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 古代

如题所述

钱包作为“钱”的容器,出现的比预想的要早。它包含了最原始的货币形式,包裹了贵金属时期的硬币,折叠了基于信用体系的纸币。如今的“电子钱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叮当——金属货币和钱包
最早的人和钱包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奥茨冰人。奥兹曼是生活在公元前3400年至3100年间的男性。他既幸运又不幸。不幸的是,他可能死于谋杀。发现——的时候,他背上有一个箭痕;幸运的是,他坠落的高山雪山环境将他的尸衣完全冰冻了数千年,直到1991年被一对德国登山夫妇发现。奥茨本人和他留下的衣服,大大拉近了现代人类与五千年前祖先的距离。33,354他戴着熊皮帽,穿着复杂的皮靴和防水的皮衣;他的私人工具,——奥茨的斧头,在大英博物馆保存完好;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出发时,没有忘记带一个皮质钱包,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钱包。
如果说最初的货币是贝壳、盐、巧克力等各种物质的形式,那么最初的钱包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载体。但是回到像冰人奥茨那样的日子,硬通货是食物,而不是钱。所以在皮制的随身“钱包”里,经常会在短时间外出时储存更多的食物,以备随时供能。专注于希腊历史研究的学者A. Y.坎贝尔(A. Y. Campbell)曾经解释过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钱包”一词实际上是什么意思。他认为:“钱包(wallet)是穷人出门时随身携带的干粮袋。它们可以随时从中摄取食物,以维持外出一两天所需的体力。”
对于富人来说,除了食物,一个装满钱的钱包也可能很贵,比如一包辣椒或者一包茶叶。在东西方的贸易中,这种装有高价值商品的钱包并不少见。随后,在人类自然货币向法定货币转化的过程中,国家铸造发行的金属硬币开始出现在钱包中。从普通百姓到贵族,历史遗迹中往往会出现早期钱包的身影。比如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考古学家认为当时的钱包是戴在腰间的,更像是一个“腰包”;公元600年盎格鲁撒克逊人萨顿胡墓出土的金钱包很漂亮。金属钱包精雕细琢,至今熠熠生辉,可见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对钱包的重视,钱包不仅仅是收纳,更是一种服饰点缀。
真的是和钱包和服装息息相关。在中国古代上流社会“宽袍宽袖”的服饰特征中,钱包往往藏在“宽袖”里。特别是适合放钱和东西的袖子是琵琶袖,因其腋窄、袖大、口小而得名,形似琵琶。有时在宽大的袖子里缝上一个倒梯形的口袋,收紧袋口就是你随身携带的“钱包”。袖子里有一些碎银、书信甚至后来的银票,空间不大,但确实能装下——“口袋”二字。出门的时候会偶尔在袖兜里带点药,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用“肘后”一词来形容古代医术。即使是古钱币,通常中间也有孔,古人习惯戴在腰带上,因此有“富”字。
工薪阶层穿不了上流社会的长袍,袖子也装不下短短的棕色西装,所以出门会把钱包背在肩上。钱包是一个方形的布袋,两端缝合,中间开口。出门的时候可以把小物品放在里面,扛在肩上。还有小钱包,可以挂在腰带上;较大的挂在骡子和马的背上。商人和办卡人走街串巷的就是这种钱包。
像钱包一样,钱包被广泛使用。钱包的前身叫“铲包”,一般用牛羊皮制成。最早出土的钱袋是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的。据卷七《隋书礼仪志》,钱袋在秦汉魏晋时期开始流行,被官员用作存放官印和鱼符的袋子。
虽然后来的精致钱包更像是一种承诺,但在诞生初期也是被普通人当作钱包使用。历史上钱袋的名称很多:《楚辞》,中间名为“福”,汉代称为“坤”,魏晋以后,明清以后正式称为“香囊”、“钱袋”。到了后期,皮钱包逐渐发展到丝绸和布料,更加轻便,便于携带。古人喜欢存放钱财、珠宝,甚至一些中草药,以防虫防病、辟邪求平安。
然而有趣的是,在18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男人的钱包一度消失。当时流行的男式马裤内置口袋,不需要携带钱包。然而,在19世纪的美国,人们普遍认为,把零钱和个人物品塞在口袋里是不礼貌的,钱包系在腰带上是文明人应有的礼仪。
蝴蝶效果——钞票,银行卡和折叠钱包
金属硬币在口袋里叮当作响,时代继续向前滚动。金属铸币用久了会磨损,变得不值钱。人类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种价值尺度。在中国北宋时期的四川成都,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了。虽然没有金属货币值钱,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更容易携带。元朝时,周游中国的凯尔波罗对此深有感触,并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纸币。13世纪,像凯尔波罗这样的旅行者开始将纸币的概念引入欧洲,但直到1661年,瑞典银行才发行了欧洲历史上第一张纸币。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银行汇票,最初是手写的,后来改为印刷材料。
与坚硬的、不规则形状的金、银或金属货币相比,纸币较薄且可折叠,现已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随着纸币的普及,折叠钱包应运而生。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是一个缓慢且跌宕起伏的过程,很难确定是哪个时间节点。如今,人们对钱包的主流选择已经从钱包转向了折叠式钱包。但毫无疑问,类似于现代钱包的八折甚至七折钱包,是在16世纪末纸币传入西方后发明的。最早的折叠式钱包是皮质的,打开后左右两块,所以结构很简单。之后它的每一步变形都与金融货币的发展息息相关。
1967年6月27日,由德纳罗印钞公司员工约翰巴伦根据自动售货机原理制造的第一台ATM机诞生了。
产并安装在巴克莱银行的外墙上。想要在这样的ATM机上取款,得使用一张印着凹凸记号的指令牌。
ATM机的诞生,促使了银行卡被发明。1967年,巴克莱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张取款卡;1969年,纽约长岛化学银行紧随其后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卡;1972年,劳埃德银行发行了第一张带有信息编码磁条的银行卡,使用个人识别码作为安全措施。一张薄薄的银行卡里,就能放下卡主所有的货币存款,大额支付时再也不用担心钱包里装不下成捆的钞票——而钱包自然也要给这位新晋的“明星”留出位置。
随着银行卡的推出,带有多个固定尺寸“卡槽”的现代折叠钱包走上了标准化之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四种包括银行卡在内的识别卡尺寸进行了统一规定——常用于身份证、银行卡、驾照的卡片比例是接近1.618:1,具体尺寸为85.60×53.98毫米。
这种制式尺寸方便银行卡主在不同国家和银行的机器上使用银行卡片,对于钱包生产商来说,也方便他们生产出世界通行标准卡槽的钱包。至于银行卡为什么选择了85.60×53.98毫米这个数据?据说也跟钱包有关。银行卡诞生之际,男士服装口袋的大小决定了钱包的大小,而钱包的大小进一步影响了银行卡的尺寸,反过来统一的银行卡尺寸也让钱包的设计者可以明确地设计卡位——万事万物,环环相连。
钱包之后的创新步伐迈得并不大,一些新的里程也无非诸如20世纪70年代推出了紧凑型钱包这样的变化。不过口袋大小的钱包至今仍很受欢迎——钱包的体型可能越来越小,但是能装载的财富却越来越多。
今天的钱包里,常常可以装载的东西有:证明钱包主人身份的身份证件、驾驶执照,各种安置在卡槽中的银行卡和会员卡,当然也有留给现金的位置,以及配有装零钱用的零钱包。从制作工艺上来看,皮质的钱包小物历经千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它盛载的东西却往往影射了时代变迁。不过近些年来,钱包的重要性却被一个日渐兴起的物件所超越,这个物件就是——手机。
数字的魔力——电子货币与电子钱包
曾几何时,出门防遗忘口诀:“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包含了一个人外出的基本必需品。然而指纹锁、电子身份证、电子钱包的出现,逐渐将许多场景里的必需,浓缩到了手机里。出门上班、娱乐、通勤不带钱包,也可以畅通无阻。
2019年的春晚,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给屏幕另一端欢度春节的观众们派发了总金额9亿元的红包,累积互动208亿次。其实这一盛况从2015年的春节晚会就已经开始。国内几家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在春晚舞台上承担了“发红包”的角色,既为过年增添了喜庆,也证明了我国移动支付的系统清算能力,更彰显了电子钱包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市场。
相较于实体钱包,电子钱包不仅便捷,而且智能。在一些情形下,电子钱包除了用来进行基本交易,还可以验证持有者的身份,记录购买者的喜好。过往的消费记录会被商家记录分析,再次购买时会推荐同等价位的类似产品。对于消费时喜欢记账的人群来说,每一笔消费金额、商品、商家名称都会被电子钱包详细记录,一键下载,更便于钱包持有者的账目管理。安全性也是电子钱包发展的重点考虑因素。“加密货币钱包”是一种计算工具,通过保持所有者的密钥,验证所有者的身份,让交易签署得以安全实现。
电子钱包是一个欣欣向荣、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201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首个电子钱包应用,三星紧随其后,在一年内也推出相关应用。至今已有多家电子钱包公司在争夺市场,预计到2022年,移动支付应用的交易价值将达到14万亿美元——而这其中拔得头筹的,正是最早发明了纸币的国家——中国。
2015年是属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元年,从这一年起,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以迅猛发展的势头嵌入各行各业的不同场景。从国民电子钱包的使用率上来看,排名第一的是中国,47%的手机用户在使用电子钱包;其次是挪威,相较其他欧洲国家,挪威的电子钱包使用率达到了42%的覆盖率;英国排名第三,电子钱包使用率达到24%;日本排名第四,在20%左右;排名第五的澳大利亚,凭借19%的电子钱包使用率,超过了美国和新加坡。
就移动支付平台交易量而言,中国公司的移动支付引领着业内的潮流。鉴于我国的GDP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主流支付平台也因此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具价值的交易量。在我国47%的手机电子钱包用户群体里,使用电子钱包的主力军集中在18至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电子钱包的用户群体持续扩大——仅国内某家互联网公司拥有的电子钱包用户就达6亿人。
电子钱包的用户数量持续扩大,系统基础不断成熟,移动支付向城乡普及;同一时间里,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悄无声息地加快境外移动支付布局,电子钱包的海外争夺战悄然打响——这一切,都使得电子钱包的未来更激动人心。
延伸阅读
历史中的钱包设计
钱包上的贝壳
钱包外观的设计往往和历史、文化有关。比如说,从中世纪手抄本的绘画细节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钱包挂在腰带上,通常缀有贝壳图案的装饰。这是因为贝壳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人们用作货币,象征着财富。虽然在历史洪流中退出了人类货币的舞台,但作为财富象征的贝壳却经常出现在钱包装饰上。
信封钱包与驿站
16、17世纪时欧洲的男士钱包非常流行信封样式,逐渐取代了挂在腰间的荷包和烟盒样钱包,这股风尚源自法国。自亨利四世时候起,法国经济开始腾飞,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俨然成为欧洲中心之一。经济的繁荣带来驿站信使往来络绎不绝,他们使用的大信封易于承载,也与当时的服饰相得益彰,不经意间带动了钱包样式的改变。有人认为信封里的信息意味着财富,信封的形状因此被钱包借用,形成了现代钱包的雏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