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耕地保护

如题所述

(1)土地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0年深入开展“双保行动”,一方面不断强化耕地管控性保护,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对2009年度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实现了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全面覆盖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二是首次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简称15号令)实施问责。这是国土资源监管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国家开始更加重视土地违规问题,也开始对违规行为、违规主体施加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仅仅依靠法律、政策、制度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激励。2010年11月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座谈会,会上提出要在保持现行法律政策和做法连续性、稳定性的前提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取之于土,用之于土”、“谁保护,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完善按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建设性补偿的机制,探索建立对履行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义务的地方政府的奖励机制和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无疑是坚守红线的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促进耕地质量保护。土地整治对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村生活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土地整治总面积140.68万公顷,同比增长60.9%;新增农用地38.35万公顷,同比增长25.8%;新增耕地37.37万公顷,同比增长38.9%;总投资294.89亿元,同比增长27.4%(图18)。

图 18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情况

(2)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全面加强

国土资源部不断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不断扩大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逐步实现全国覆盖。例行督察逐步深入,实现对土地审批、征转、供应、开发、抵押融资全程监督。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做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坚持信息公开、注重社会监督,对违法行为形成强大威慑。2010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6.64万件,同比减少9.0%,涉及土地面积4.51万公顷,同比增长18.8%(图19);审结土地违法案件4.21万件,同比增长1.1%,收缴土地面积0.28万公顷,罚没款21.66亿元。

图 19 土地违法案件本年立案和涉及土地面积情况

专栏 6 土地违法问责首次启动

全国土地卫片执法就是利用卫星遥感图片实施全国土地执法大检查。一个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片后,不同时间段的卫片叠加,就能准确地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例如耕地被占用搞建设的话,就能直观地反映出来。2000年以来,已开展10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执法手段,犹如“天眼”,使违法用地无所藏匿。这一手段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地区的土地管理秩序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

今年实施的2009年度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前9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比,一是首次全面覆盖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二是首次依据“15号令”实施问责。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将严格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简称15号令),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的,追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的责任,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处分。

2010年12月16日上午,违法用地较为严重的5个市(州)、7个县(市、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请到北京进行集体约谈。这标志着2009年度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问责”开始启动。坚持这项制度,面对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商议整改查处工作,是国土资源部依法行政、履职所在,也是国土资源监管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是为了督促各地尽快整改查处违法用地,也是在警示其他违法用地严重地区,不要出现大批干部倒在问责红线上,是对干部的爱护。

数据显示,全国违法用地比例逐年下降。2006年度,全国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48.5%;2007年度降至34%;2008年度降至14.4%。每一年都比上一年下降十几个百分点。与2008年度相比,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比例、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下降3.55、2.7个百分点。与200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172个城市同口径相比,违法用地宗数、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下降18%、51.57%;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的比例、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下降4.54和6.81个百分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