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写作要素

如题所述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抒情文则是以情感的抒写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章。

抒情的分类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我爱你,祖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对草原上蓝天、白云、奔腾的骏马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间接抒情方法很多。有的借助于人或物,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例如:“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这是“借人抒情”。

有的借助于物,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例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自《金色的鱼钩》)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

例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自《一夜的工作》)。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抒情文中的运用又是如何呢?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结合使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运用和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但在大多情况下,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错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其实就是作者在文中用来表露自己或爱或憎的感情的文字。它常常出现在叙事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叙事的过程之中。

一、借助叙述抒情

写作中,当把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它与一般的叙述就不同了。这种叙述,要以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为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叙述,才会具有浓重的抒情性。一般的叙述总是较为完整、详尽;而作为抒情工具时,叙述只要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则可。

例如《我追求,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分类
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参游式 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代表篇目《难老泉》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
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
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
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代表篇目《荷塘月色》 注意:
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
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
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 特征:
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
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情索式(并列式) 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怀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代表篇目郑振铎的《海燕》 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第2个回答  2020-11-03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

狭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三要素:

一、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二、意境深邃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三、语言优美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扩展资料

散文的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