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 古代女子怎么化妆

如题所述

妆粉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黛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胭脂
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手法, 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