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镇的悠久历史

如题所述

马营在明代以前名为“大华川”,因境内有华川水(今名牛谷河)而得名。在通渭的地方志有相关记载:元大德年间,肃王府在今甘肃境内设有三个苑马寺,马营即当时的东苑马寺。明代改为安定苑,后升为安定监,隶属静宁州。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又改为马营监,马营即由此得名。
自唐宋以来,马营一直是牧养军马、茶马互市的基地之一。
在明代,牧苑按照面积广狭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苑牧马万匹,中苑七千匹,下苑四千匹。弘治年间十五年,内阁大臣杨一清以左副都御史督理马政,他巡视安定苑(今马营)后有这样的评价“草场宽阔,水泉便利,地宜畜牧、堪为上苑”。
据考证,安定监城修筑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后经多次修葺。安定监城由监城及东西两郭三城组成,墙体为黄土夯筑,城门由青条石卷拱。监城俗称“大城”,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07米,墙体基部厚8至10米,高10至15米,设有东西南3门,东西两门各有瓮城。东西两郭俗称“东关”、“西关”,均东西长275米,南北宽104米。
明崇祯六年立于今定西县牛营的《令旨肃府蟾母山》碑文记载“监山高水寒……故物产尤啬……然货颇多。每双日集,三城轮值,四方辐辏,牲畜油褐之利尤 。民多流户,俗训良,士愿谨。”
山陕客商为了“客似土者常得欢会”,在明代晚期或是清初,在马营监西关修建了”山陕会馆”。据《续修马营监山陕会馆碑》记载,会馆“巍巍”“起抱厦于前殿,两翼于东西,左钟右鼓,并造二楼”,还建有戏楼。在1949年,溃败的国民军为阻止解放军西进,将装有军粮等物品的山陕会馆纵火焚烧,顿使这座数百年的古建筑毁于一炬。
当时马营监“商旅辐辏”、“海市云集”,有各类商号近150家,诸如“长顺西”、“隆顺益”、“德丰合”“君顺茂”等等俱为一时之选。在清初终列甘肃四大巨镇(庆阳西峰、文县碧口、通渭马营、临夏八坊),民间甚至有了“只知马营监,不知通渭县”的说法。他乡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外籍人和亡故的本地无地可埋的人形成一公墓,马营人称其为“万人坟”。当年义冢内坟堆棋布,墓碑表柱林立。墓碑上刻着亡故者的籍贯、姓氏以及立碑的后人的名字,如“山西省太原府祁县李府君之墓,大清嘉庆六年孤子李善顿首拜立”、“故山西太原府王府君讳某某行二之墓,子王晋荣拜立”等。这也从一个方面映衬出当年马营监商业繁盛、客商之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