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呼是怎样来的

如题所述

采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而提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战略上的决策,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它经历了一个由酝酿,提出到最后定名的过程。
1950年7月7日和10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周恩来两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根据两次国防会议讨论的结果,中央军委于7月13日决定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军)和第42军及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组成东北边防军,东北边防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据有的资料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最初曾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援助朝人民军作战,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时,黄炎培提出了“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的意见,毛泽东遂将名称改为“志愿军” 。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赴朝参战,而不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军队,是官方的,如果以此名义出国参战,表明是国家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美国宣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人民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比较策略,对中国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5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关于抗美援朝的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同时征求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见。黄炎培经过认真思考,认为用“支援军”名义出兵不合适。于是他专程登门造访,一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黄炎培开门见山地说:“有个问题要考虑呀,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好打。”周恩来说:“我们叫支援军,顾名思义,支援朝鲜人民嘛!”黄炎培听后不以为然,他辩驳道:“支援军,那是派出去的。谁派出去支援?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哦,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听后,一边应着,一边从笔筒里抓起一支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志愿”两个字,并说:“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之间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而不是国与国对立。”周恩来和黄炎培看后连连称是,于是就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称。
第2个回答  2017-10-05
在五十年七月初的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聚集九个如果朝鲜人民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7月7日毛泽东下令部署河南的三个野战军38军39军四十军和黑龙江42军向中朝边境集结。10月1日在国宴上毛泽东提到了出兵的问题黄炎培说自古到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周未来插话说我们打算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谁派出去支援的是国家吗那我们是不是要和美国宣战毛泽东提笔将支援改为志愿中国人民志愿军由此定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