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是什么书

我挺喜欢读些象<<收神记>><<山海经>>一类书想了解下这个

  【作品简介】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作者简介】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叫“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

  【作品内容】

  《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拟写200回,结果只完成100回。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当时百花仙子不在洞府,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只得按期开放。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罚,贬到人世间。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经商游览。他们路经几十个国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 野草仙花、 野岛怪兽,并且结识了由花仙转世的十几名德才兼备、美貌妙龄的女子。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文章主旨】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写作手法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腌□,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但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性格较差,众才女的个性不够鲜明。尤其后半部偏重于知识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所以鲁迅说"则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十二花友】

  1. 阴若花(牡丹花仙)
  2. 白兰儿(兰花花仙)
  3. 杜 鹃(杜鹃花仙)
  4. 粉玉桂(桂花花仙)
  5. 王芍儿(芍药花仙)
  6. 赵淑英(水仙花仙)
  7. 水 莲(莲花花仙)
  8. 骆红渠(梅花花仙
  9. 宁 娜(桃花花仙)
  10. 艳 妮(山茶花仙)
  11. 司徒惠儿(菊花花仙)
  12. 廉锦枫(海棠花仙)

  【章节简介】

  第01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02回 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03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04回 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05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06回 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07回 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08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09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10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11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12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13回 美人入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14回 谈寿夭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15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16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第17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第18回 辟清谈幼女讲羲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第19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第20回 丹桂岩山鸡舞镜 碧梧岭孔雀开屏
  第21回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第22回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
  第23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第24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
  第25回 越危垣潜出淑士关 登曲岸闲游两面国 第26回 遇强梁义女怀德 遭大厄灵鱼报恩
  第27回 观奇形路过翼民郡 谈异相道出豕喙乡 第28回 老书生仗义舞龙泉 小美女衔恩脱虎穴
  第29回 服妙药幼子回春 传奇方老翁济世 第30回 觅蝇头林郎货禽鸟 因恙体枝女作螟蛉
  第31回 谈字母妙语指迷团 看花灯戏言猜哑谜 第32回 访筹算畅游智佳国 观艳妆闲步女儿乡
  第33回 粉面郎缠足受困 长须女玩股垂情 第34回 观丽人女主定吉期 访良友老翁得凶信
  第35回 现红鸾林贵妃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第36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学桉妻
  第37回 新贵妃反本为男 旧储子还原作女 第38回 步玉桥茂林观凤舞 穿金户宝殿听鸾歌
  第39回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 第40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第41回 观奇图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曲 第42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第43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 第44回 小孝女岭上访红蕖 老道姑舟中献瑞草
  第45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第46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发慷慨储君结伴
  第47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镜花岭孝女寻亲 第48回 睹碑记默喻仙机 观图章微明妙旨
  第49回 泣红亭书叶传佳话 流翠浦搴裳觉旧踪 第50回 遇难成祥马能伏虎 逢凶化吉妇可降夫
  第51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 第52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
  第53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第54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第55回 田氏女细谈妙剂 洛家娃默祷灵签 第56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57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 第58回 史将军陇右失机 宰少女途中得胜
  第59回 洛公子山中避难 史英豪岭下招兵 第60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宾
  第61回 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客 第62回 绿香园四美巧相逢 红文馆群芳小聚会
  第63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 第64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姊妹陶情
  第65回 盼佳音虔心问卜 顶盛典奉命抡才 第66回 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
  第67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68回 受荣封三孤膺敕命 奉宠召众美赴华筵
  第69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众美初临晚芳园 第70回 述奇形蚕茧当小帽 谈异域酒坛作烟壶
  第71回 触旧事神在泣红亭 联新交情深凝翠馆 第72回 古桐台五美抚瑶琴 白蒁亭八女写春扇
  第73回 看围棋姚姝谈弈谱 观马吊孟女讲牌经 第74回 打双陆嘉言述前贤 下象棋谐语谈故事
  第75回 弄新声水榭吹萧 隐俏体纱窗听课 第76回 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
  第77回 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心裁 第78回 运巧思对酒纵谐谈 飞旧句当筵行妙令
  第79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第80回 打灯虎亭中赌画扇 抛气球园内舞花鞋
  第81回 白蒁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第82回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 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第83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 第84回 逞豪兴朗吟妙句 发婆心敬诵真经
  第85回 论韵谱冷言讥沈约 引毛诗佳句美庄姜 第87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第87回 因旧事游戏仿楚词 即美景诙谐编月令 第88回 借月旦月姊释前嫌 逞风狂风姨泄旧忿
  第89回 阐元机历述新诗 溯旧迹质明往事 第90回 乘酒意醉诵凄凉句 警芳心惊闻惨淡词
  第91回 折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 第92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第93回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第94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
  第95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之庭中舞剑 第96回 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
  第97回 仙姑山上指迷团 节度营中解妙冒 第98回 逞雄心挑战无火关 启欲念被围巴刀阵
  第99回 迷本性将军游幻境 发慈心仙子下凡尘 第100回 建奇勋节度还朝 传大宝中宗复位

  【才女列表】

  司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书虫”史幽探
  司虞美人花仙子第二名才女“万斛愁”哀萃芳
  司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笔”纪沉鱼
  司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书”言锦心
  司疗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虫技”谢文锦
  司灵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车”师兰言
  司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绮罗丛”陈淑媛
  司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锦绣林”白丽娟
  司瑞圣花仙子第九名才女“升平颂”国瑞徵
  司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乐”周庆覃
  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梦中梦”唐闺臣
  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阴若花
  司木笔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风月主”印巧文
  司洛阳花仙子第十三名才女“回文锦”卞宝云
  司兰花仙子第十五名才女“血泪笺”田秀英
  司菊花仙子第十六名才女“玉无瑕”林书香
  司琼花仙子第十七名才会“龙凤质”宋良箴
  司莲花仙子第十八名才女“蓝田玉”章兰英
  司梅花仙子第十九名才女“百炼霜”阳墨香
  司海棠花仙子第二十名才女“花御史”郦锦春
  司桂花仙子第二十一名才女“水中月”田舜英
  司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卢紫萱
  司芍药花仙子第二十三名才女“玉交枝”邺芳春
  司茉莉花仙子第二十四名才女“珊瑚囗”邵红英
  司芙蓉花仙子第二十五名才女“玉玲珑”祝题花
  司笑靥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个中人”孟紫芝
  司紫薇花仙子第二十七名才女“一剪红”秦小春
  司含笑花仙子第二十八名才女“蕙兰风”董青钿
  司杜鹃花仙子第二十九名才女“小嫦娥”褚月芳
  司玉兰花仙子第三十名才女“锦绣肝”司徒妩儿
  司蜡梅花仙子第三十一名才女“神弹子”余丽蓉
  司水仙花仙子第三十二名才女“凌波仙”廉锦枫
  司木莲花仙子第三十三名才女“小杨香”骆红蕖
  司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赛钟徭”林婉如
  司结香花仙子第三十五名才女“碧玉环”廖熙春
  司铁树花仙子第三十六名才女“女学士”黎红薇
  司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鹦鹉舌”燕紫琼
  司绣球花仙子第三十八名才女“天孙锦”蒋春辉
  司木兰花仙子第三十九名才女“三面网”尹红萸
  司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猎户”魏紫樱
  司刺蘼花仙子第四十一名才女“女英雄”宰玉蟾
  司玉簇花仙子第四十二名才女“梦中人”孟兰芝
  司木棉花仙子第四十三名才女“织机女”薛蘅香
  司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侠”颜紫绡
  司迎辇花仙子第四十五名才女“离乡草”枝兰音
  司木香花仙子第四十六名才女”采桑女”姚芷馨
  司凤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剑”易紫菱
  司紫荆花仙子第四十八名才女“清风翼”田凤囗
  司蔷薇花仙子第四十九名才女“广寒月”常红珠
  司秋牡丹花仙子第五十名才女“鸳凤俦”叶琼芳
  司锦带花仙子第五十一名才女“鸿文锦”卞彩云
  司玉蕊花仙子第五十二名才女“夜光壁”吕尧囗
  司八仙花仙子第五十三名才女“清虚府”左融春
  司子午花仙子第五十四名才女“意中人”孟芸芝
  司青鸾花仙子第五十五名才女“睿文锦”卞绿云
  司旌节花仙子第五十六名才女“君子风”董宝钿
  司瑞香花仙子第五十七名才女“五彩虹”施艳春
  司荼蘼花仙子第五十八名才女“鸳鸯带”窦耕烟
  司月季花仙子第五十九名才女“朝霞锦”蒋丽辉
  司夜来香花仙子第六十名才女“水晶珠”蔡兰芳
  司罂粟花仙子第六十一名才女“书中人”孟华芝
  司石竹花讪子第六十二名才女“绮文锦”卞锦云
  司蓝菊花仙子第六十三名才女“连理枝”邹婉春
  司丁香花仙子第六十四名才女“玉壶冰”钱玉英
  司棣棠花仙子第六十五名才女“锦帆风”董花钿
  司迎春花仙子第六十六名才女”双凤钗”柳瑞春
  司千日红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锦”卞紫云
  司翦春罗花仙子第六十八名才女“画中人”孟玉芝
  司夹竹桃花仙子第六十九名才女“罗纹锦”蒋月辉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第七十名才女“连城璧”吕祥囗
  司西番莲花仙子第七十一名才女“比目鱼”陶秀春
  司金丝桃花仙子第七十二名才女“峨眉月”掌骊珠
  司翦秋纱花仙子第七十三名才女“鸳鸯锦”蒋星辉
  司十姊妹花仙子第七十四名才女“花上露”戴琼英
  司丽春花仙子第七十五名才女“如意风”董珠钿
  司山丹花仙子第七十六名才女”尧文锦”卞香云
  司玉簪花仙子第七十七名才女“月中人”孟瑶芝
  司金雀花仙子第七十八名才女“瑶台月”掌乘珠
  司栀子花仙子第七十九名才女“麒麟锦”蒋秋辉
  司真珠兰花仙子第八十名才女“女蓓提”缁瑶钗
  司佛桑花仙子第八十一名才女“龙文锦”卞素云
  司长春花仙子第八十二名才女”比翼鸟”姜丽楼
  司山矾花仙子第八十三名才女“持筹女”米兰芬
  司宝相花仙子第八十四名才女“囗花石”宰银蟾
  司木槿花仙子第八十五名才女“胭脂萼”潘丽春
  司蜀葵花仙子第八十六名才女“镜中人”孟芳芝
  司鸡冠花仙子第八十七名才女“同心结”钟绣田
  司蝴蝶花仙子第八十八名才女“仁风扇”谭蕙芳
  司秋葵花仙子第八十九名才女“眼中人”孟琼芝
  司紫菜莉花仙子第九十名才女“铺地锦”蒋素辉
  司梨花仙子第九十一名才女“荆山璧”吕瑞囗
  司藤花仙子第九十二名才女“太平风”董翠钿
  司芦花仙子第九十三名才女“潇湘月”掌浦珠
  司蓼花仙子第九十四名才女“鹤顶红”井尧春
  司葵花仙子第九十五名才女“海底月”崔小莺
  司杨花仙子第九十六名才女“铁笛仙”苏亚兰
  司桃花仙子第九十七名才女“赛赵娥”张凤雏
  司草花仙子第九十八名才女“小毒蜂”闵兰荪
  司菱花仙子第九十九名才女“笔生花”花再芳
  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书”毕全贞

  【后人评价】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维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小说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剖析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何谓诗性智慧与中国语境下的诗性智慧,因为正是中国的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才导致了《镜花缘》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题。

  所谓的诗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根据维柯在他著名的《新科学》中的解释来看,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本能的、独特的,并不是如我们理性智慧下人类所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野蛮愚昧,是“富有诗意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描述,即一个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一个是拟人化的“隐喻”。诗性智慧的产生显然是那个财产公有制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人类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出来以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集体表象,同时是一种“身体语言”或“动作思维”。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经典论述至少告诉我们生活在理性智慧下的人类两点注意事项:一、先于理性智慧的形态是诗性智慧,并且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形态;二、既然人类在早期都共同拥有过诗性智慧,那么,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人具有共通性,虽然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的特性而导致共通性越来越少,但是至少在某些方面仍然遗留着相同以及相似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命题的讨论,就是虽然人类都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心理起点,但是,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的诗性智慧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生命本体精神的继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诗性智慧为什么会与西方的诗性智慧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本文不准备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直接继承了诗性智慧的生命本体精神,因而在本质上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形态,即刘士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诗性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死的智慧。”他对此曾有过精辟而详细的论述,“与古希腊的哲学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理性思维的反思方式,而是以一种诗性智慧的直觉方式把死亡融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古印度的宗教实践不同,它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宗教迷狂来超越感性之躯的畏死情结,而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人伦义务为人生意义来贬低个体生死的重要性;与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更是截然相反,它以群体的延续为第一义,从而把个人的生死消解在族类生生不息的历史绵延之中,从而使生命获得精神上的不朽。”

  鉴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的两大根本特征,中国诗性文化在文化底蕴上就显示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氤氲境界,以及“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生命活动节奏。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普遍地表现出重直观性而轻逻辑推理的童话式表达,围绕一种由诗性智慧澄明的、超生死的情感本体是如何可能的,包括《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等伟大作品,无不表现着顽石、花木等因其灵性和对生命的热爱而从无限宇宙洪荒中突出出来的诗意题旨。

  《镜花缘》中鲜明地张扬了这种不死的智慧精神。小说第六回即进入轮回转世的永生世界,“仙姑此去,小仙等无以奉饯,特赠灵芝一枝。此芝产于天皇盛世,至今二百余万年,因得先天正气,日月精华,故先凡服食,莫不寿与天齐。”“我等偶于海岛深山觅得回生仙草一枝,特来面呈,以为临别之赠。此草生于开辟之初,历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珍奇。无论仙凡,一经服食,不惟起死回生,且能同天共老。”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中更是赤裸裸地渲染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界:“此果名叫刀味核,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叫作刀味核。有人吃了,可成地仙。我们今日如得此核,即不能成仙,也可延年益寿。”“只见路旁石缝内生出一枝红草,……随即放入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只见路旁有一残碑倒在地下,约有五七百斤。随即走近,弯下腰去,毫不费力,轻轻用手捧起,……”在这个世外桃源,不仅处处仙草可以吃了长生,就连吃了鱼儿也可以成仙。如第十五回记载,“当日黄帝时,仙人宁封吃了飞鱼,死了二百年,复又重生。岂但医痔,还能成仙哩!” 在无继国里,人虽不能生育,但死后尸体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在玄远国里,“国王业已千岁”。在所有长生不老、轮回转世的描述中,最具有核心位置的是“不死国”、“不死树”的出现:“不死国”中“有座员丘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亦舒小说】
  [编辑本段]
  类型:小说
  作者: 亦舒
  ISBN: 9787806154915
  页数: 190

  林之洋与李时珍是一对很好的女友,时珍的父亲李梅竺教授是一位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电脑程序,可使人送入梦境忆童年、忆往事,并可进入预先选定好的小说中去,与情节中的人物进行客串,十分真实有趣。

  因李梅竺教授丧妻、时珍丧母、之洋失恋。故此,三个常通过电脑进行元神出窍,回到过去美好的时光,到外游玩,来解除心中的痛苦。

  【同名电视】
  [编辑本段]

  电视连续剧
  监制:孔权开
  导演:范秀明
  武术指导:苏沅峰
  电脑特技:丁远大
  演员:姜大卫、曾志伟、汪明荃、罗家英、于莉、顾冠忠、叶子菁、黄宇诗、吴华新、王瀛
  关键词:诗性智慧 生命一体化 女性崇拜
  剧情

  众仙为皇母娘娘贺寿,尽施浑身解数,却总不及百花仙子送上的百花酒酿,讨得皇母开怀,因此便招来众仙的嫉恨,犹以风仙最甚。风仙一直眷恋着观世音身旁的金童,可金童却偏偏只独情于百花仙子一人。凡间,百花因女皇帝武则天一句戏言,在冬季齐放,百花仙子受着失职之罪被贬为凡间,金童情之所至亦要追往凡间,找回投胎转世的百花仙子。风仙欲藉此加害百花仙子,偏给暗恋着她的雷神,一个错手打落凡间。百花仙子为求寻被罚的众花仙姐妹,追地地于人世间,金童投胎的徐承志,其父为起义而被武则天所杀,肩负着反周复唐的重责。亦因此成了武则天头号追缉钦犯。在危机满布的过程里,金童与百花仙子不断重逢、分离,风仙也不择手段的加入其中追逐。最终,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二人得慈悲普渡的观世音伸出慈爱的同情之手扶持,得以结合并同回天界。而金童和百花仙子这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亦将冷脸无情的武则天深深的感化了。

  【续镜花缘】

  作者: 华琴珊
  ISBN: 9787501309498 〔十位: 7501309493〕
  定价: 27
  出版社: 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1992-10-1
  简介

  《续镜花缘》四卷四十回,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此书向未刊印,是名符其实的珍本小说。1987年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大冢秀高编著)根据郑逸梅的记载,注录了这部稿本为“周越然旧藏”,但不知今藏何处,也不知其卷数。1992年10月,书目文献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续镜花缘》稿本的影印本,书首的“出版说明”告诉我们,此书的稿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打开此书,在序言的第一页和第一回的第一页都赫然钤有周越然的藏书印章,指明这就是“周越然旧藏”的《续镜花缘》稿本,乃独一无二的世上孤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7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叫“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

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拟写200回,结果只完成100回。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当时百花仙子不在洞府,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只得按期开放。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罚,贬到人世间。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经商游览。他们路经几十个国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 野草仙花、 野岛怪兽,并且结识了由花仙转世的十几名德才兼备、美貌妙龄的女子。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维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小说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剖析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何谓诗性智慧与中国语境下的诗性智慧,因为正是中国的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才导致了《镜花缘》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题。

所谓的诗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根据维柯在他著名的《新科学》中的解释来看,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本能的、独特的,并不是如我们理性智慧下人类所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野蛮愚昧,是“富有诗意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描述,即一个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一个是拟人化的“隐喻”。诗性智慧的产生显然是那个财产公有制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人类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出来以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集体表象,同时是一种“身体语言”或“动作思维”。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经典论述至少告诉我们生活在理性智慧下的人类两点注意事项:一、先于理性智慧的形态是诗性智慧,并且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形态;二、既然人类在早期都共同拥有过诗性智慧,那么,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人具有共通性,虽然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的特性而导致共通性越来越少,但是至少在某些方面仍然遗留着相同以及相似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命题的讨论,就是虽然人类都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心理起点,但是,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的诗性智慧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生命本体精神的继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诗性智慧为什么会与西方的诗性智慧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本文不准备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直接继承了诗性智慧的生命本体精神,因而在本质上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形态,即刘士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诗性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死的智慧。”他对此曾有过精辟而详细的论述,“与古希腊的哲学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理性思维的反思方式,而是以一种诗性智慧的直觉方式把死亡融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古印度的宗教实践不同,它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宗教迷狂来超越感性之躯的畏死情结,而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人伦义务为人生意义来贬低个体生死的重要性;与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更是截然相反,它以群体的延续为第一义,从而把个人的生死消解在族类生生不息的历史绵延之中,从而使生命获得精神上的不朽。”

鉴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的两大根本特征,中国诗性文化在文化底蕴上就显示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氤氲境界,以及“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生命活动节奏。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普遍地表现出重直观性而轻逻辑推理的童话式表达,围绕一种由诗性智慧澄明的、超生死的情感本体是如何可能的,包括《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等伟大作品,无不表现着顽石、花木等因其灵性和对生命的热爱而从无限宇宙洪荒中突出出来的诗意题旨。

《镜花缘》中鲜明地张扬了这种不死的智慧精神。小说第六回即进入轮回转世的永生世界,“仙姑此去,小仙等无以奉饯,特赠灵芝一枝。此芝产于天皇盛世,至今二百余万年,因得先天正气,日月精华,故先凡服食,莫不寿与天齐。”“我等偶于海岛深山觅得回生仙草一枝,特来面呈,以为临别之赠。此草生于开辟之初,历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珍奇。无论仙凡,一经服食,不惟起死回生,且能同天共老。”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中更是赤裸裸地渲染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界:“此果名叫刀味核,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叫作刀味核。有人吃了,可成地仙。我们今日如得此核,即不能成仙,也可延年益寿。”“只见路旁石缝内生出一枝红草,……随即放入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只见路旁有一残碑倒在地下,约有五七百斤。随即走近,弯下腰去,毫不费力,轻轻用手捧起,……”在这个世外桃源,不仅处处仙草可以吃了长生,就连吃了鱼儿也可以成仙。如第十五回记载,“当日黄帝时,仙人宁封吃了飞鱼,死了二百年,复又重生。岂但医痔,还能成仙哩!” 在无继国里,人虽不能生育,但死后尸体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在玄远国里,“国王业已千岁”。在所有长生不老、轮回转世的描述中,最具有核心位置的是“不死国”、“不死树”的出现:“不死国”中“有座员丘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第2个回答  2019-03-31
《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第3个回答  2008-08-07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叫“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
第4个回答  2008-08-08
跟你喜欢的差不多一个类型,也是神话色彩的,不过讲的是在不同种族国家遇见的奇人异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