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联网的事件中辨别真伪,保持独立思考?

近期互联网上热点事情频发,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朋友圈常常被刷屏,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我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于每件事应该都有自己的认知,但又怕说出来被人攻击。怎样做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且还能独立发声呢?

独立思考,是建立自我意见的不二方法


经常看到网上突发某个事件新闻,然后舆论哗然,群情激奋;过几天,剧情突然反转甚至再反转,舆论也都毫不违和的直接跟随……感叹许多网友的盲目从众心态。


其实我也犯过很多次类似的错误,在工作生活中,没有真正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做了判断,有时候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气自己“无脑”,很自责。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人们(包括我在内)在许多时候,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从而形成真正的个人的“自我意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自信自己拥有独立的个人想法或意见,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一直都能做到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见”,想法都发自内心,经过思考,不盲从。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待学习和改进,那我来分享一种刚刚学到的独立思考的练习方法。


最近读了《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这本书,作者狩野未希是庆应义塾大学、圣心女子大学、商业突破大学讲师,教授思考力是他积累长达20年经验的研究领域,相信书中的方法,能够对需要的朋友提供启发和指导。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大家通过合理的方法,掌握和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从日本人与欧美人性格特点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方面着手,用“批判性思考”的思想结合“自我意见建立法”,讲解独立思考需要进行的过程和方法要点。


东方人在沟通表达上,相对西方人更含蓄,喜欢“点到为止”,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导致对一些事物模糊带过,没能深入理解和挖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西方人则更直接,表达直接,喜欢刨根问底,这种方式会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在书中,狩野未希提倡多借鉴西方人沟通方式上的这一优点,在沟通过程中更深入的交换意见,促进深入思考。


“批判性思考”通俗的说,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认真思索意见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和说话的规则,强调的是——有“根据”。根据是指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客观事实,如此才能够成为“认识、信念、判决的依据”。个人意见不一定能够成为很好的根据,需要具体分析是否能够寻找到支撑的事实基础。


“自我意见建立法”共包括三个步骤,下面依次介绍。

(一)确认自己对“一件事”理解的程度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深,或者有时候会有“自以为理解了”的情况。理解程度不够的时候,就会经不起拷问和深究。


1、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


怎样能够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呢?作者提出了7个方法。


检验真正理解的7个方法


这些方法中,我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有两个。


Tip 1:用对5岁小孩的方式说明


这种方式其实很考验人们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对事物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就很难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言语表达出来,比如一些很好的科普作家,可以把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用风趣的日常事务比喻出来,让小学生都能够理解。


我们身边不一定有小孩子,可以找一位对所要表达的事物完全不了解的人,甚至是完全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看你是否能够很简单明了的让对方明白这件事。如果能达到,那说明自己的理解的确到位了。


Tip 3: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语言)


语言翻译是很考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力的,当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不可或缺。“信达雅”的标准看似简单,要做到非常不容易。比如读过的很多外文翻译过来的书籍,有些读起来思路非常通常,用词准确,那一定是译者对书籍深入理解后发诸笔端才能达成。有些书,就会很明显的外文表达习惯,生硬,意思不连贯,词不达意。


2、是“事实”还是“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分辨自己当前的理解是真正的“事实”,还是个人的“意见”。

“事实”是以某种形式显示证据的事物。如果确认理解的是事实,那就可以据此形成个人看法。

如果是“意见”,那么这可能包含主观因素,需要寻找意见背后是否存在客观支撑的事实依据。基于事实的意见可采纳,如果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意见,则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因此影响思考和判断。


(二)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第一步方法,掌握了对事物理解的客观程度。“不理解的部分”是我们下一步理解和思考的重点,也是锻炼思考力的重点。只有督促自己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原来“不理解的部分”,才能对事物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形成独立的意见。


1、让思考更深入的4个技巧


作者给出了让思考更深入的4个技巧,都是从多角度的思路来丰富和促进思考深度,增加新观点,引入新根据,让思考更全面。


Tip 1: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


“不可忽视者”是与事物有着紧密关联或者利益关系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关联,可以让他们切实的从相关者的角度,给出有意义的、实用性的考虑。要锻炼多角度思考的问题,就要学会转换身份、转换角度。比如做产品设计的人员,需要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来设计和评价产品功能。


Tip 2:用崭新的观点,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


外部人员往往能够打破思维界限,对事物提出非常新颖的观点,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比如近几年频出的“跨界”创新,很多人感慨,你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行,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在哪儿。当外部人员引入全新的观点之后,再同原有看法进行碰撞,会擦出很多火花。这种思考角度的扩展,往往是能产生全新创意的变革。


Tip 3:一人辩证法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周伯通的“左右互搏”,在内心设定“另一个自己”,让他(她)一一反驳“自己”的每个想法,然后分析所有想法。合理的反驳,补充到原有想法中,不合理的反驳直接删除。这种正反双方的思维碰撞,很容易挖掘出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创意。


Tip 4:通过“反驳清单”重新审视意见


对他人想法进行反驳,也是一种思考碰撞的过程。这个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任何想法都进行反驳。这会强制让人从每一个观点的反方向去思考,去补充。当列出所有想法的“反驳清单”后,需要对每一条反驳观点进行甄别。有合理根据的,加以考虑,完善原有想法;没有合理的根据,就直接排除掉,这样也能够反向考证原有观点的可靠性。


2、“预测未来”的思考方法,假设性思考


在《零秒工作》书中也提到了假设性思考,与本书“预测未来”的观点不谋而合。


“预测未来”,也就是设想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以此为根据考虑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每种情况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现在有没有什么可以提前准备的可行措施。通过以上思考,能够让事前准备更加充分,并且在未来遇到不同状况时,有应对措施,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有备无患,这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主动权。


预测未来的三个步骤


3、与他人交换意见


与他人交换意见,是拓宽思路、让思考角度多元化的好方法。为了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有很多沟通方法要注意。比如用明确的“内容地图”来引导对方理清自己的观点,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就事论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让双方共同澄清,明确提出不同意见友好讨论等等。


用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他人多沟通,多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想法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不同大脑的思维碰撞,能够产生很多新想法,思考会不断的深入和拓展,交流的人能够共同提升思考力。


交换意见的规则


4、善于发现“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跟着感觉行事,比如对某些事物的喜好,或者感觉某些事情“不太对劲”,这种感觉很模糊,通常都不会深究。实际上,这些模糊的情绪反应的背后,都藏着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细微的情绪,坦然面对它,思考这些情绪的本质和根据,这时就可以找出情绪背后真正的影响因素了。发现问题也是深入思考的好方法。

(三)持有自己的独立意见

经过了以上这些深入思考的过程,大家应该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了。这样形成的自我意见,有根有据,清晰明确,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自信的表达出来,同时也不会受到其他不同观点的左右。把握自己的独立意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独立思考能够让个人更好的掌握工作和生活,把主动权永远握在自己手上,从容不迫。


以上是我对《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中思考方法的理解,这种结合“批判性思维”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对锻炼独立思考很有启发和帮助。


2017.03.29雾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9

独立思考,是建立自我意见的不二方法


经常看到网上突发某个事件新闻,然后舆论哗然,群情激奋;过几天,剧情突然反转甚至再反转,舆论也都毫不违和的直接跟随……感叹许多网友的盲目从众心态。


其实我也犯过很多次类似的错误,在工作生活中,没有真正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做了判断,有时候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气自己“无脑”,很自责。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人们(包括我在内)在许多时候,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从而形成真正的个人的“自我意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自信自己拥有独立的个人想法或意见,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一直都能做到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见”,想法都发自内心,经过思考,不盲从。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待学习和改进,那我来分享一种刚刚学到的独立思考的练习方法。


最近读了《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这本书,作者狩野未希是庆应义塾大学、圣心女子大学、商业突破大学讲师,教授思考力是他积累长达20年经验的研究领域,相信书中的方法,能够对需要的朋友提供启发和指导。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大家通过合理的方法,掌握和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从日本人与欧美人性格特点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方面着手,用“批判性思考”的思想结合“自我意见建立法”,讲解独立思考需要进行的过程和方法要点。


东方人在沟通表达上,相对西方人更含蓄,喜欢“点到为止”,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导致对一些事物模糊带过,没能深入理解和挖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西方人则更直接,表达直接,喜欢刨根问底,这种方式会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在书中,狩野未希提倡多借鉴西方人沟通方式上的这一优点,在沟通过程中更深入的交换意见,促进深入思考。


“批判性思考”通俗的说,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认真思索意见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和说话的规则,强调的是——有“根据”。根据是指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客观事实,如此才能够成为“认识、信念、判决的依据”。个人意见不一定能够成为很好的根据,需要具体分析是否能够寻找到支撑的事实基础。


“自我意见建立法”共包括三个步骤,下面依次介绍。

(一)确认自己对“一件事”理解的程度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深,或者有时候会有“自以为理解了”的情况。理解程度不够的时候,就会经不起拷问和深究。


1、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


怎样能够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呢?作者提出了7个方法。


检验真正理解的7个方法


这些方法中,我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有两个。


Tip 1:用对5岁小孩的方式说明


这种方式其实很考验人们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对事物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就很难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言语表达出来,比如一些很好的科普作家,可以把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用风趣的日常事务比喻出来,让小学生都能够理解。


我们身边不一定有小孩子,可以找一位对所要表达的事物完全不了解的人,甚至是完全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看你是否能够很简单明了的让对方明白这件事。如果能达到,那说明自己的理解的确到位了。


Tip 3: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语言)


语言翻译是很考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力的,当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不可或缺。“信达雅”的标准看似简单,要做到非常不容易。比如读过的很多外文翻译过来的书籍,有些读起来思路非常通常,用词准确,那一定是译者对书籍深入理解后发诸笔端才能达成。有些书,就会很明显的外文表达习惯,生硬,意思不连贯,词不达意。


2、是“事实”还是“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分辨自己当前的理解是真正的“事实”,还是个人的“意见”。

“事实”是以某种形式显示证据的事物。如果确认理解的是事实,那就可以据此形成个人看法。

如果是“意见”,那么这可能包含主观因素,需要寻找意见背后是否存在客观支撑的事实依据。基于事实的意见可采纳,如果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意见,则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因此影响思考和判断。


(二)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第一步方法,掌握了对事物理解的客观程度。“不理解的部分”是我们下一步理解和思考的重点,也是锻炼思考力的重点。只有督促自己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原来“不理解的部分”,才能对事物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形成独立的意见。


1、让思考更深入的4个技巧


作者给出了让思考更深入的4个技巧,都是从多角度的思路来丰富和促进思考深度,增加新观点,引入新根据,让思考更全面。


Tip 1: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


“不可忽视者”是与事物有着紧密关联或者利益关系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关联,可以让他们切实的从相关者的角度,给出有意义的、实用性的考虑。要锻炼多角度思考的问题,就要学会转换身份、转换角度。比如做产品设计的人员,需要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来设计和评价产品功能。


Tip 2:用崭新的观点,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


外部人员往往能够打破思维界限,对事物提出非常新颖的观点,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比如近几年频出的“跨界”创新,很多人感慨,你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行,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在哪儿。当外部人员引入全新的观点之后,再同原有看法进行碰撞,会擦出很多火花。这种思考角度的扩展,往往是能产生全新创意的变革。


Tip 3:一人辩证法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周伯通的“左右互搏”,在内心设定“另一个自己”,让他(她)一一反驳“自己”的每个想法,然后分析所有想法。合理的反驳,补充到原有想法中,不合理的反驳直接删除。这种正反双方的思维碰撞,很容易挖掘出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创意。


Tip 4:通过“反驳清单”重新审视意见


对他人想法进行反驳,也是一种思考碰撞的过程。这个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任何想法都进行反驳。这会强制让人从每一个观点的反方向去思考,去补充。当列出所有想法的“反驳清单”后,需要对每一条反驳观点进行甄别。有合理根据的,加以考虑,完善原有想法;没有合理的根据,就直接排除掉,这样也能够反向考证原有观点的可靠性。


2、“预测未来”的思考方法,假设性思考


在《零秒工作》书中也提到了假设性思考,与本书“预测未来”的观点不谋而合。


“预测未来”,也就是设想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以此为根据考虑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每种情况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现在有没有什么可以提前准备的可行措施。通过以上思考,能够让事前准备更加充分,并且在未来遇到不同状况时,有应对措施,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有备无患,这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主动权。


预测未来的三个步骤


3、与他人交换意见


与他人交换意见,是拓宽思路、让思考角度多元化的好方法。为了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有很多沟通方法要注意。比如用明确的“内容地图”来引导对方理清自己的观点,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就事论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让双方共同澄清,明确提出不同意见友好讨论等等。


用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他人多沟通,多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想法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不同大脑的思维碰撞,能够产生很多新想法,思考会不断的深入和拓展,交流的人能够共同提升思考力。


交换意见的规则


4、善于发现“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跟着感觉行事,比如对某些事物的喜好,或者感觉某些事情“不太对劲”,这种感觉很模糊,通常都不会深究。实际上,这些模糊的情绪反应的背后,都藏着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细微的情绪,坦然面对它,思考这些情绪的本质和根据,这时就可以找出情绪背后真正的影响因素了。发现问题也是深入思考的好方法。

(三)持有自己的独立意见

经过了以上这些深入思考的过程,大家应该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了。这样形成的自我意见,有根有据,清晰明确,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自信的表达出来,同时也不会受到其他不同观点的左右。把握自己的独立意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独立思考能够让个人更好的掌握工作和生活,把主动权永远握在自己手上,从容不迫。


以上是我对《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中思考方法的理解,这种结合“批判性思维”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对锻炼独立思考很有启发和帮助。


2017.03.29雾凇

第2个回答  2016-11-24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存在目前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并且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很大改观,所以提高个人素养显得各位重要,其实所谓的谣言真的是可以止于智者。

   比如12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论”,因为玛雅人曾预言在古代玛雅历法的结束日期——2012年12月21日,人类文明将告一段落,也就是现在很多人口中的“2012世界末日”。后来的真实情况只是一次难得一见的日食而已,当时小编正在重庆家里,一下子天就阴凉下来,我走出去,没两分钟,又亮了,仅此而已,但是我看着那些叔叔阿姨拿着手里面的打火机和蜡烛啥的,望洋兴叹啊! 而且我居然听路边的老人说,”世界末日来了,打火机都打不燃了,只能用蜡烛。“我只能说,真的很有逻辑!!

最后这只是一个笑柄

    其实个人素质不高是中国谣言四起以及传播泛滥的最大的原因,甚至于好多大学生都在其中参与重要角色。这就谈到了我国的教育体制,其实好多人都说读书是学习,但是我想纠正一点,读书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而且中国古代读书是一种象征,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读书,所以普通人把读书当成一种追求,这本身就是一大错误,以前读书是因为交通不便和通信不发达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才让读书人在家里面就有一种云游四海的感觉。如今不一样了,如此便利的交通以及科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居然还有人说书是学习的根本。这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是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老师们可以放下课本,同学们放学可以不用像“铁人三项”一样那么累。

     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小父母都说孩子要听话,听话,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大家的想法可能就是我的想法了,对,大家的一般都没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乏创造力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国人绝对是聪明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所以,千万别让自己的未来受传言的影响,自己培养独立的思维和想象力,这样,谣言就终结了。!!

第3个回答  2016-11-24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存在目前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并且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很大改观,所以提高个人素养显得各位重要,其实所谓的谣言真的是可以止于智者。

   比如12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论”,因为玛雅人曾预言在古代玛雅历法的结束日期——2012年12月21日,人类文明将告一段落,也就是现在很多人口中的“2012世界末日”。后来的真实情况只是一次难得一见的日食而已,当时小编正在重庆家里,一下子天就阴凉下来,我走出去,没两分钟,又亮了,仅此而已,但是我看着那些叔叔阿姨拿着手里面的打火机和蜡烛啥的,望洋兴叹啊! 而且我居然听路边的老人说,”世界末日来了,打火机都打不燃了,只能用蜡烛。“我只能说,真的很有逻辑!!

最后这只是一个笑柄

    其实个人素质不高是中国谣言四起以及传播泛滥的最大的原因,甚至于好多大学生都在其中参与重要角色。这就谈到了我国的教育体制,其实好多人都说读书是学习,但是我想纠正一点,读书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而且中国古代读书是一种象征,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读书,所以普通人把读书当成一种追求,这本身就是一大错误,以前读书是因为交通不便和通信不发达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才让读书人在家里面就有一种云游四海的感觉。如今不一样了,如此便利的交通以及科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居然还有人说书是学习的根本。这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是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老师们可以放下课本,同学们放学可以不用像“铁人三项”一样那么累。

     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小父母都说孩子要听话,听话,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大家的想法可能就是我的想法了,对,大家的一般都没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乏创造力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国人绝对是聪明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所以,千万别让自己的未来受传言的影响,自己培养独立的思维和想象力,这样,谣言就终结了。!!

第4个回答  2023-07-25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信息和事件,有的真实可信,有的虚假误导。为了保持独立思考,我们需要学会辨别真伪。
要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面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而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于来路不明的信息,可以通过查证数据来源、了解发布者的背景和信誉等方式来评估其可信度。
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或图片,而是要深入思考信息的内涵和逻辑是否合理。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进行分析和判断。
多方比对也是辨别真伪的一种方法。如果某个信息在不同渠道上都得到了证实,那么它很可能是可信的。但要注意选择可靠权威的渠道进行比对,避免受到假冒或不准确信息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也是谣言传播最快速、广泛的平台之一。因此,在使用社交媒体时,需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转发或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和资源。现在有很多专门用于辨别真伪的网站和工具,比如事实查证网站、谣言鉴定平台等,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保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不仅要依靠外界的评估和证实,更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知识背景和常识进行判断。不要轻易被情绪、偏见或个人喜好所左右,要坚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辨别真伪、保持独立思考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通过提高敏感度和分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多方比对、善用网络工具和资源以及保持自主判断,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真伪,获取可信的信息,并在面对事件时保持独立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