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和英语谁的地位更高?

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英语是最通用的语言,但为什么在昨晚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现场说话的顺序是先用法语说,然后是英语,接着是中文,是法语比英语更牛吗?

国际奥委会与法语:
国际奥委会成立于1894年,总部最早设在法国巴黎,1915年迁往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按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它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设有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等机构。1981年,国际奥委会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白无误地谈到了法语的地位。其中第24条规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又补充规定“如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自现代奥林匹克之始,其创始人就将这两种主要国际语言置于平等地位上。这一决定对于奥林匹克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英语、法语和中文
奥运会开幕式礼仪方面的事项都必须用三种语言介绍,播报的顺序是英语、法语和主办国语言(如果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或者法语)。如果主办国的语言是英语,那么它就放在法语播放之后。所有礼仪方面的事项都必须翻译,不要求全部播报,但是没有播报的内容必须要以字幕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翻译的相关方案(例如哪些内容要播报,哪些内容要加字幕)必须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9
这个是因为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啊~~
这个东西就要追溯到历史问题鸟
其实以前法国是欧洲最牛的国家,只有欧洲的贵族才能学习法语的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些中世纪一点的电影,其中有个场景偶很记得,有个当兵的打仗去了法国(支援军来D),然后他用法语跟别人交谈,然后他的同伴(英国人)惊奇的说:原来你还是贵族家的公子啊~怪不得这么有修养
对于以前的欧洲来说,懂得法语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即使是现在,如果你的英语里有法语口音很多人(不但在欧洲甚至在美国)都会认你是一个出身好有魅力的人
不过嘛,随着法国的没落,法语的实用价值已经大不如前。毕竟现在通用的是英语而不是法语。
另外,法国被誉为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它跟中文不同,一句话只可能有一种意思,不可能产生歧义。因此世界各地有很多官方文件都会有一份是用法文写的,这也就避免了因为语言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的最后,奥运会的大本营是在瑞士,而事实上瑞士的通用语言就是德语和法语,当然大本营的位置据说也就是法语通用地啊~~
人家就是说法语D~~

哦呵呵~~~偶自从学了法语以后说英语就有法语口音鸟~~所以偶也可以去国外冒充贵族了咯~~呵呵(被PIA飞)
第2个回答  2008-08-12
不是这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现今世界上有多少法语国家,有多少法语人口。据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说法语,这个绝对数比起英语、汉语来说不算高。但是,看一个语言是否国际化,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口说这个语言,而且要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说这个语言。在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也可以数出100个国家。法语共同体(Francophonie)有60多个成员和观察员,其总人口超过8亿,其中有两亿人说法语。换句话说,学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学中文只能在大中国区域通行或者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打交道。在2亿法语人口中,只有6000万是法国人,其他则分布在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全球学习法语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9070万人,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540万人。由于说法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说法语的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与汉语人口对比一下,全球说中文(含普通话和各大方言)的人口高达14亿,但是99%集中在中国领土上(含台湾、香港、澳门),除此之外只有新加坡通行中文。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0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国移民的后代。除了有中国血统的移民以外,世界上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两个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和非洲学汉语的人数还是凤毛麟角,远远低于学习法语的人数。以法国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法国中学中学中文的学生只有2500人,现在超过20000,汉语已成为第5大外语,超过了阿拉伯语。但是,法国兴起的“中文热”也是相对的,其迅猛增长是相对于非常低的起点而言。目前中文不仅无法挑战英文的垄断地位,就是与欧洲国家语言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学德语中学生有80万,比学中文的学生多40倍。

所以,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在世界上也有数量庞大的知音。从法律的角度上说,《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初始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是比利时人,也属于“法语人口”。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法语国际秘书长、塞内加尔前总统迪乌夫在北京组织了“法语大家庭盛会”,加蓬、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总统莅临,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参加了。在这次活动上,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在参加了奥运开幕式后,拉法兰也感到很欣慰,表示“北京实现了对法语的承诺”——中国为举办奥运向世界做了许多承诺,使用法语也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项。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中国这次能够实现百年梦想在北京主办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与法语也有一点关系。1929年12月29日一个小男孩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38年随全家搬到上海法租界,在中法学校就读,掌握了娴熟的法语,成为解放后新中国不可多得的法语人才。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特地同他身边这位年轻的法语翻译亲切交谈。毛主席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翻译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毛主席又问他名字怎么写,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 就是这位何振梁先生在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执委会委员,后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以娴熟的法语在奥委会中赢得了不少朋友,为中国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立下汗马功劳
第3个回答  2008-08-09
首先,奥运创始在法国,其次,法语是奥委会工作语言之一,再次,法语是世界上最严密的语言,因为它不容易产生歧义,国际上重要的合同文件都是用法语签署的,而且以往上流社会的人,都是用法语交流的,就是现在,身份尊贵的上层人士,许多人都多少懂一点法语呢!而英语,只是说的人比较多,并无其他。
第4个回答  2008-08-09
奥运会开幕式上是先用法语,再用英语,最后用汉语

第一讲法语,因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是法国人。
另外,法语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母语,也是第一官方语言,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

中国是东道主所以最后出场,最后用汉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