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实践性是指: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经过实践转化为行为,才能成为现实。理想信念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其真伪。因此,理想信念的实践性表现为: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发展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实现理想信念。
理想,汉语词语,拼音是lǐ xiǎng,意思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对人的行为有一定指导作用。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对事物的合理想象或希望(是符合道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可实现的)。
理想的意义:
1、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理想的客观必然性就是理想作为一种想象,正确的反映客观实际,正确的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合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2、理想具有社会性。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3、理想的标准具有阶级性。理想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世界观负责理想的认识基础,人生观负责验证理想的奋斗方向,价值观负责从阶级上选择理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