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源自何人

如题所述

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源自孟子。

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源自何人,如下:

判官的恻隐之心出自孟子。实际上,恻隐之心这一词汇是由孟子提出的,表示的是 见到了遭受灾祸或者是命运不幸的人产生的种同情心,这个词汇在《孟子告子上》一书当中出现表示的并非是判官产生的故事,而是表达出孟子对于恻隐之心的阐述。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级,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主要思想为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被称为“孟子主义”或“孟子学派”。以下是孟子主要思想的要点: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立。他认为人天生具有良善的本性,善良是人类共有的特征。性即命论: 孟子主张人的本性即是命运。他认为人们的天赋本能决定了他们应该追求的道德和品质,而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仁爱思想: 孟子非常强调仁(仁爱)的重要性。他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基础,通过仁的实践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7
孟子
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源自孟子。
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源自孟子的著作《孟子·告子上》一书,该著作中,孟子提出了“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伤害人的心理,也是不忍心别人受到迫害的心理”的观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