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方向?

如题所述

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初期,为我bai国社会发展培养了很du多实用的技能人才,为促进社会发展zhi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一辈子,有可能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要能很好的转型,必须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社会个人能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整个社会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个人稳定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我觉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要着重考虑以下要素: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要两手抓,一手抓人文素养,一手抓技能培养,不能只抓技能培养,而弱化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人不是“机械人”,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个体。如果仅仅将人培养成了单纯的操作工,那是我们教育的退步,长此以往,社会发展也将面临倒退。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贯穿在人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应不同,但人文素养的精神不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前最后一个教育机构,理应承担起这个阶段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能,从而弱化人文素养。这有违人性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长期生活和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不符。

第二、重技能,也要重理论知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过多的夸大了技能的重要性,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够用就好”,严重导致技能与理论脱节,大部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条件一变、环境一转,便不知所措,不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这是理论知识不扎实所致。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下,顶岗实习应运而生,且不说定岗实习是否真的行得通,三年的学时压缩成两年,很多课程只能浅尝而止,课程紧,学时紧,高等职业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拔苗助长”式教育。学校压力大,学生压力大,教师压力大。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紧密锣鼓进行的课程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开发等,力求解决上述的矛盾,这是可喜的。

第三、教育教学内容不应太专。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直接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劳动者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可教育、可培训性的劳动者,成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从远处着眼,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毕业后长期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服务,为其今后的教育和培训创造接口和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引无数学者、专家竞折腰。本人觉得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走“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才能走得更远,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