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太平洋成矿域

如题所述

滨太平洋成矿域是在古亚洲构造域基础上经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构造运动叠加而成的,是世界上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铅锌矿研究程度最高和最富集的地区。

1.华北地台

进入中元古代,其北缘和东缘为边缘海,接受一套冒地槽沉积,形成两个中元古代坳陷区,相应形成了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和凤城-浑江成矿带。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的西部是狼山成矿带,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等细碎屑岩型铜铅锌矿床分布在狼山背斜南北两侧;南部为渣尔泰成矿带,产出甲生盘等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该成矿带因处于内蒙古地轴边缘的坳陷带中,地轴长期隆升和剥蚀为坳陷带提供了丰富的沉积和成矿物质,成岩后的多期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促进了矿化不断改造和富集。凤城-浑江成矿带位于铁岭-靖宇隆起南侧,是受鞍山群基底构造控制的一个近东西向海槽,向东南延入朝鲜,其西部为岫岩-凤城海盆,沉积了辽河群地槽型沉积建造,产出青城子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东部为浑江海盆,沉积了老岭群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产出了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在朝鲜一侧产出超大型检德铅锌矿床。铁岭-靖宇古隆起为沉积盆地提供了沉积物质和矿源,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又使铅锌活化和再富集。

华北地台北缘的另一铅锌成矿带是燕辽成矿带,它是位于内蒙古地轴和山海关隆起之间的中、新元古代断裂坳陷带,这里堆积了未变质的地台型新元古代盖层,后经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强烈改造,产出高板河等细碎屑岩型矿床、柴河等碳酸盐岩型矿床和八家子等夕卡岩型、热液型矿床。

此外,还必须提到康保-建平铅锌成矿带。它位于内蒙古地轴上,受控于阴山中生代构造-岩浆带。这里广泛出露太古宙和古元古界变质岩系,中生代火山碎屑-沉积岩不整合覆盖于基底岩层之上的断陷盆地中,断裂构造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小岩体十分发育,产出蔡家营、青羊沟、兰阎等一系列热液型铅锌矿床。

华北地台南缘中—新元古代坳陷区是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地。在陕西和熊耳山一带堆积了中元古界熊耳群,在伏牛山一带堆积了宽坪群、陶湾群和栾川群。从元古宙一直到燕山期均有较强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近东西向构造-岩浆带。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河南卢氏、栾川和方城一带,如后瑶峪、马超营、莫维寺等矿床受中元古界汝阳群和栾川群碳酸盐岩层控制,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对矿化富集和改造起了重要作用。

2.扬子地台

从震旦纪至三叠纪的沉积盖层广泛分布。这里的铅锌矿床大量分布在古陆边缘坳陷带中,主要有3个成矿带:①武陵铅锌成矿带位于江南古陆西缘和武陵山隆起之间的早古生代坳陷带中,产出渔塘寨、董家河等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②威宁-朗岱铅锌成矿带位于黔中古陆西缘和牛首山古陆之间的晚古生代坳陷带中,产出毛坪、矿山厂、杉树林等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③康滇地轴东缘铅锌成矿带位于康滇地轴东缘的早古生代坳陷带中,产出天宝山、大梁子、茂租、金沙厂等碳酸盐岩型矿床。

此外,铅锌矿床还产于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古陆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古生代至三叠纪浅海相沉积坳陷带,经印支和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强烈改造,矿化以铁铜为主,铅锌次之,重要的铅锌矿床集中在宁镇褶皱带西段,如栖霞山等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江南古陆在中元古代以来长期隆起,受到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叠加,地层断裂,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发育,在九岭一带形成以桃林为代表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在婺源一带形成以银山为代表的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

3.华南加里东造山系

基底固结于加里东期,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盖层较发育,印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陈毓川等,1999)。但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在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所以在东部形成了大量陆相火山岩型、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铅锌矿床,而中—西部晚古生代坳陷带中形成大量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西部边缘又出现了夕卡岩型、热液型铅锌矿床。根据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化特点,划分6个主要成矿带:①东南沿海成矿带是我国大陆边缘活动带,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其北部浙江一带成矿以铅锌为主,如五部、大岭口等矿床,中部浙闽一带成矿的铜钼为主,铅锌次之,如莆田银坑等矿床,南部广东一带以钨锡为主,铅锌次之,如厚婆坳等矿床;②武夷山成矿带,沿北东向断裂发育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和火山岩,产出冷水坑斑岩型铅锌矿;③湘粤成矿带,在晚古生代坳陷带中沿背斜轴部和倾没端有大量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在其接触带和其附近形成了许多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铅锌矿床,如水口山-康家湾、黄沙坪、宝山、柿竹园、大宝山等矿床,此外,还形成了凡口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④湘中成矿带,晚古生代坳陷经印支—燕山运动发生北东向褶皱和断裂,岩浆活动不发育,产出禾青、白云铺等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⑤桂中成矿带,是一个成矿地质条件类似湘中成矿带的晚古生代坳陷区,沿大陆边缘产出泗顶、古丹、朋村、古立、锡基坑等碳酸盐岩型矿床;⑥右江成矿带,其褶皱基底为早古生代构造层,呈东西向出露于东南部,晚古生代地层为盖层沉积,三叠纪再度转为地槽环境,沉积了巨厚的复理石建造和发育了基性火山岩建造,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局部出露,这里的铅锌矿床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一是南丹-河池地区,产出大厂等热液型矿床,二是个旧-都龙地区,产出个旧、白牛厂、都龙等夕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三是大明山-镇龙山地区,产出长屯等热液型和碳酸盐岩型矿床。

4.大兴安岭地槽造山带

是天山兴安地槽造山系的一部分,后受太平洋构造运动的影响演化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在前中生代构造基础上,发育强烈的火山-深成岩浆活动,伴有铜多金属成矿作用。铅锌矿床虽然分布很广,但是重要矿床多集中在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成群成带沿嫩江深断裂西侧、西拉木伦深断裂北侧的断陷带中分布,显现出北东—北北东成矿带,产出白音诺、浩布高、孟恩套勒盖、长春岭、朝不楞等一系列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铅锌矿床(赵一鸣等,1997),以及三河等火山岩型铅锌矿床。

5.张广才岭海西造山带

为一北北东向复式背、向斜和近南北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大面积发育海西期花岗岩。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断裂和一系列小花岗岩类岩体。铅锌成矿作用主要与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有关,常与铁、钨、钼、铜等共生,构成一个多金属成矿带,如翠宏山、二股、铁力、小西林等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