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半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如题所述

‍‍‍‍

《半生》是英国作家V·S·奈保尔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首版于2001年。《半生》是一本半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主人公威利在英帝国的殖民地生长,而后到了宗主国的中心大都市,接受全新的教育。

在这部作品里,奈保尔继续他一贯的主题,对身份感的不断找寻,承认和自我承认,野心和失落。《半生》体现了奈保尔对他祖先的故乡印度的历史和过去的关注,和对真实性的思考。

二十岁之前,主人公威利生活在英国殖民统治后的印度,那里存在严重的种姓制度,兼之父亲从事的“牺牲者”的下贱的工作,使得他鄙视父亲,一心想逃离印度。母亲赋予了他所有低级种姓的外貌特征,所以在国内他小能进地区学校读书,那里存在严重的种姓歧视,而只能上教会学校,“上了教会学校,就是被烙了印”。威利幼小的心灵充满了仇恨与自卑,向往着漂浮之旅。他最初的梦想是去加拿大留学,因为他的教会学校的老师来自那里,他甚至想改信他们的宗教,旅行全球去教书传教。二十岁之际他乘船去伦敦留学,在那个表面繁荣的大都市里,威利看到了破败小堪的贫民窟的景象。在伦敦他初涉了性、亲历了诺丁山种族暴动、开启了阅读之门,更看透了家乡的无望,参透了自己作为一个有色人种的茫然处境。在这样的焦虑、迷茫中威利在成长。

生命中的另一个十八年他是在非洲度过的。那里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更是充满着无穷尽的种族和社会问题。威利的印度裔的长相,英国腔的语言,使得他没有正式的身份和地位处于隐形中,“那里的人小晓得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在去非洲的途中和初到非洲,他几乎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不愿回到他已失望的家乡和安娜的爱,他选择了非洲。但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觉醒了:他厌倦了安娜的生活。他要结束这种漂泊的无根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威利从心理上最终走向了成熟。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

《半生》被认为是奈保尔半自传体特征的小说。主人公威利身上承载了太多奈保尔本人的历史和情结。奈保尔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他把威利安置在第三世界也是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婆罗门家庭,所以《半生》里对印度这块土地上承载的沉重的历史的描述才别样的逼真。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社会带来了贫困与饥饿,由此而引发的以圣雄甘地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的上演。印度落后的种姓制度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对社会进步所造成的羁绊。奈保尔18岁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威利是在20岁时由父亲托关系弄到奖学金去伦敦一所教育学院读书。在伦敦求学期间,威利所经历和遭遇的由种族问题带来的种种痛苦、仿徨与迷惘,无不是奈保尔亲身体验后诉诸笔端。

奈保尔在荣膺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两周就出版了小说《半生》( Half A Life )。当时奈保尔已经年逾古稀之年,《半生》和之后的《魔种》被视为他的封笔之作。

‍‍‍‍
第2个回答  2018-01-25
‍‍‍‍

长篇小说《半生》是奈保尔获诺贝尔奖前出版的一部新作,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戏剧性和喜剧效果,而在长篇小说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把历史、小说和自传结合在一起。小说通过一个失去家园者的目光,描述了失去家园者的故事和命运,探讨了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但始终怀有希望。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名叫威利•钱德兰,他和妹妹萨罗吉尼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徒家庭里。为了纪念英国著名作家威利•萨默塞特•毛姆,父亲给他取名叫威利。有一次,一位访问过他们家的大人物给了威利在英国的一所学院里学习的机会,从此威利开始漫长的旅行生活。他到处漂流,对人世却无法看透。由于孤独,在一个朋友的鼓励下,威利开始写小说,并得以出版。但是这些小小的成功并没有消除他的烦恼,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然而写作使他结识了一个来自非洲葡属殖民地的女子阿娜,并随她来到了非洲。在非洲,他亲眼目睹了非洲殖民化的历史进程,接触了非洲的独特文化,也接触了游击队员,看到了新生的黑人政权内部产生的腐败,他在非洲逗留了 18年。与此同时,威利的妹妹处在一个作别人的情妇的可悲地位,她也同威利一样过着一种失去家园的没有根的生活。悲哀笼罩着威利的心,岁月流逝,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痕迹,没有成就,没有事业,他甚至没有生活的目的。在他曾经目睹过的社会和文化的那种无法言传的不确定性中,威利结束了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