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报表项目的审定表、明细表和其他工作底稿的关系如何?

如题所述

国内会计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可能存在的常见问题(管理方法论系列)
一、计划审计阶段 1、无具体审计计划
目前的底稿基本没有编制具体审计计划,中注协底稿编制指南的目录中并具体审计计划。《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实际上,该部分工作并不实没有来源,实际上就是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以及针对上述所提出的应对程序。
2、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无过程。
重要性水平未分配或者分配的标准未说明。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成员单位,单个公司的重要性水平未分配至账户。
3、内控测试的样本量不够
内控测试的样本量太少(就3-5个样本),有些基本上是穿行测试的量。
4、风险评估的程序,仅有结果,没有相关底稿 二、执行审计工作阶段(含审计程序和底稿) 1、底稿要素不全
底稿的要素包括: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结论、审计标示及说明、索引号及编号、编制人的姓名及日期、复核人的姓名及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
单位名称张冠李戴。
编制人(含复核人)和日期随便复制。
审计标示和审计过程的记录基本没有,有的甚至没有结论,没有一个汉字(成了全阿拉伯数字底稿)。
仅编号无索引。
时点期间不分。
有的审定表直接复制科目余额表,不加工。期初期末余额借贷方分别列示、科目级别含混不清,加计复核只是形式。
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不分。
2、底稿无审计说明
审计底稿无说明,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是个别现象。
即使是一些不重要的科目,总账、报表、明细账核对一致总要写一句。
对销售收款循环的相关项目底稿,要求对公司的销售产品、销售模式、结算特点,对客户的信用是否有相关的评估机制和办法进行必要的简短说明。
对生产采购循环的相关项目底稿,也要求有必要的说明,比如成本结转方法等等。
对相关项目所采取的审计程序以及结论的简要说明。
甚至一些底稿,连结论都没有。即使一些不重要的项目,明显在重要性水平之下,也要写上直接确认或者认可的理由,这说明了一个审计的逻辑过程。
有些检查底稿的第5项也打“√”,但第5项是什么意思呢?第5项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说明,或者是不符事项的说明。
3、索引,索引,索而不引
索引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只有项目引导表上有索引号,对项目里一些支撑的底稿的索引层次不明。
调整分录的调整的数字来源没有索引。
调整分录汇总表上的调整分录没有与底稿之间进行索引。有的甚至直接在调整分录汇总表上进行调整。引导表上的调整数字来源于调整分录汇总表。
4、底稿中的说明与结论不符
底稿中的说明与最后的结论不符,比如在说明中说有些账款估计无法收回,但最后的坏账准备结论中没有对此做出反映。有些虽然说过后已经解决,但相关的说明没有更正,或者没有将解决疑惑相关记录下来。
这种问题的性质说大,很严重。如果相关的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是底稿的编制不严谨,如果公司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那给其他人如监管机构来看的话,就是故意作假,替公司隐瞒。
5、对获得的资料没有必要的整理分析
有些审计证据,直接装订。不知道用途、不知道内容,没有任何说明。
对这样一些资料,起码要看一遍,对需要以上级别的人注意的,要注明标示,如果相关资料涉及到特殊业务,在审计说明中需要简要介绍所获得资料的简要内容。
6、审计调整分录的原因和数字交代不清
底稿中经常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审计调整分录,原因也不知道,调整的数字来源哪里也没有索引。
7、部分审计工作记录
千万记住“NO MARKED,NO DONE”。
项目组的讨论无记录。
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无记录,与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沟通并非管理层的沟通。
因此我们审计过程获得的任何信息,都要适当的方式记录于工作底稿。
也许有人说,有些内容并不适合记录,因为不支持审计结论。但这个问题并非大多数审计人员考虑的问题,大家不要过早的考虑底稿的取舍问题,这样不便于大家形成上述思想。
8、底稿的阅读对象是谁?
底稿的所有权是事务所的,但底稿的阅读对象是谁?是除了项目组之外的其他人。
我们底稿的最高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员仔细看了底稿之后,所获得的结论和信息和你一致。当然,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但我们要以这为目标。当你不明白相关内容该不该记录在底稿上的时候,你问一下自己,项目组之外的人看了能明白吗?
9、独立函证
既要实质独立,也要形式独立,这也是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之外还要公信一个道理。
我相信我们函证,特别是银行函证是独立的。但我们自己相信有用吗?我们要以诉讼中可以质证的证据证据来证明我们的独立性。就目前函证上的记录来看,我们是证明不了的。
关于银行函证,建议大家在现场拿到函证的时候,我们的函证人员签署姓名和日期、时间。
关于用网上银行的页面截屏结果打印,是否可以代替独立函证。根据《函证》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含零余额和本期销户的)及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应收账款应该函证,除非不重要或者无效。在目前监管机构不认同银行函证的替代程序,因此还是尽量去函证。
应收款独立函证的基本要求:独立发函、独立收函。要保留函证地址汇总表、要保留函证的相关邮资证明、要保留客户直接回函的信封表面。如果是传真,应该要求不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传真机。对回函有差异,一定要跟踪、一定要说明。发函前要保留发函的复印件,收到后再替换复印件。【P.S 目前国内大型会计事务所基本上都已设立了“函证中小”专门负责事务所各项目的函证工作】
10、盘点
目前盘点,不管是基准日盘点还是期后盘点,对盘点后的程序不够重视
有些底稿盘点表上没金额,存货明细表上没有数量,这到底能证明什么?
对实物资产除了验证其实物存在性,还有验证其金额的正确,但存货的金额正确是基于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实物资产的审计要将盘点和验算结合起来。很多程序是盘点了A,验算了B,结果是A和B都没有达到审计目标。
11、贷款卡、征信报告,仅收集了事?
贷款卡、征信报告的收集和分析,在监管当局来看是很重要一个程序。目前仅是收集了事。
收集完贷款卡、征信报告,贷款要与账面核对,核对的过程要形成记录。
对外担保特别要与公司确认,如果有些贷款贷款卡、征信报告上反映的担保实际已经解除,需要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函证。
12、样本选取的标准不明确
这是监管当局所提最多的一个问题。
不管怎么选取,要求要将抽样标准写上。
13、何谓替代测试
什么是替代测试或者说是替代程序?替代程序=“抽凭”?,这个理解连目前的审计软件都列了抽凭的功能。
应收款函证的替代程序,目前最大的问题,将其与真实性抽查混为一潭。应收款函证的替代,应针对单个项目,测试其期初余额,本期借贷方,如果上述两点都正确,推定期末余额正确,但应收款函证的替代是否只有这一种?其实期后收回货款也是一个极好的替代程序。
银行存款的函证的替代,在审计准则上是否允许替代,但万一函证程序无法实施,怎么替代?比如现场打印对账单、网银截屏打印等,但要把这个过程清楚明白记录下来。
14、其他特殊项目的程序和底稿都不足
舞弊风险的评估严重缺乏
对违反法规的事项评估不足
15 现金流量表没有底稿 16 管理当局声明书模板不对 17、截止性测试严重不足 三、审计完成阶段 1、审计程序表千篇一律
【T】年度审计底稿中,程序表都是一起打印的,与实际执行的程序,存在出入。【T+1】年度审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项目组的沟通记录不全
项目组对审计完成阶段记录基本没有,对总体报表判断的评估也没有。
3、审计不符事项没有汇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根据财务的基本勾稽关系,各个报表之间要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的条件。
明细表汇总数要与总表数字相符。
工作底稿是原始记录,是根据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的原貌进行的记录,是对会计资料的梳理、统计、记录,也是出具审计结果的基本依据,要保证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2个回答  2022-06-19
存在主义以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潮而被提出,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一直活跃至今。存在主义主要由有神论存在主义、无神论存在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所构成。存在主义的概念由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首次提出,在书中海德格尔第一次将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进行了解释与运用。萨特师承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其哲学思想同时还受到尼采的深刻影响。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不仅传承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并将其进一步发展,还对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神秘主义进行了扬弃,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的继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存在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想观点都是从存在的概念出发的。二战后的法国充斥着萧条与颓废,知识分子在无尽的彷徨、苦闷和孤独中形成了一种玩世不恭的风尚,而标榜生活存在和绝对自由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备受追捧,一时间成了彼时社会研究的热点,进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流行的哲学思潮。纵观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主要由“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三部分构成 一、 “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被“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当做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起始点,他们认为,要体验人的存在就必须从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出发,而人的生存是人的自由选择而来的。存在是什么?萨特认为,“存在就是人们可以从疏远中想出来的无:这必定会突然把你淹没,这始终在你之上,这像一个巨大的、不活动的野兽一样沉重的压在你的身上——此外,这里什么都不存在”[1]。“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公认的共有的起点,这是对人的专指,是人的存在要先于人的本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存在先于其他的什么本质。这里的“存在”不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存在”,而是指“人的实在”或者说是“人的独立自主”。萨特指出,“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具体来说,一方面,实际的存在先于本质。人作为一种主观的存在,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发展,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独立自主的创造所形成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随着“人”这个事物的产生,从而就有了“人”的存在;另一方面,人能够主观地赋予事物本质。除了“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其本身不具有自我存在的资格,也就不能自主地进行选择、独立地创造自己的本质。萨特认为,存在问题作为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着其现实意义。萨特用“自在的存在”和 “自为的存在”对“存在”进行了区分。 一些超越意识之外的事物,其本质是“超现象的”,是人和事物未知的根源和本质,隐匿极深的“存在”就是“自在的存在”。这种存在既不主动也不被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不可能也不必然,无法真正去认识,虽然可以永恒的存在,但是却是偶然的,并不具有必然性。即此种“存在”是一个充斥着荒诞与异端的令人产生厌恶的世界。“自在的存在”是指超越意识之外的存在,那么与之相对的“自为的存在”应当是人的主观意识。是一种真正的存在,但充满了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又是一种虚无,使得“现在”成为了对自我的否定。作为意识的结构,虚无永远达不到完全的境地,永远地处在变化之中,达不到自在的永久。只有当存在死亡其本质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说人的存在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境地。在逻辑上,萨特认为“自在的存在”是要先于“自为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在”就不会有“自为”;但是“自为”同时赋予了“自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自为”,那么“自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就成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抽象的存在。所以说真正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因为在其本质上这两种存在相互对立,却又可以达到某种统一。其一,如果“自为的存在”脱离“自在的存在”,那么必将流于抽象;其二,如果“自在的存在”脱离“自为的存在”,那么必将毫无价值。
第3个回答  2022-06-20



国内会计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可能存在的常见问题(管理方法论系列)

一、计划审计阶段 1、无具体审计计划

目前的底稿基本没有编制具体审计计划,中注协底稿编制指南的目录中并具体审计计划。《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实际上,该部分工作并不实没有来源,实际上就是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以及针对上述所提出的应对程序。

2、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无过程

重要性水平未分配或者分配的标准未说明。合并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成员单位单个公司的重要性水平未分配至账户。

3、内控测试的样本量不够

内控测试的样本量太少(就3-5个样本),有些基本上是穿行测试的量。

4、风险评估的程序,仅有结果,没有相关底稿 二、执行审计工作阶段(含审计程序和底稿) 1、底稿要素不全

底稿的要素包括: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结论、审计标示及说明、索引号及编号、编制人的姓名及日期、复核人的姓名及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

单位名称张冠李戴。

编制人(含复核人)和日期随便复制。

审计标示和审计过程的记录基本没有,有的甚至没有结论,没有一个汉字(成了全阿拉伯数字底稿)。

仅编号无索引。

时点期间不分。

有的审定表直接复制科目余额表,不加工。期初期末余额借贷方分别列示、科目级别含混不清,加计复核只是形式。

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不分。

2、底稿无审计说明

审计底稿无说明,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是个别现象。

即使是一些不重要的科目,总账、报表、明细账核对一致总要写一句。

对销售收款循环的相关项目底稿,要求对公司的销售产品、销售模式、结算特点,对客户的信用是否有相关的评估机制和办法进行必要的简短说明。

对生产采购循环的相关项目底稿,也要求有必要的说明,比如成本结转方法等等。

对相关项目所采取的审计程序以及结论的简要说明。

甚至一些底稿,连结论都没有。即使一些不重要的项目,明显在重要性水平之下,也要写上直接确认或者认可的理由,这说明了一个审计的逻辑过程。

有些检查底稿的第5项也打“√”,但第5项是什么意思呢?第5项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说明,或者是不符事项的说明。

3、索引,索引,索而不引

索引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只有项目引导表上有索引号,对项目里一些支撑的底稿的索引层次不明。

调整分录的调整的数字来源没有索引。

调整分录汇总表上的调整分录没有与底稿之间进行索引。有的甚至直接在调整分录汇总表上进行调整。引导表上的调整数字来源于调整分录汇总表。

4、底稿中的说明与结论不符

底稿中的说明与最后的结论不符,比如在说明中说有些账款估计无法收回,但最后的坏账准备结论中没有对此做出反映。有些虽然说过后已经解决,但相关的说明没有更正,或者没有将解决疑惑相关记录下来。

这种问题的性质说大,很严重。如果相关的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是底稿的编制不严谨,如果公司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那给其他人如监管机构来看的话,就是故意作假,替公司隐瞒。

5、对获得的资料没有必要的整理分析

有些审计证据,直接装订。不知道用途、不知道内容,没有任何说明。

对这样一些资料,起码要看一遍,对需要以上级别的人注意的,要注明标示,如果相关资料涉及到特殊业务,在审计说明中需要简要介绍所获得资料的简要内容。

6、审计调整分录的原因和数字交代不清

底稿中经常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审计调整分录,原因也不知道,调整的数字来源哪里也没有索引。

7、部分审计工作记录

千万记住“NO MARKED,NO DONE”。

项目组的讨论无记录。

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无记录,与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沟通并非管理层的沟通。

因此我们审计过程获得的任何信息,都要适当的方式记录于工作底稿。

也许有人说,有些内容并不适合记录,因为不支持审计结论。但这个问题并非大多数审计人员考虑的问题,大家不要过早的考虑底稿的取舍问题,这样不便于大家形成上述思想。

8、底稿的阅读对象是谁?

底稿的所有权是事务所的,但底稿的阅读对象是谁?是除了项目组之外的其他人。

我们底稿的最高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员仔细看了底稿之后,所获得的结论和信息和你一致。当然,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但我们要以这为目标。当你不明白相关内容该不该记录在底稿上的时候,你问一下自己,项目组之外的人看了能明白吗?

9、独立函证

既要实质独立,也要形式独立,这也是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之外还要公信一个道理。

我相信我们函证,特别是银行函证是独立的。但我们自己相信有用吗?我们要以诉讼中可以质证的证据证据来证明我们的独立性。就目前函证上的记录来看,我们是证明不了的。

关于银行函证,建议大家在现场拿到函证的时候,我们的函证人员签署姓名和日期、时间。

关于用网上银行的页面截屏结果打印,是否可以代替独立函证。根据《函证》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含零余额和本期销户的)及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应收账款应该函证,除非不重要或者无效。在目前监管机构不认同银行函证的替代程序,因此还是尽量去函证。

应收款独立函证的基本要求:独立发函、独立收函。要保留函证地址汇总表、要保留函证的相关邮资证明、要保留客户直接回函的信封表面。如果是传真,应该要求不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传真机。对回函有差异,一定要跟踪、一定要说明。发函前要保留发函的复印件,收到后再替换复印件。【P.S 目前国内大型会计事务所基本上都已设立了“函证中小”专门负责事务所各项目的函证工作

10、盘点

目前盘点,不管是基准日盘点还是期后盘点,对盘点后的程序不够重视

有些底稿盘点表上没金额,存货明细表上没有数量,这到底能证明什么?

对实物资产除了验证其实物存在性,还有验证其金额的正确,但存货的金额正确是基于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实物资产的审计要将盘点和验算结合起来。很多程序是盘点了A,验算了B,结果是A和B都没有达到审计目标。

11、贷款卡、征信报告,仅收集了事?

贷款卡、征信报告的收集和分析,在监管当局来看是很重要一个程序。目前仅是收集了事。

收集完贷款卡、征信报告,贷款要与账面核对,核对的过程要形成记录。

对外担保特别要与公司确认,如果有些贷款贷款卡、征信报告上反映的担保实际已经解除,需要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函证。

12、样本选取的标准不明确

这是监管当局所提最多的一个问题。

不管怎么选取,要求要将抽样标准写上。

13、何谓替代测试

什么是替代测试或者说是替代程序?替代程序=“抽凭”?,这个理解连目前的审计软件都列了抽凭的功能。

应收款函证的替代程序,目前最大的问题,将其与真实性抽查混为一潭。应收款函证的替代,应针对单个项目,测试其期初余额,本期借贷方,如果上述两点都正确,推定期末余额正确,但应收款函证的替代是否只有这一种?其实期后收回货款也是一个极好的替代程序。

银行存款的函证的替代,在审计准则上是否允许替代,但万一函证程序无法实施,怎么替代?比如现场打印对账单、网银截屏打印等,但要把这个过程清楚明白记录下来。

14、其他特殊项目的程序和底稿都不足

舞弊风险的评估严重缺乏

对违反法规的事项评估不足

15 现金流量表没有底稿 16 管理当局声明书模板不对 17、截止性测试严重不足 三、审计完成阶段 1、审计程序表千篇一律

【T】年度审计底稿中,程序表都是一起打印的,与实际执行的程序,存在出入。【T+1】年度审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项目组的沟通记录不全

项目组对审计完成阶段记录基本没有,对总体报表判断的评估也没有。

3、审计不符事项没有汇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