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饶水道北道沿线城市·景德镇

如题所述

景德镇,这座坐落在黄山与鄱阳湖平原之间的城市,因其瓷器制作的卓越技艺,被誉为“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列为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之一。它不仅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深受昌江河的滋养。古时,昌江流域南部的昌南镇即为景德镇的别称,这里的优质瓷土来自昌江上游的祁门,而木材也取自昌江森林,为制瓷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早在明代后期,景德镇就孕育了繁荣的徽商群体。据史书记载,祁门人潘辄和歙县人潘次君等徽商活跃于景德镇,他们统一瓷器价格,积极参与瓷业经营。徽商的势力在清代进一步扩大,如乾隆年间的倪前松和道光时期的倪炳经,他们的商业活动影响深远。婺源人唐隆樟和詹腾也因家业或贫困投身瓷业,成为了景德镇繁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那时十里长街店铺林立,徽州人开设的店铺占绝大多数。


徽州与景德镇的紧密联系源于历史。唐代以来,徽州茶叶闻名,而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徽商纷纷涌入江西,特别是景德镇。由于江西交通便利,尤其是饶州鄱阳湖区域和浙省的水上通道,徽商多选择江西作为主要活动地。大庾岭干道等商道的繁忙景象和赣江、鄱阳湖等水系的交织,构成了江西丰富的水陆交通网,使得徽商能够方便地到达各地,包括长江沿岸的繁华市镇。


因此,明清时期“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徽商云集景德镇,得益于江西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条件。这使得景德镇成为了徽商的重要枢纽,见证了徽商势力的辉煌时期。


扩展资料

徽饶水道,由北道昌江河(阊江)与南道乐安河(婺江)构成,是徽州与饶州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水上移民之路,与徽杭水道齐名。元末明初的洪武赶散时期,该水道将徽州与饶州两地的移民输入皖西南的安庆地区,成为瓦屑坝移民的水上生命线,被誉为皖江文化的文脉之源。作为水上商路,《休宁县志》提道:“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一从浙省杭、严,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其中的“饶州鄱、浮”指的就是流经祁门、浮梁、鄱阳的昌江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