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型是谁?两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如题所述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值得尊敬的好汉,是鲁智深,没有之一。但是鲁智深是否真有历史原型,我们不能看及其简略的《大宋宣和遗事》,因为在那本书中,关于梁山好汉的记载太少,鲁智深在其中只是个没有性格和战绩的名字。


闲话少叙,咱们先看第一点:两个人都嗜酒如命

鲁智深无酒不欢,只要有酒,没肉也行,在五台山半山亭,他啥菜都没有,一会儿就喝掉了一大桶白酒——生辰纲晁盖阮氏三雄七个人才喝了一桶。

酒碗一端,给个皇帝都不换。鲁智深如此,韩世忠也是如此,《宋史》中的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类似大闹五台山这样的事,韩世忠可是没少干。

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嗜酒如命,性如烈火,这是鲁智深与韩世忠的第一点相似之处。


鲁智深跟韩世忠的第二点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是西北军出身。

小说的中的鲁智深,原本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军官,他只是借调到渭州当兵马提辖,他的档案关系还在西北军中。

韩世忠也是从西北军走出来的:“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

鲁智深在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得到重视,肯定是有斩将搴旗之功的,而韩世忠也正是在西北军立功,从兵头儿小队长升任小军官——阵前斩杀西夏驸马后又斩首数级:“始补进义副尉,至藏底河,斩三级,转进勇副尉。”


鲁智深与韩世忠第三点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十分讲义气而且不畏权贵。鲁智深不怕高俅,韩世忠也不怕秦桧。

当年宋江高唱投降论调,武松公然反对,宋江拉下脸来批评武松,鲁智深马上站出来替武松撑腰,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驳得宋江哑口无言。

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无人敢做仗马之鸣,甚至岳家军也有几位重要将领违心做了伪证。只有韩世忠在自身处境也很困难(解除了兵权)的情况下,去找权倾朝野的秦桧理论。

韩世忠仗义憨直,是宋史中的原话:“性戆直,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

面对韩世忠有理有据的质问,秦桧张口结舌,最后只好讷讷地狡辩“莫须有”。


力大好酒,仗义敢言,出身西北军,鲁智深与韩世忠这三点相似,还不足以证明他们是就是一个人,而接下来两点,就比较重要了。

在水浒原著中,并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而是被鲁智深一禅杖打翻生擒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方腊又是被谁擒获的呢?当然是王渊麾下偏将韩世忠,韩世忠生擒方腊的正史记载,跟小说中鲁智深擒方腊如出一辙:“世忠潜行溪谷(鲁智深迷路深山),问野妇得径(鲁智深受另一僧人指点),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韩世忠生擒方腊的大功,被别人抢走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鲁智深生擒方腊,也没要这个足以封侯拜将的战功,他直接归隐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鲁智深与韩世忠的第五点相似之处:他们都以僧人或半个僧人的身份,遁世归隐了。


鲁智深出家而不念经,韩世忠念经而不出家——大家都知道韩世忠字良臣,却很少有人知道韩世忠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清凉居士”。

鲁智深究竟有没有坐化,是不是在武松安排下金蝉脱壳,这一点难以定论,而韩世忠可是真的以“半出家”为名,远离了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他们都是对朝廷的昏君奸臣极其失望而不屑与之为伍,正像鲁智深所说的那样:“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借坐化而遁世,属于小隐隐于野,韩世忠当了逍遥自在王,属于大隐隐于市:“(绍兴)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十七年,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八月薨,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除了上述五点,鲁智深跟韩世忠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鲁智深从来就不拿钱当回事儿,也从来不瞧不起任何人,请偷菜破皮喝酒,也是杀猪宰羊,韩世忠对手下,也是相当宽厚:“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

小人各怀心事,英雄所见略同。即使韩世忠不是鲁智深原型,我们也能从鲁智深身上看到韩世忠的影子——鲁智深跟韩世忠有这么多相似之处,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身达命真英雄的特点:刚直忠勇,仗义疏财,嫉恶如仇,从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所以鲁智深的原型是不是抗金韩世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二位的身上,看到了英雄本色:视功名如粪土,不昧本心,该出手时就出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