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问题,关于光的.初二的.

我们知道啊,频率越高的波,其传播的方向性和直线性就越好,因此常用高频的电磁波来传送信息.
疑问一,红光的频率小,波长长,那么为什么还用红外线来穿透云雾,用红外线来做红外线夜视仪呢.并且,还用同样性质的黄光来做车的车灯呢.
疑问二,那么为什么在早晨和傍晚频率小波长长的红黄光还能穿过重重的大气呢,反而频率高的蓝光被散射到侧面去了呢.同样的疑问体现在天空是蓝色的而海水亦是蓝色的.
疑问三,既然可以参照瑞利定律,光的散射强度和其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那么不是和常识相违背了吗.
疑问四,同样是参照瑞利定律,对于雨后天空更蓝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散射主要分颗粒散射和分子散射,下雨后,密度的涨落更加明显了,且密度涨落的散射,即分子散射,其尺度比颗粒散射的尺度小,在加上重力的缘故,分子散射更加明显了.这里的疑问是我刚刚说到的尺度是什么意思.
OVER小弟今年初二,请帮忙啊.

初二就能提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先赞一下!
我来简要地说明一下吧。
理论上讲,频率越高的波,其传播的方向性和直线性就越好,因此常用高频的电磁波来传送信息.可是,这种波并非肉眼可见波。
由于肉眼可见光的波长是在一定范围内,所以,理论上穿透性和方向性很好的光线,恰恰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就象电影屏幕,如果做成平面镜肯定是不行,而是要用表面粗糙的幕布做成。这样,它可以对可见光进行漫反射,以便被人的眼睛收集到光线并看到物景。红光的频率小,波长长,他并不是真地穿透云雾,而是在云雾中反复折射、衍射。那些方向性强、频率高的波,则做不到这一点了。因此,我们用红外线来做红外线夜视仪呢.并且,还用同样性质的黄光来做车的车灯呢.并不是要取这些光线的激光一样的方向性和高颇,而是要取其能够衍射、漫反射之长。当其上述光学现象足够时,我们的肉眼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层次、深度、明细了。反之,强穿透力的光线,则真地穿云透雾哩!比如,太阳中的紫外线,往往就穿过大气层、直接投射到人的皮肤上并且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
瑞利定律指出光的散射强度和其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是指包括肉眼可见光以及内眼不可见光的所有光线。而肉眼对于物景的颜色判断,往往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景本身的颜色”,即其本身能够发出来的或者反射到我们眼睛中来的光线的颜色。另一种则是肉眼对物景颜色的“印象”。例如:假如将由七种颜色的光线混和而成的白光中的红光“抽走”,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绿光”。很明显,我们看到的光线并不是一束绿光,而是多种光线的混合。同样道理,我们不能误以为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就以为它们本身会发出蓝色的光线从而让我们的眼睛看到蓝色。
同样,您将应用范围为任何波长、频率的光线的瑞利定律,拿到我们的肉眼可见光范围内来讨论雨后天空更蓝的问题,也会出现误区。肉眼可以看到的颜色,一是源自“光线”,二是源自“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虽然后者给我们的眼睛的也是光线,但是,其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当天空中有很多“颗粒”甚至灰尘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多为被光线照亮的这些颗粒或者灰尘的颜色,而不是天空本身所具有的颜色。当下雨过后,大气中灰尘减少,空气密度发生局部改变,空气湿度也存在局部改变,种种原因导致肉眼视觉看到的天空更加澄明,夜晚雨后初晴更是如此。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其实是一个已经被尘埃、气流所改变的颜色。
总之,肉眼所见,当不得光学仪器所捕获。我们将肉眼所见到的这些,称为“有趣的自然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1
一、红外线波长长 衍射现象更明显 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 所以穿透性强 所以用来穿透云雾; 红外线的一个显著效应是热效应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 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加 同样的 被红外线照射的物体温度升高也快 所以应用于夜视仪 或遥控器
二、太阳光穿过空气时偏蓝的光散射的多 偏红的光散射的少 这就是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原因 同时 这也是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原因
其他两问可参照上面 如果还是不懂 那我也解释不了更多了 瑞利定律我没听过 SORRY 已经尽力了 小弟你太强了 初二就这种水平了 自叹不如 有些问题你不必钻牛角尖的 这些问题等你再读点书就能懂了 或者可以请教老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