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齐宣王?

如题所述

总的上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显耀的功绩,反而不光彩的地方多一些而且“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就出自于他的故事。杀王后取钟离春,请教孟子成就霸业之道,孟子因势利导齐宣王不听还在占领的燕地军纪败坏掠夺民财,不久就被其他诸侯国武力压力下撤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齐宣王是一个,为人心胸宽广,重用贤才的人,身为明君的他使得齐国得到了快速的的发展,在当时出了很多的能人贤才之辈,但是在他在位期间也是出现过很多重大策略上的失误,比如合纵攻秦 齐楚联盟等,这也是导致齐国灭亡的重要因素。
第2个回答  2019-04-09
这位君王有功也有过,在政治方面比较开明,文化上面比较包容,但是在外交方面就比较薄弱,那不支持合纵攻秦最后导致秦国单独坐大,诸国都不能抗衡。没能及时和出国恢复联盟关系,导致齐楚之间鹬蚌相争,最后秦国渔翁得利。他在文化上面喜欢文学游说的人,创造了中国“先秦文化”。总的来说有好也有坏吧!
第3个回答  2019-04-08
齐宣王算不上明君,但是也不是昏君,有一点毋庸置疑在他在位的时候齐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他光大了的“稷下学宫”,可以说是造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稷下学宫是由齐桓公始创的,齐宣王进行发扬光大),齐宣王时期出了一大批具有创造力的大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开拓性的成果。如阴阳五行学说的大家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稷下黄老学派创立了以道法合一为基本特征的黄老之学;孟子、荀子将齐文化与旧儒学融合,形成了新的儒学等。
第4个回答  2019-04-08
齐宣王有大志,但能力不足。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乱破燕,杀燕王哙,然后请教孟子,想成为一代霸主。孟子劝他舍霸道取王道,但是齐宣王没听,不久后燕人反齐,齐国在五国压力下撤军,失去了一定威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