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原则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的原则包括:重视遗传与教育相结合、保持人与环境和谐一致、适应与改造相结合。

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规律。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时效性。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升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育实践。实践性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现在处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上。二是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上。三是体现在从认知、情感等方面理解学生上。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发展的理念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理好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建构发展、预防和危机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