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面临什么问题?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民的增收、创收创造了条件,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农业面临诸多问题,和一些智慧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认清现实、找出差距,才能再出发。

一、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如果从产业资源、劳动力等层面来看,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从产业面来看,我国大约有18亿耕地面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7亿4,平均到人不到2.5亩,稳定供货的能力明显偏弱,使得农业从业者与农民暴露在风险销售中,不利于市场竞争。

从资源来说,我国农业投入的研发能量明显弱于其它领域,低于风险的能力明显偏弱,土壤恶化、缺水、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常常导致农民的农产品损失惨重。

从劳动力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将成为更多老年人的“聚集和沉淀”之地,同时受粮食价格低、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农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因此,每年到采收季节,总是呈现缺工的情况,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说完了国内,我们看看国外标杆国家是如何面对农业挑战的。以我们临近的日本为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与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超省力与大规模生产、粮食作物的潜能也发挥到了最大化、生产环境安全便利。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云端服务系统,从生产、经营到消费服务三个区块全覆盖。

再以德国农技产业为例,通过农机与通信公司的跨领域合作,应用先进的传感、云端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的作业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农业先进国家以工程技术进行跨领域整合,让一个传统的行业迈向新时代。反观我们,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与研发和这些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将生产智慧化、农业产销数位化,透过云端科技、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机械、感应设备等,应用在农业上,促进国内农业创新升级与转型,从而降低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极端气候对农业产业带来的冲击。

二、迈向未来的智慧农业是什么样的?

当无人机飞梭于农田上空,一面将资料传送云端,透过云端运算,进行符合成本与环境伤害最少的农药与化肥施用分析等等,农民只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云端连接,就能轻松完成田间管理;采用遥感技术、定位系统、智慧化决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这些技术结合,快速进行土壤、作物生长检测及与当时的气候结合做分析,进而让系统做出决策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端的农民可了解作物特性,以适时调整养分、灌溉、轮作等生长条件;使用感应器测量植物含水量、土壤湿度、温度的改变,优化灌溉,调整作物生长环境;拍摄作物并上传云端就可实现销售,让农民不需要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可参与全球的经济活动。

而消费者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在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产及采收过程;客商则可以通过云供应链系统,将外销的农产品迅速在各级终端销售市场铺货等等,总之,将上述诸如此类的情景融入农业产销活动中,是未来智慧农业的愿景之一。

三、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

1、以省工、省力为目标,提高作业效率

前面我们说,因人力短缺及老龄化是我们农业目前面对的难题,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人机协同的机械作为辅助工具,让种植者能够省力省时的耕种。如传统的浇水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无法精准稳定供水,通过改良浇水机具,可根据植株位置自动调整出水方向,免去人为调整以减少作业负荷,并能节省人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建立溯源制度,确保农产品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放心,如果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能够透明化,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心,而产品溯源正是了解这整个过程的捷径。通过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简单、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或手机APP,查询感兴趣的产品,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可得到更多的生产信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透过消费者习性可获得更多消费者信息,对生产决策提供帮助。

创新科技是农业进步最重要的原动力,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期待智慧农业能开创高质、便捷及人性化的新典范农业,让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效率、安全及风险可管控的新农业时代,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增收有奔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