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换档12345档应该多少时速换?

如题所述

1档:正常起步或者爬很陡的坡时使用。使用该档位,车速一般在10公里每小时。

2档:起步后加速的过度挡,或者低速前进或者爬陡坡时使用,车速一般在20公里每小时。

3档:时速在20-40km/h使用该档位,在市区行驶常使用该档位。

4档:时速40-60km/h时使用该档位。

5档:时速60Km/h就可以使用该挡。

扩展资料

手动档换档技巧点:

1、踩离合(器),松油门。

这一步有可能产生冲击。产生冲击的原因是踩离合松油门的顺序不对。如果先松油门后踩离合,由于发动机停止供油而离合器未分离,可能出现“反拖”即发动机制动现象,这会产生“顿挫”冲击感。当挡位较高(如四、五挡行驶)时,发动机制动作用较轻,不会有多大感觉。

但挡位较低(如二、三挡行驶)时,“顿挫”感就会比较明显。踩离合松油门的正确操作方法是,踩离合和松油门应同时(或几乎同时)进行。就算要排个先后次序,也应是踩离合在先,松油门在后。注意,松油门的时间不能太滞后,否则,由于踩下离合后相当于卸去了发动机的负荷。

而油门又未及时松开的话,发动机转速会迅速升高。这时烧的油算是白费了。踩离合、松油门后,发动机转速随之开始下降。

2、换挡

这是整个换挡过程中的实质性步骤。正常情况下,由于同步器的作用,一对待啮合的两个齿轮(从赛欧车变速器的实际构造来看,实际上是变速器输出轴上的同步器结合套和待换入挡位齿轮上的齿环)在转速未达到同步前是不会接触的。

因此不会产生齿轮撞击。转速同步后,两齿轮会顺利啮合,所以这一步不会产生什么冲击。不仅如此,换挡时如操作(施力大孝换入时机)得当,还会产生类似换挡杆被自动吸入到位的感觉,这对驾驶者来说,不啻为一种“快意”。

这里把变速器内待啮合两齿轮转速的同步称为“变速器同步”,以与后面要提到的另一种同步相区别。

3、抬离合、加油

这是最容易产生冲击的一个阶段,抬离合的控制非常关键。我认为,抬离合的控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抬离合的时机,另一个是抬离合的操作。

(1)、抬离合的时机

抬离合的时机是指换入新挡位后,何时抬起离合器进入半离合状态。当踩下离合器将变速器手柄换入新挡位时,变速器内待啮合两齿轮的转速是被同步器同步后才顺利啮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动机转速与离合器摩擦片(以下简称离合器片)的转速也同步了。

绝大多数场合,两者仍存在较大转速差。于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发动机转速与离合器片转速达到同步时就是抬离合的理想时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动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由于发动机排量较小,只要发动机转速上升到2000至2500转时,就可以进挡了。

如果是看时速换挡,当时速升至20至25公里时就进二挡,

30至40公里就进三挡,

50至60公里时进四挡,

70至80公里时就进五挡。

换挡

换挡是“变速杆操作方法”的简称。在长期的驾车过程中,因其名称简洁、直接而被人们流传起来。使用频次非常高。而且操作熟练如何(尤其是手动挡汽车),直接影响着人们驾车的安全。

1基本含义

是指驾驶员通过各个方面的心理、生理运动,达到随路面情况、汽车速度变化而不断改变变速杆位置的操作过程。

一般所说的“变速杆操作方法”仅限“变速杆”本身;而换挡则不仅仅包含“变速杆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达到目标(变速)的前提下,包含车速估计等方面在内的所有心理、生理行为过程。[1]

2技术要求

换挡技术要求可归纳为八个字:及时、正确、平稳、迅速。

及时

掌握合适换挡时机,即不应加挡过早,也不应减挡过晚。

正确

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变速杆的配合要正确、协调,位置要准确。

平稳

换入新的挡位后,放松离合器踏板要及时平稳。

迅速

动作要迅速,以缩短换挡时间,减少汽车动能损失,降低燃料的消耗。

3主要分类

加档

由低速挡换入高速挡的换挡称加挡。

减挡

由高速挡换入低速挡的换挡称减挡。

4操作要领

加挡

(1)加挡要领。汽车加挡前,应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平稳的踏下加速踏板,逐渐提高车速,这一过程称为“冲车”。当车速适合换入高一级挡位时,立即抬起加速踏板,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移入空挡位置;随即迅速抬起离合器踏板并立即再次踏下,同时将变速杆换入高一级挡位,然后边抬离合器踏板,边徐徐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继续平稳行驶。根据情况用同样的方法,换入更高一级的挡位。

平顺加挡的关键在于“冲车”大小,“冲车”距离应根据所加挡位的高低而定,挡位越高,“冲车”距离越长。“冲车”时,加速踏板要稳踏、快抬中速。

挡位加挡时,在换入高一级挡位后,离合器踏板快抬至半联动位置,应稍停再慢慢抬起,使动力平稳传递,避免换挡后引起车辆“前冲”。

(2)加挡时机。汽车行驶中,只要道路条件和交通情况允许,就应及时换入高一级挡位。加挡前,必须先加速“冲车”,以保证加挡后有足够的动力使汽车继续平稳行驶。“冲车”(车速)过小(低),会造成加挡后动力不足和抖动现象;“冲车”时间过长,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会加剧磨损,经济性下降。因此,“冲车”要适当,加挡要及时,加挡的时机应根据发动机声音、转速、动力的大小来确定。如果加挡后踏下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下降,动力不足,则说明加挡时机过早。

操作顺序:低挡加到高挡位,适当冲车油跟上;一踏摘来二踏挂,三抬加油不要忘。

动作要点:冲车加速听声响,踏下离合摘空挡;候听油声都有了,再踏离合加一挡。

减挡

(1)减挡要领。放松加速踏板,迅速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移入空挡,随即放松离合器踏板,右脚快速踏一下加速踏板(加“空油”),再迅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移入低一级挡位,按快-停一慢的要领放松离合器踏板,使汽车在新的挡位继续行驶。

(2)减挡时机。行驶中,当感到发动机动力不足,车速逐渐降低,说明原挡位已不能维持汽车正常行驶,应及时、迅速地换入低一级挡位。若车速明显降低,可以越级减挡。

操作顺序:到挡减到低速挡,看准车速不要慌;一踏摘来二抬轰,三踏挂挡油跟上。

动作要点:收拾油门摘空挡,根据车速空油上;趁着油声未消失,速踏离合挂低挡。

5换挡抖动原因

产生汽车换挡抖动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驾驶习惯方面,离合与油门的配合不好;另一种是传动机构存在问题,离合器片、压盘、导向轴承或一轴轴承老化等。

这两个原因会给汽车带来以下影响:1、会在加剧传动机构零配件的磨损的同时,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养护成本;2、由于发动机不平顺工作,久而久之影响发动机其他减振零配件的寿命缩短;3、增加油耗与尾气排放超标等。[2]

6换挡技巧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主为了方便都选择了自动挡的车,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省去了离合踏板使得操控变得简单、轻松。虽然自动挡的车开起来省力、操作简单,但自动变速系统和手动变速系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两者除了最终的工作目的相同之外,其动作原理和表现方式都不相同。[3]

对于手挡车来说,要想驾驶自如,离合器的重要性可谓首当其冲。在开车时除汽车起步、换挡和低速刹车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外,其他时间都不要没事踩离合,或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

起步时的正确操作。起步时离合器踏析的操作要领是“一快、二慢、三联动”。即在踏板抬起开始时快拾;当离合器出现半联动时(此时发动机的声音有变化),踏板抬起的速度稍慢;由联动到完全结合的过程,将踏板慢慢拾起在离合器踏板抬起的同时,根据发动机阻力大小逐渐踩下油门踏板,使汽车平稳起步。

换挡时的正确操作。在行车中换挡时,操纵离合器踏板应迅速踩下并抬起,不要出现半联动现象,否则,会加速离合器的磨损。另外,操作时要注意与油门配合。

为使换挡平顺,减轻变速器换挡机构和离合器的磨损,提倡使用“两脚离合器换挡法”。这种方法虽然操作较复杂,却是开车省车省钱的好方法。

在刹车时的正确使用。在汽车的行车中,除低速制动停车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外,其他情况下的制动都尽量不要踩下离合器踏板。

自动变速器的选挡杆相当于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杆,一般有以下几个挡位:P(停车)、R(倒挡)、N(空挡)、D(前进)、S(or2,即为2速挡)、L(or1,即为1速挡)。这几个挡位的正确使用对于驾驶自动变速器汽车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驾驶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起步后,如果希望保持较好的加速性能,可以始终保持较大的油门开度,自动变速器会在较高车速时升入较高挡位;如果希望平稳行驶时,可以在适当时候轻抬油门踏板,变速器就会自动升挡。使发动机在相同车速时保持较低转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性和宁静的驾驶感觉。这时再轻踏油门踏板继续加速,变速器不会马上退回原挡位,这是设计者为防止频繁换挡而设计的提前升挡、滞后降挡功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自动变速器带来的驾驶乐趣了。

除以上主要差别外,在操作技巧上也有差别。比如在汽车转弯时,特别是前轮驱动的车,在弯道里加油转弯比减油或滑过更安全易控。而自动挡的车由于在制动减速后的加油提速有一个短暂的滞后,所以驾驶自动挡的车过弯时应早一点制动,并将车速减得低一些,然后再加油让车在牵引力的带动下转弯。如果入弯过急,然后再踩刹车,车辆将发生甩尾或侧倾现象,非常不安全。自动挡汽车超车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超车时的急加速仅靠变速箱电脑的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此时应将踩油门的脚松一下,然后再猛踩下去,使发动机转速迅速提升,达到令车迅速提起速度的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