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全盛时有多少人马,他们的后勤供应是如何解决的?

如题所述

第一个问题

梁山的人马总数,书里好像一直没写。不过宋江后来打这打那,带领的都是本部人马,朝廷没给补充兵力,所以梁山人数一定不少。

燕青走宿太尉的门路请求诏安时,说:“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 ”虽然这很有可能是个虚数,也说明梁山人马至少有几万人。

招安之后,有这么一段:

又说枢密院官,具本上奏:“新降之人,未效功劳,不可辄便加爵,可待日後征讨,建立功勋,量加官赏。现今数万之众,逼城下寨,甚为不宜。 ”

有一点要注意,这里说梁山有几万人,但这是招安之后的结果。在招安时,宋江遣散人马,不愿意进京,领钱回家的有三五千人。同时,家眷没有随同赴京,各家老小也都还在梁山上。我们在算梁山人数时,要把这两部分也加上。

后来征辽的时候,宋江兵分两路,来打蓟州,一路杀至平峪县,一路杀至玉田县。其中卢俊义的一路有三万人,宋江本队的人数应该不会比这个少。那么梁山能当兵的作战力量至少有六万人,这还没有把之前作战的损失算进去。

后来打方腊的时候,也是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队,每队三万。

(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征辽可能是后插进来的,征田虎王庆一定是后插进来的,征方腊倒是原本。所以这里只用征辽和方腊的时候分析。)

从以上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梁山有六万以上的战斗人员,再加上家眷。梁山兵力的来源,一部分是各个山寨的土匪,后来到梁山聚义。另一部分则是被俘虏的官军。土匪的成家率是比较低的,官兵更是不可能带家眷来。所以除去各位头领能有家眷,喽啰中有家眷的应该不算多。

所以梁山人数按七万到十万之间估计,可能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

作为一个山寨,抢劫当然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书里写的很明白:

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如此之为,大小何止千百余处。

不过因为梁山有【替天行道】的人设,所以打劫的下手目标也是有选择的。主要是官员和大户人家,不对普通客商下手。

除了上面写到的,抢劫官府也是一个来源。比如打东昌府:

宋江军马杀入城中,先救了刘唐;次後便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

官府存粮肯定和寻常人家不是一个量级,可以极大地缓解梁山粮食压力。不过这个来源的缺点是不具有可持续性。——你要是打的城池太多,就把朝廷大军招来了。

还有一点,梁山是有副业的,不过很奇怪,没见过梁山有发展农业的迹象。

晁盖等人火并王伦后,和前来征剿的官军打了一仗。这是上梁山后的第一仗,打赢之后,自然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山寨里筵会。自酝的好酒,水泊里出的新鲜莲,藕并鲜鱼,山南树上自有时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自养的鸡,猪,鹅,鸭等品物,不必细说。

从这段可见,农林牧副渔,梁山至少占了仨。

但可能是由于山上缺乏平地,在水泊之外垦田,又不利于防御。所以梁山才不发展农业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5
都知道梁山好汉有108将,再加士兵,人数应该不下10万,后勤主要收入是宋江带领众人自己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劫富济贫,用来生活
第2个回答  2020-07-05
梁山泊全盛时大约有六万人马,军队共分为步兵、骑兵、水军,后勤供应一直都是由柴进掌管钱粮,孙二娘、顾大嫂负责后勤伙食,其余都是由主贵负责。
第3个回答  2020-07-03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知道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但那只是梁山上的将领,其实当时的梁山还有许多的喽啰,人数不在数十万人。

小说来看,梁山起义时梁山势力很大。当然了,梁山势力之所以这么强大当然有各种原因。首先梁山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梁山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并且梁山军中有阮氏三兄弟等熟悉水性的军事将领,所以只要把陆路堵死,想从正面成功进攻梁山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当时的梁山因为其忠义的好名声,吸收了附近很多山寨的老大,还有北宋军中的将领,以及民间才能出众之士。就比如花和尚鲁智深当时就曾经是二龙山的土匪,就被宋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加入了梁山。

而且当时鲁智深所在的二龙山就有人马上千人跟随宋江去梁山,而且因为宋江的名声和呼声很高,附近许多不堪北宋暴政的民众也纷纷主动投奔梁山,这时的梁山已经兵强马壮,并且在招安后北宋不给梁山一兵一卒,就让梁山大军去征讨方腊。

在征讨方腊时,宋江和卢俊义是各自率领了三万精兵,再加上有5千水军,这里明确的就有六万五的人马。再加上当初招安时,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归顺,所以下山走了,所以据此,在没有招安前,梁山的人马全盛时期包括平民至少多达数十万之多。

其实梁山之所以能有如此多人投奔,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时宋江上梁山后,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朝廷的迫害,曾经亲自下山接自己的家人上山,不料被官兵埋伏,寡不敌众,宋江无奈只能躲进破庙中,这时却恰巧见到了九天玄女,并从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书,梦醒后梁山大军赶到,救了宋江一命,众人也得知了宋江被九天玄女赠书一事。后来宋江被玄女赠书一事传开,宋江在众人心里的地位就像神明一样,这就造成了连带效应,许多人认为宋江是天命所归。所以投奔梁山的人也越来越多。

夸大点说,小说中当时的梁山势力甚至可以说超越了北宋的部分军事实力,这可不是夸夸其谈,我们可以从第三方来拿北宋和梁山的实力来进行对比,北宋当时征讨方腊,数万军队不敌方腊军几万人,而且被一直压着打,之后宋江被招安后,北宋皇帝让宋江率领梁山本部人马去征讨方腊,并且不给一兵一足,且没有提供后方补给,但是宋江还是领命前去平叛,虽然说众多梁山好汉当时打败了方腊,但是也同样损失惨重。

梁山众人平定方腊叛乱前后也不过用了一年的时间,但反观北宋军队征战方腊数十年,损失数十万军队却还是没有打败方腊,从这里就可以证明,梁山全盛时期的军事实力是很厉害的,当然更多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自身能力和优秀的指挥才能,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数万的兵力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来说说梁山众多人马的后勤供给是如何解决的,梁山人马少说也有数万之多,他们虽然名义上被称为土匪,但是他们却不烧杀抢掠,杀人越货,所以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做偷鸡摸狗,杀人放火之事。

在梁山上,为了保证后勤的供给,宋江就曾带领着众人自己开垦土地,自给自足,有时候也带领着梁山好汉出去铲奸除恶,劫富济贫,然后没收恶人的财产,赚点外快,这基本就是梁山后勤补给的主要方式。

但官匪始终不同,北宋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可以有税收作为后勤,但梁山却只能依靠有限的自给自足和不确定的行侠仗义来维持后勤,这就导致了梁山注定不能长久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稳定富足的后勤供给系统也注定了梁山最终只能被招安的事实。

第4个回答  2020-07-05
梁山全盛时的人马应该在10万左右,他们的后勤大都是自给自足,有时也会通过攻打小的县城获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