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对事物的体会和认知的能力,只是深浅(Degree)的不同。中国传统的哲理(包括医理),是把人的身体和思想看成一体的。俗话说:“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西方在文艺复兴 (Renaissance)以前,也是把人的“Body&Mind”视为-一体,但到了中世纪的“Age of Enlightenment”时期,许多哲学家都主张:凡是“Five Senses” (眼、耳、口、鼻、手)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到了工业革命时代(1ndustrialRevolution),所谓内外分离(Body/Mind Split)的论点已为大众普遍接受。今天,从中西医对同样病症的治疗方法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文化的不同。\x0d\x0a\x0d\x0a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DNA(三十亿组遗传因子)有99.9%是相同的,是因为“悟性”的深浅才把人们的差距拉开,这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悟性的深浅又与每个人“修炼”的程度成正比。\x0d\x0a\x0d\x0a从Body的角度来说,人摄取食物后使之产生变化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进而产生人求生所必须的能量,这种现象就是众所周知的“代谢作用” (Metabolism)。“修炼”之与Mind就像食物经新陈代谢后对身体起到的作用一样,因个人身体的素质而不同。人们因为修炼层次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件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体会。这点我想用《易经》,上的“震卦”来说明:\x0d\x0a\x0d\x0a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君子听到打雷的声音,他知道这是天体的常态,心中无恐惧之感;但他却以此为警惕,做人处事都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他才能成大事、立大业。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小人听到雷声,却不知道这是天体运行中的必然现象,则非常恐惧。\x0d\x0a\x0d\x0a让我们再从现实生活中的“赚钱”之道来探讨这个论点。孟子日: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意思是说:如果不是顺应天理的取得,就是“一筐饭食”,也不能接受;如果是顺应天理地取得,就像舜承续尧的“天下”,也不过分。\x0d\x0a\x0d\x0a悟性不高的人往往是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地去赚钱;而有悟性的君子则能深深地体会到:世上的“福”有“鸿福”和“清福”两种,“鸿福”虽能光宗耀祖,但却劳心劳神,危机四伏,而且还要敞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这就是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所谓的“心力行役”);而“清福”则能颐养天年、修身养性。所以君子的生财之道是在“鸿福”和“清福”之间,选择一十最适合自己个性的中间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去努力,让他的人生既有“落日照大旗,马呜风萧萧”的豪迈,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洒脱。\x0d\x0a\x0d\x0a二、修炼与抉择\x0d\x0a\x0d\x0a人的一生都是在无数的“理性”和“野性”的抉择中渡过。图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个论点:\x0d\x0a\x0d\x0a人如果不修炼,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被这在理性和野性的抉择中所产生的压力(Stress)搞得惶惶不可终日,而修炼有素的人则能以“怡然自得”的平常心去对待它,从而能趋吉避凶,心情舒畅。\x0d\x0a\x0d\x0a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个性”的形成,我们也不难想见,人生在世,要做一个“正人君子”,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据心理学对人脑“长成期”的分析,人脑的长成期为12年,而与人类的DNA有97%左右相同的长臂猿,它脑部的长成期仅为6个月。这个漫长的长成期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所谓“婴儿期五力感” (Frustration as Infant)的后遗症。人们就是经过修炼才能把这个后遗症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x0d\x0a\x0d\x0a虽然一般人不可能从事“苦行僧”似的修炼,但古人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所以人在世上,若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要多借助于文学、音乐及宗教的熏陶来增益自己的“悟性”,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和谐(Order&Balance) 。\x0d\x0a\x0d\x0a孔子说: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食”和“色”是人们的Instinct。但是有悟性的人就能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在人生的旅程中做出“顺应天理”的抉择。\x0d\x0a\x0d\x0a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食”这个Instinct。民以食为天,人生对“美食”的追求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贪得无厌、强取豪夺就与“天地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的天理捆违背了。 《易经》中“颐卦”的卦辞也详述了这个论点:\x0d\x0a\x0d\x0a颐卦有“食”、 “养”之意。古人说“颐养天年”就是指由于养身得宜而长寿之意。北京的颐和园为清代皇家“颐养”之地,亦取“天地养万物,帝王养德以及天下”的寓意。\x0d\x0a\x0d\x0a“颐卦”的卦辞中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人舍弃自己“灵龟”般的颐养之道,而对别人“狼吞虎咽”似的“食、养之法”垂涎三尺的话,他在做人处事上就不能趋吉避凶。所以,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有悟性的君子则会以“取之有道,知足常乐”的心情去对待“食”这个人类的Instinct。\x0d\x0a\x0d\x0a相传北宋时的文学大师苏东坡喜食河豚,我们在他的诗词中就能够充分体会到东坡先生已经把“食欲”上升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之旅。\x0d\x0a\x0d\x0a惠崇春江晚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