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义举勤王之师....

谁知道这段文字的出处及翻译啊?
越详细越好哦!很急呢,谢谢大家了!

你好

出自:《剑侠传》

原文
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刀立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岂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何忍害公,恐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耳。”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俯而不答,蹑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

[译文]

苗傅、刘正彦作乱的时候,张魏公浚秀州中筹划勤王的军事行动,一天晚上一个人独坐,侍从们都休息了。突然有一人拿刀的人站在蜡烛后面,张浚知道他是个刺客,镇定地问道:“你莫不是苗傅、刘正彦派来刺杀我的人么?”那人回答说:“正是。”张公说:“那就请你把我的人头拿走吧。”那人道:“我也是读过一些书的人,岂能为贼所用?何况您这样的忠义,我怎么能忍心伤害您呢?只是担心您的防卫不严,二凶还会继续遣人前来。特地前来告知。”张浚问:“你想要金帛吗?”刺客回答说:“杀了你,还愁没有这些东西吗?”“那么你想要留下来为我效力么?”刺客回答说:“不是的,我的老母还在河北老家,我岂能留在这里呢。”张公又问他的姓名,他都不回答。提衣飞到屋上去走了,屋上连瓦片的声音都没有,这是月光正明,刺客行走如飞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0
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于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害公?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俛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公命取死囚斩之,曰:“夜来获奸细。”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鉏麑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译文:

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浙江嘉兴,商讨举兵以清王室之患。一天晚间独坐之时,随从都睡了,忽见一人拿着刀站在烛架之后。张知是刺客,从容不迫地问:“莫非苗、刘二人派你来杀我么?”回答:“是的!”张说:“要是这样,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岂肯给贼人效力?况且我公如此忠义,怎忍下手?只怕我公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通知一声。”张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他笑了笑说:“杀掉我公,还愁没有钱?”张又问:“那么留下来当差行么?”他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问他的姓名,低着头不出声,撩衣一跃上房,瓦片没一点响动。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逝了。明天,魏公取出死囚一名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魏公后来常常到河北去打听,始终不见此人。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强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

原注: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见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忍下后,退而触槐自杀。事见《左传 宣公二年》。
按本篇实有其事,《宋史 张浚传》:“初,浚次秀州,尝夜坐,警备甚严,忽有客至前,出一纸怀中曰:‘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浚问欲何如?客曰:‘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浚下,执其手,问姓名,不告而去。浚翌日斩死囚徇于众曰:‘此苗、刘刺客也。’私识其状貌物色之,终不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