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崛起和特斯拉的麻烦 | 汽车产经

如题所述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特斯拉为了2022年上半年的交付数字能再好看些,拼尽了全力,但却依旧输给了开挂的比亚迪

而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用半年时间就卖出了比去年全年还多的新能源车,以64万辆的成绩超过了特斯拉的56万辆,第一次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的“销冠”。

为了多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复产后全力运转,与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工厂、格伦海德的柏林工厂一同,创下了25.8万辆的季度生产最高纪录。

第二季度原计划之外的第5艘上海出发的运输船,也并未像往常一样将新车运抵欧洲后再通过支线交付至各个国家,而是直接开到了用户“家门口”。西班牙特斯拉官方俱乐部主席Aland Bru表示,这是特斯拉第一次在西班牙港口交付车辆。

只可惜,马斯克在6月的努力还是没能追赶上王传福的速度。

虽说放眼全球市场,特斯拉依然有着遥遥领先的市值,但学霸与身后追赶者的距离,正在被快速缩小。

如今,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经覆盖6大洲,5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市场。乘用车在进入挪威市场后,近日也与荷兰经销商集团Louwman达成战略合作,首家门店将于年内开业。

2003年,特斯拉比亚迪同时进入汽车领域,前者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制造电动汽车,而后者“做汽油车是在以车养车,公司的目标始终是电动车。”

十九年后,两家公司在新能源市场遇到了销量的交汇点,如果说正面交锋也许还为时尚早,但当年被马斯克评价“你们见过他们的车吗?我不认为他们有很棒的产品。”的比亚迪,已经成长为特斯拉不能忽视的最大挑战者

产能的挑战

最近马斯克有多头大呢?就连老朋友迪斯(Herbert Diess,大众汽车集团CEO)都忍不住要出来说几句:

“Elon必须同时在奥斯汀和格伦海德开设两家高度复杂的工厂,并扩大上海工厂的产能,这将使他失去力量。”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马斯克给外界留下最多的印象都是“得意言语外,放怀天地间”,小小的地球已无法容纳他的野心。

但最近他不光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频次降低,而且围绕他的话题开始变成了企业经营的“琐事”。

5月末,马斯克表示员工每周应该返回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否则就辞退;

6月初,马斯克称要裁减10%的员工,并暂停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招聘;

6月底,有员工爆料因为其超过16天没有到办公室打卡,收到了系统发送的警告邮件。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一句职场人都熟悉的话:当一个企业开始盯员工考勤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马斯克显然有点着急。

一方面,疫情导致上海工厂从4月开始停产,直至6月才陆续恢复,有分析师认为这给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产量带来了约9万辆的损失。

另一方面,柏林工厂和得克萨斯工厂的产能爬坡也不尽如人意,积压的大量订单仍然要依靠上海和加州的产能。

外网长期预测特斯拉交付量的博主Troy Teslike给出了投产后前3个月上海工厂与柏林工厂产量爬坡的对比,上海的效率几乎是柏林的两倍。

而即便是已经在德国投产的Model Y性能版,最近也因为驱动系统的问题而延迟交付,原本6月底的交付计划被取消和推迟。

得克萨斯的新工厂同样面临着问题,在接受特斯拉硅谷车主俱乐部采访时,马斯克表示仍在努力提升全新的4680电池产量,但现阶段依然只能使用2170电池来维持生产,因为一些必要的设备仍困在中国。

甚至连马斯克自己都忍不住说:

“这是金钱在燃烧的声音,柏林和得克萨斯工厂正在损失数十亿美元,大量的成本却没有任何产出。”

相比之下,尽管比亚迪也同样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明显上限高了很多。

根据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舒畅的统计,2022年比亚迪投产产能为305万,实际可利用产能在200万辆左右。

仅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就在常州、长沙、抚州、合肥、济南、西安和郑州规划了超过170万辆/年的产能,已实现投产的新增产能大约6万辆/月,舒畅表示:

接下来每个月比亚迪的产能都将有万辆以上的增幅,全年销量乐观预估可以达到170-180万辆之间,悲观预估则在150-160万辆之间。

而即便特斯拉上海工厂在7月完成改造后,可以将单月产能从7万提升至9万,但外界对特斯拉全年产能的预估仍然只有140万辆左右。因此,在下半年特斯拉的交付量将大概率被比亚迪拉开差距。

市场优势的蚕食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现阶段的销量数字仍然取决于工厂产能,但其实市场层面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车fans在6月统计的特斯拉进店客户反馈显示,原先有超过50%的客户只看Model 3Model Y,但现在对比比亚迪汉、小鹏P7等车型的客户占比已各有30%,还有最近快速上涨的比亚迪海豹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购车者同时手握多个订单,包括与特斯拉同价位的比亚迪、蔚小理,最终的选择取决于提车时间,而目前交付最快的Model Y后驱版,需要10-14周的时间。

即便在新能源车市场,特斯拉依然是TOP2的存在,但面对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产品牌的步步紧逼,特斯拉的优势正在被缩小。

今年下半年,比亚迪还有海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