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运会翻译先说法语后英语然后汉语?

为什么奥运会翻译先说法语后英语然后汉语?
求教,不懂别来了。。
我要最官方解释啊

北京奥运会从开幕式到比赛场馆,全世界的观众都听到广播中传来的最先是法语,其次是英语,然后才是东道主的汉语。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现今世界上有多少法语国家,有多少法语人口。据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说法语,这个绝对数比起英语、汉语来说不算高。但是,看一个语言是否国际化,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口说这个语言,而且要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说这个语言。在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也可以数出100个国家。法语共同体(Francophonie)有60多个成员和观察员,其总人口超过8亿,其中有两亿人说法语。换句话说,学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学中文只能在大中国区域通行或者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打交道。在2亿法语人口中,只有6000万是法国人,其他则分布在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全球学习法语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9070万人,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540万人。由于说法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说法语的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与汉语人口对比一下,全球说中文(含普通话和各大方言)的人口高达14亿,但是99%集中在中国领土上(含台湾、香港、澳门),除此之外只有新加坡通行中文。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0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国移民的后代。除了有中国血统的移民以外,世界上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两个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和非洲学汉语的人数还是凤毛麟角,远远低于学习法语的人数。以法国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法国中学中学中文的学生只有2500人,现在超过20000,汉语已成为第5大外语,超过了阿拉伯语。但是,法国兴起的“中文热”也是相对的,其迅猛增长是相对于非常低的起点而言。目前中文不仅无法挑战英文的垄断地位,就是与欧洲国家语言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学德语中学生有80万,比学中文的学生多40倍。

所以,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在世界上也有数量庞大的知音。从法律的角度上说,《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初始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是比利时人,也属于“法语人口”。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法语国际秘书长、塞内加尔前总统迪乌夫在北京组织了“法语大家庭盛会”,加蓬、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总统莅临,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参加了。在这次活动上,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在参加了奥运开幕式后,拉法兰也感到很欣慰,表示“北京实现了对法语的承诺”——中国为举办奥运向世界做了许多承诺,使用法语也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项。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中国这次能够实现百年梦想在北京主办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与法语也有一点关系。1929年12月29日一个小男孩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38年随全家搬到上海法租界,在中法学校就读,掌握了娴熟的法语,成为解放后新中国不可多得的法语人才。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特地同他身边这位年轻的法语翻译亲切交谈。毛主席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翻译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毛主席又问他名字怎么写,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 就是这位何振梁先生在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执委会委员,后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以娴熟的法语在奥委会中赢得了不少朋友,为中国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立下汗马功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3
北京奥运会从开幕式到比赛场馆,全世界的观众都听到广播中传来的最先是法语,其次是英语,然后才是东道主的汉语。也许有中国观众会问:奥运会上说法语,有人听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现今世界上有多少法语国家,有多少法语人口。据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说法语,这个绝对数比起英语、汉语来说不算高。但是,看一个语言是否国际化,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口说这个语言,而且要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说这个语言。在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也可以数出100个国家。法语共同体(Francophonie)有60多个成员和观察员,其总人口超过8亿,其中有两亿人说法语。换句话说,学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学中文只能在大中国区域通行或者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打交道。在2亿法语人口中,只有6000万是法国人,其他则分布在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全球学习法语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9070万人,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540万人。由于说法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说法语的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与汉语人口对比一下,全球说中文(含普通话和各大方言)的人口高达14亿,但是99%集中在中国领土上(含台湾、香港、澳门),除此之外只有新加坡通行中文。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0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国移民的后代。除了有中国血统的移民以外,世界上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两个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和非洲学汉语的人数还是凤毛麟角,远远低于学习法语的人数。以法国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法国中学中学中文的学生只有2500人,现在超过20000,汉语已成为第5大外语,超过了阿拉伯语。但是,法国兴起的“中文热”也是相对的,其迅猛增长是相对于非常低的起点而言。目前中文不仅无法挑战英文的垄断地位,就是与欧洲国家语言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学德语中学生有80万,比学中文的学生多40倍。

所以,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在世界上也有数量庞大的知音。从法律的角度上说,《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初始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是比利时人,也属于“法语人口”。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法语国际秘书长、塞内加尔前总统迪乌夫在北京组织了“法语大家庭盛会”,加蓬、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总统莅临,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参加了。在这次活动上,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在参加了奥运开幕式后,拉法兰也感到很欣慰,表示“北京实现了对法语的承诺”——中国为举办奥运向世界做了许多承诺,使用法语也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项。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中国这次能够实现百年梦想在北京主办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与法语也有一点关系。1929年12月29日一个小男孩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38年随全家搬到上海法租界,在中法学校就读,掌握了娴熟的法语,成为解放后新中国不可多得的法语人才。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特地同他身边这位年轻的法语翻译亲切交谈。毛主席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翻译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毛主席又问他名字怎么写,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 就是这位何振梁先生在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执委会委员,后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以娴熟的法语在奥委会中赢得了不少朋友,为中国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立下汗马功劳。

参考资料: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332934

第2个回答  2008-08-08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如果有文本歧义以法文本为准,为防止歧义先说法语,英语是目前的世界语言,这是考虑到北京奥运会的注册媒体95%以上都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汉语是举办国语言。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与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是法国人。
2.英语和法语是奥委会的两种官方语言
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Les langues officielles du C.I.O. sont le français et l'anglais.
如果奥林匹克宪章和其他所有国际奥委会文件的英文本和法文本之间有歧异,应以法文本为准,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规定。
En cas de divergence entre les textes français et anglais de la Charte Olympique et de tout autre document du C.I.O., le texte français fera foi sauf disposition express écrite contraire.
Extraits de la Charte Olympique
法语的影响力决定
法国做为一个强大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拥有众多的殖民地。
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有许多国家仍然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不过自从路易十四去世之后,法国开始衰退。
法语仍然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例如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场合,通常都是先讲一遍法语,接着讲一遍英语,而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不可少。
3.因为按照奥运会惯例及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应提供包括国际奥委会官方工作语言———英文和法文以及主办国语言在内的至少三种语言的信息服务。
所以,200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北京奥组委在官方网站上以中、英、法三种文字为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语言。

奥委会有两个官方语言:法语和英语。
2008年奥运会的所有场馆都采用英文、法文和中文的文字标识系统,比赛和颁奖时也采用英语、法语和中文播报。
http://2008.hexun.com/2008-08-08/107983170.html
奥组委从主席到下面的工作人员都是讲法语的多得多

参考资料:http://www.beijing2008.cn/culture/ceremonies/news/n214160684.shtml

第3个回答  2008-08-08
这属于语言的信息服务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如果有文本歧义以法文本为准,为防止歧义先说法语,英语是目前的世界语言,这是考虑到北京奥运会的注册媒体95%以上都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汉语是举办国语言。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与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是法国人。
2.英语和法语是奥委会的两种官方语言
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Les langues officielles du C.I.O. sont le français et l'anglais.
如果奥林匹克宪章和其他所有国际奥委会文件的英文本和法文本之间有歧异,应以法文本为准,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规定。
En cas de divergence entre les textes français et anglais de la Charte Olympique et de tout autre document du C.I.O., le texte français fera foi sauf disposition express écrite contraire.
Extraits de la Charte Olympique
法语的影响力决定
法国做为一个强大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拥有众多的殖民地。
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有许多国家仍然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不过自从路易十四去世之后,法国开始衰退。
法语仍然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例如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场合,通常都是先讲一遍法语,接着讲一遍英语,而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不可少。
3.因为按照奥运会惯例及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应提供包括国际奥委会官方工作语言———英文和法文以及主办国语言在内的至少三种语言的信息服务。
所以,200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北京奥组委在官方网站上以中、英、法三种文字为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语言。
第4个回答  2008-08-14
首先说法语是因为奥运之父顾拜旦是法国人,所以奥运的官方语言是法语。

法语的影响力决定
法国做为一个强大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拥有众多的殖民地。
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有许多国家仍然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不过自从路易十四去世之后,法国开始衰退。
法语仍然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例如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场合,通常都是先讲一遍法语,接着讲一遍英语,而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不可少。但尽管如此,世界上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法语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就连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使用英语的次数也比法语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