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地质学的角度解释冰川纪后到处都是冰凌?

如题所述

其中隐藏的含义是:冰川纪的时才会到处都是冰凌,而冰川纪过后这一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地质学中这可能是指全球平均气温都低于0摄氏度,南北半球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看见冰凌,这只有在大冰期时才可能出现。冰期时,全球温度降低,两极冰盖形成(原先可能没有)、扩大向赤道移动;雪线下降;冰川区也向低海拔部位移动。达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实现全球都能看到冰凌的现象。冰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不在此讨论。

地质历史时期中有一个“雪球地球”事件,指的就是这一现象,但这一事件是否存在还存在争议。地质学家是通过研究古老的沉积物发现,不同纬度地区在这一时期都有冰期沉积物,从而得出的这一结论。

冰川纪并不是地质学中的称呼,“纪”是地质年代单位,用来划分地质历史,并没有冰川纪这一年代。不过毕竟写诗,就不必苛责这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6

冰川地质学从萌发到形成迄今不过200年历史。1779年法国的苏

萨里沿袭当时流行的水成说,首次使用“漂砾”一词,解释侏罗山石灰岩上的花岗岩漂砾的成因。1795年,英国的赫顿提出这些漂砾是由比现代大得多的冰川搬运而来的观点,从此诞生了古冰川作用和扩张的概念。1832年德国的伯恩哈德提出北欧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冰川作用的概念。1837年瑞士的阿加西提出“大冰期”概念和冰期术语,从而充实了自维涅茨、沙尔庞捷和施琴帕尔等一代人开创的大陆冰川作用的理论。

1852年,英国的兰姆赛论证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古冰川作用的地层中有两次冰期的遗迹;1858年,瑞典的希尔发现在两次冰期之间的沉积层中确有温暖气候带的植物化石群遗迹,称“间冰期”。直到詹姆森和盖基相继发表论文,才真正肃清漂冰说的长期干扰,揭开了冰川地质发展史上新篇章;1898年奥地利的彭克划分出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四次冰期。此时北欧、北美的四次冰期也得到验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