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中来

如题所述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中来
周三参加了一个31中的关于作业布置的培训会,参观了31中语文作业布置情况,聆听了王春玲老师关于作业布置的讲解,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刘老师为全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条如何有效布置作业的线索和途径,可以说此次不枉此行,获益匪浅,直至今日,回想那日,仍有意犹未尽之感,结合那天所得,加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经验,结合农村学生现有情况,将一点感受梳理如下:
语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布置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关系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所以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技能和素质的考验,在课改新形势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课本每一课都附有一套研讨与练习题,但不能把它作为学生完成的全部作业。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要求查阅资料,有的要求调查采访,有的要求个人完成,有的适合以组或班为单位完成。下面就作业的类型进行一些探究。
一、课前预习型作业
一般来说,课前预习包括看生字、读课文、划层意,这固然必不可少。但这还很不够,要进一步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布置探究性作业。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有关作家宗璞的家庭身世。细致的学生可以了解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出自书香门第,自幼和弟弟在亲切融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后来在“文革”中,就像紫藤萝花被当作资产阶级情调的象征一样,这样的家庭免不了受到一些冲击。形势好转,她的弟弟却得了癌症,这对她无疑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大不幸,她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最终在紫藤萝的启示下,悟出了渺小的个人只有汇入到事业的洪流中去,才能实现生命长河的意义。这样的探索性作业使语文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并实现了与历史的沟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思维能力,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课堂拓展性作业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这句话几乎人人皆知。可真让学生心领神会,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阿长的形象非常丰满,人物刻画活灵活现,真实可信。于是布置探究性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发言稿,论证阿长形象的真实性。大家的发言很踊跃,其中有一位同学说阿长除了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姆外,还有一些爱管闲事的性格因素。比如,她喜欢“切切喳喳”私下里议论一些无聊的事,可见她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程度,那么对她职责内的迅哥来说,为其买本书就不足为怪了。可见阿长的性格是多么真实,故事发展又多么合情合理,没有丝毫的造作之处。这样,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为了找出发言的论据,充分阅读课文,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充分认识了文学真实性的魅力。
三、平时形成性作业
比如许多同学怕作文,觉得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其实是学生缺乏观察意识,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素材。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布置一个形成性探究作业——记摘抄或日记。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记下来,用心体会,把看到听到的奇思妙想、独特感受记录成文,最终形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形成把生活写进文章的能力。阅读题的设置为阅读技巧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得的作用,刚楷等的训练自不必说。
综上所述,作业的形式越活泼,越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作业的多样性为快速学习、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素质,做到难易适度,不要使作业浅显无用也不可架高难以完成。像我们对青二中的学生大多弟子薄弱,优少差多,所以我校作业较易完成,老师要不断设计出有挑战性的作业,要给学生以心理支持,引导学生去创造发现。在作业评价上,切忌随便批改和打分,而要多指导多肯定,以激励为主,不断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