
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
部将
。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
建安
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
中郎将

官职
。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
将军
身份
,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
东吴
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
周郎
。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
威望
,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
牛渚
(位于今安徽
当涂县
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
县长
。不久,孙策想夺取
荆州
,任命周瑜为
中护军
(与
中领军
同为重要军事
长官
),兼
江夏
太守(实际上此时的
江夏郡

刘表
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
皖县
(今安徽潜山县),得到
汉末
大臣
桥公
(桥玄,官至
太尉
)
两个女儿
。桥公
二女

天姿国色
,有
倾城
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
寻阳
(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
豫章
(今江西南昌)、
庐陵
(孙策从
豫章郡
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
庐陵郡
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
汉末军阀
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
江东基业
的第一
功臣
。孙策其时已据有
丹阳
、吴、
会稽
、庐江、豫章、庐陵
六郡
,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
扬州刺史
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
孙氏
政权
开国元勋
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
襄阳
以西20里的
隆中
(当时隆中属荆州
南阳郡
)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
基业
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参与
战事
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
孙权

父兄
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
江苏苏州
),以中护军的身份与
长史
张昭
一同执掌
军政
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
黄祖

柴桑
(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
统帅
),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
曹操
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
鲁肃
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
刘备
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
联刘抗曹
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
江陵
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
群臣
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
投降派
,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
曹军
实际
兵力
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
政治头脑
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
吴军
都督
,又是
联军
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
孙刘联军
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
赤壁
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
黄盖
。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
战役
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
奇谋
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
七星坛
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周瑜当时肩负统帅重任,治军严整,令刘备也肃然起敬。当刘备从樊口往见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领了三万人马时,提出叫鲁肃等前来一起商议。周瑜说他接受了
军令
,不得随意委托人代理,如果你要见鲁肃,改日可以去拜访。一番话说得刘备既惭愧又高兴,高兴者就因为看到周瑜治军的整肃。曹操兵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这是曹操
要面子

说法
,也反衬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