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如题所述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很多影视作品都将鳌拜塑造成一个大奸臣,他不但功高盖主,且目无法纪,既藐视皇权又想取而代之。电视剧《康熙王朝》和《鹿鼎记》中,都安排了鳌拜置办龙袍、意图篡位的场景,但这不见史料记载。历史上的鳌拜,虽然不一定是个极好的臣子,但也绝对算不上奸臣,当然更算不上清王朝的叛徒。

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且毫无二心,影视作品中杜撰了鳌拜想要当皇帝的情节,这一盆脏水真是泼的毫无理由与证据。影视作品为了情节需要本来就有虚构的成分,但将影视作品中的鳌拜,当成真实历史中的鳌拜,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真实的鳌拜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鳌拜是满清贵族之后,出生名门,很早就与皇太极并肩作战,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在征战时期鳌拜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鳌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

皇太极死后,鳌拜等两黄旗大臣鼎力支持豪格嗣统,后因多尔衮与豪格势均力敌,势同水火,鳌拜等坚持要立皇子继承,故而六岁童福临幸运地成为了顺治帝。多尔衮摄政期间一手遮天,但是鳌拜还是没有向多尔衮屈服,他坚定的站在顺治帝一边。多尔衮变着法的整鳌拜,有功不赏是常事,无过而罚也不少见。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对鳌拜,鳌拜还是对顺治帝忠心不二。

顺治帝驾崩前,指令索尼四位内大臣为顾命大臣。鳌拜居四辅臣之末位,但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新的幼主康熙长大成熟,也如乃父顺治一般少年老成,他于康熙六年开始亲政,而四辅臣只留有鳌拜和遏必隆。

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这个“最有势力的宰相”就是鳌拜。身处鳌拜这个位置,身上有军功,手上有权利,你膨胀的比他还得厉害,人往往在打江山的时候能有气节,在做江山的时候受不了这糖衣炮弹的诱惑,直到康熙六年亲政了,鳌拜还是不能刹车。

康熙继位,鳌拜依旧忠心,但是此时的鳌拜却有些自大,他太小看康熙的能力,也过于夸大自己的力量,最终他触犯到了康熙的底线,被康熙除掉。鳌拜被抓后,康熙把准备好的几十条大罪状宣读,按照历史上那些情节,鳌拜必死无疑,但康熙赦免了他,念其身上的伤疤和功劳,其实也对后面的臣子做一个震慑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位,身份多么高,只要你弄权不知道收敛,照样可以把你一撸到底!

鳌拜虽然被康熙除掉,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是不好的臣子,他只是康熙亲政路上的绊脚石,他挡了康熙的路。雍正帝继位后,感念鳌拜的功绩,不但恢复了鳌拜的爵位,并且追封鳌拜为超武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我们看到很多关于鳌拜影视作品,都把他塑造成一个大奸臣,他功高盖主,目无尊上,藐视皇权,每一个形象的结局,他都想要当皇帝,甚至还私自制做龙袍,但其实真正历史上的鳌拜,是一个忠心的臣子,清朝的天下有他的功劳,他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臣子,但也没必要把他说成奸臣。

一、鳌拜的成名之战

鳌拜算是贵族之后,出身名门,最早是跟着皇太极一起打天下,为大清的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死后,众人对谁继承皇位产生了争执,鳌拜始终要坚持立皇子为皇帝,于是有了后来的福临继承皇位,但是多尔衮一手遮天,不把年纪还小的福临放在眼里,这个时期,鳌拜一直坚定地站在顺治一边,不管怎样,鳌拜对于大清的皇帝始终是忠心耿耿,所以在顺治临终之前,专门下诏书立鳌拜为4位辅助大臣之一,看出顺治皇帝对鳌拜是非常信任的。

二、即使他没有造反的意愿,但是他太嚣张跋扈

史书上也没有描写鳌拜的心理活动,所以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想过要造反,最起码在之前他对清朝是忠心耿耿,可能他享受到了那种呼风唤雨的瘾,有了权利对他的诱惑,所以开始变得嚣张跋扈,不尊重康熙,但偏偏康熙不是那种小毛孩,而且熬拜一直阻止康熙亲政,康熙自然想要除掉他。

三、鳌拜现在没有造反,不代表以后不会

皇帝必须要保证权力的绝对握在手中,照鳌拜现在这种嚣张跋扈的气焰,即使他现在没有造反,不代表以后不会,尽管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忠臣,康熙不得不提防他,我们对于鳌拜嚣张跋扈的印象,也都是来源于电视剧和小说中,历史上真正的鳌拜是怎样的我们都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