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文章线索

如题所述

线索脉落
线索是贯穿整个文章的主线。它把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内容联成一体。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阅读中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
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鲁迅的《故乡》就是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思路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再比如《社戏》也是按盼戏——看戏——回家的思路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以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索的文章,一定是记了一件事。在这件事儿的叙述当中,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有时明显,有时又不是那么明显,而事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却是绝对很明显的。
我们在阅读时,注意表示事情不同发展阶段的词,它往往提示我们,事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转折,比如:“后来”、“然后”等。还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表达作者态度或感情的句子,因为往往在事情告一段落之后,作者会有一番感慨或议论。然后,我们按记叙的要素或小说的情节,把文章内容搞清楚就完成了阅读的第一步。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在记叙一件事的文章里,它记叙了不同时间事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记叙多件事的文章里,它记叙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事件。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候,注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然后要弄清楚在什么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追答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有些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和游记类的文章,会用地 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场景来组织材料。《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羚羊木雕》以木雕为线索,记叙了一件事儿。
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人和事.如《草地晚餐》,围绕着“吃晚餐”这一中心事件,描写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6、以中心人物为线索。人物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比如《变色龙》、《回忆我的母亲》等。
7、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是按不喜欢蜜蜂——不觉动情——认为可爱——想变成蜜蜂感情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例如《藤野先生》一条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另外一条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掌握了以上安排线索的方法,我们在阅读叙述类文章时,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