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两次死去活来的汽车厂(五)

如题所述

十一

本田和日产宣布在美国建厂之后,丰田汽车开始成为舆论指责的中心,佐藤正明在《丰田领导者》中说:“所有人都觉得,除非丰田把汽车生产转移到美国去,否则的话,美日汽车冲突就会延续下去,永远无法解决,这一事件被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丰田英二开始感到被众人抛在身后孤零零的刺痛。……他已经意识到,丰田在美国设厂生产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仍然有一些考虑使他迟迟下不了决心。即使是丰田把汽车生产转到美国,以满足美国方面的要求,他仍然担心在美国的生产基地能否保证产品性能达到同在日本生产一样的水平,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将大大威胁丰田汽车的品牌声誉。”毕竟美国的工人完全不同于日本工人,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工人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有责任感,也有希望企业发展更好的使命感,而美国工人中很多人只是为了挣钱而劳动。“在和公司高层深入交谈之后,丰田英二第一次感到了孤单。”

丰田唯一的行动,是委托野村研究中心、亚瑟德力拓、斯坦福研究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但是这些智库的答复不像兰德给本田的答复那样干脆明确,“令人难以琢磨”。

1980年5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白宫会晤美国总统卡特,卡特提出一个解决两国汽车产业冲突的方案:日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恰在此时,丰田汽车接到新任福特总裁唐纳德·彼得森(1980年担任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1985年2月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来信,信中说,希望访问丰田。

唐纳德·彼得森

丰田英二一拍大腿:“就是它了。”

丰田英二亲自草拟了一个合作生产的框架,派田边守(电装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在美国为三大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送往福特总部,

田边问:“为什么和福特合资,而不是通用汽车?”

丰田英二说:“通用太大了,与它合作不太合适。美国的反垄断法,恐怕不会让我们两家联盟。”

佐藤正明认为,丰田英二之所以选择福特作为合作对象,是为“报恩”。1950年,丰田和福特已经谈妥合作方案,引进福特汽车,在日本生产。丰田英二动身前往底特律签署合资协议,但是半路上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停止了汽车工业对外投资,并禁止汽车公司高管和技术人员出国。合资项目吹了,福特觉得很对不住丰田,就接待丰田英二进行了“技术培训”。

有过这样的经历,丰田英二对福特公司比较了解。

丰田准备提供的车型是排量2000cc的凯美瑞,专门为美国市场研发,同时,可以提供TPS(丰田生产方式)培训。

1980年6月,彼德森访问丰田总部,随行的还有两位副总裁。

谈判正在进行中,满怀希望的丰田英二突然感觉情况不对。就在和丰田进行合资谈判的过程中,福特和UAW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日本汽车倾销的申诉,丰田英二对此感到震惊,通过谈判小组像福特提出了抗议。

谈判也陷入了僵局:福特希望合资企业生产福特刚刚开发的金牛座轿车,而金牛座本身就是针对凯美瑞这一档日本车开发的。福特还要求丰田修改凯美瑞的设计,以避免对金牛座形成直接竞争。丰田方面则强调开发凯美瑞是针对美国市场,而不是针对金牛座这个产品,如果修改设计,等于要丰田改变市场战略,这是不能接受的。

刺激丰田英二的还有另外一个信息:大众在美国“走麦城”。

1955年大众在美国市场销售了28907辆,1959年上升到了12万辆,当时进口车占美国市场份额的8%,其中有一半是大众。

1964年大众汽车全球总销量上升为103万辆,成为一个年销量过百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在美国的销量上升到了30.7万辆,美国成为大众第一大海外市场。

虽然有的美国车评家认为大众甲壳虫根本不是正经的轿车(甲壳虫是美国人给大众汽车起的外号,很轻蔑的),开这种车是对美国人格最大的侮辱,但这并不妨碍美国的年轻人喜欢它。

1970年,大众在美国的销量到了58.3万辆,这是大众在美国的巅峰时期,这一年全球销售的大众车中,差不多每两辆中有一辆就在美国出售,其中, ç”²å£³è™«è´¡çŒ®äº†ä¸»è¦çš„销量,达到56万辆。

但是,美国公司进行反击。通用公司的Chevrolet Vega在1972年共销售了52万辆,成功地打击了大众老爷车甲壳虫。同时,日系车也如潮水般涌上美国汽车市场。

在双重夹击下最终在竞争中,大众轿车全面落败,在美国的销售进入到了下行通道。1972年,大众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为49.2万辆,1976年在只卖了20.3万辆,1979年更是下滑到了13万辆,这种下滑一直到1995年才算终结,那年大众在美国只卖了5万辆车(只相当于当时本田雅阁在美国一个半月的销量)。

刚刚上任大众CEO的卡尔·H·哈恩,到美国视察之后,立刻叫停了大众在底特律的斯特林海特斯新厂项目,并决定把宾夕法尼亚威斯特摩兰工厂拆迁到中国去(就是后来的一汽奥迪项目)。

卡尔·H·哈恩

“我是1982年1月份到大众担任董事长的。一到任,就需要我尽快批示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西班牙西亚特,一个就是中国项目。这两个项目,当时都不受欢迎,下面的人建议别干了。我向董事们谈了我对中国的想法。当时中国经历了‘十年文革’,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与以前大不一样。我相信中国政府能够让大众和中国合作伙伴以公平的方式进行合作。幸亏那时在世界汽车工业界,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日本,只有我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看好中国的前景。所以我们在几乎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孤独而幸福地在中国发展。”

使丰田英二犹豫不决的还有中国传出的信息。

1978年底,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批准汽车行业与国外建立合资企业,不止一个中国汽车企业找到丰田,都吃了闭门羹。

佐藤正明写道:“丰田英二辗转反侧,不知道如何决断。‘连大众都在美国吃了亏,丰田在美国生产汽车能否获得成功?中国确实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终归是一个从长期看才能获利的市场。’”

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祖涛在回忆录《我的汽车生涯》里说:“我们在全世界寻找合作伙伴,组织了一批专家,绕地球转了两圈,跑遍了奔驰、丰田、雷诺、日产、通用、福特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西方汽车大国几乎没有看得起我们的,不是不愿意合作就是漫天要价。”

一个德国大众人曾经说,一位丰田的人私下和他讲,丰田很后悔当初拒绝了上海合作的要求。

十二

佐藤正明《丰田领导者》写道:“当丰田宣布将与福特联合生产汽车的时候,通用汽车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差点觉得通用从此会失去往日的业界领导地位,一蹶不振。倘若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联合成为现实,通用汽车将面临被颠覆的局面。”

“一开始通用汽车静观事态的变化,随着福特和丰田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通用汽车也开始对丰田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身处世界汽车第一的地位,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荣耀感使得通用汽车始终持极为谨慎的态度。”

“这时,伊藤忠商社副社长J·W·Chai出手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商业人士,在通用和五十铃的合作中曾扮演了极为积极的角色。”

1981å¹´11月,Chai来日本参加东京车展,佐藤正明说:“我们三个人(佐藤正明、神尾秀夫—丰田海外销售负责人、J.W. Chai)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席间开始交换各种信息。神尾和J.W. Chai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就像是交往了十多年的老朋友。神尾没有太多的遮掩,和盘托出了丰田公司的担忧,而J.W. Chai也毫不掩饰地指出与通用公司合作可能碰到的许多问题。他们的交谈涉及到了很多话题,而当他们谈到新上任的里根班底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时,两个人的语气变得十分凝重。”

“里根当选总统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他喊出的这句‘重振美国雄风’的口号。”Chai一语中的,“为了重新振作私人企业的获利能力,他肯定会灵活地运用这个全球范围内称得上是最严苛的美国反垄断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丰田通用的合作会……”

佐藤正明说:“坐在一边倾听双方交谈的我当时在心里估量,如果美国的反垄断法这么严苛,那么两国之间最大汽车公司的合作不过就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但是随着他们谈话的深入,我突然开始设想起其他的可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丰田通用之间的合作谈判正是从此刻开始正式起步的。接下来神尾要做的事情就是游说丰田英二,而Chai要做的就是判断通用公司是否愿意和丰田合作。由于他们俩各自都有非常繁重的日常工作,同时日本和美国东岸之间又有着14小时的时差,因此两人之间想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就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了。因此,我就变成他们之间的传声筒,把从神尾那里听到的英二的想法传达给Chai, ç„¶åŽå†æŠŠä»ŽChai那里获知的通用的策略传回给神尾。”

Chai感到:当时通用在小型车开发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进展迟缓,而丰田的美国战略似乎钻进了死胡同,这就是通用和丰田双方合作的机遇。

Chai见到史密斯的时候,提出了通用和丰田合作的建议。史密斯说:“我不熟悉丰田内部的情况,就委托你做我们的全权代表,直接安排一次我和丰田社长的会面。”

Chai首先安排丰田汽车销售公司会长加藤静志(曾经在通用汽车日本分公司工作过)在圣诞节前到通用汽车总部拜访史密斯,加藤静志正式表达了丰田同意与通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的意愿。

1982年一月初,Chai秘密前往丰田公司,面见丰田英二,报告了通用公司的合资方案:使用位于西海岸的闲置厂房(就是弗里蒙特工厂),以50万辆规模生产卡罗拉轿车,成品车按50%:50%分配,在各自的销售渠道,分别以通用和丰田的品牌进行销售。

丰田英二觉得这个方案还是挺吸引人的,但是他怀疑通用是否在合资谈判上给了Chai如此大的权力。

实际上,丰田公司与福特的谈判,是一场公开的表演,全球汽车业内外都在看,而在分析了这次谈判的背景和谈判双方各自的方案,已经可以判断出丰田的利益诉求,所以通用对丰田的思路和困境已经了然于胸,通用打出的牌肯定是“对症下药”:既能利用丰田的小型车资源,增加通用汽车的销量,又挽救了一座判了死刑的工厂,通用等于没有出钱出力,每年白得25万辆小型车,而丰田却只能接受这个方案。

为了躲开媒体过分好奇的“关注”和卖力炒作,丰田英二不得不“瞒天过海”,为了掩护丰田英二的行动,丰田决定在加拿大召开临时经销商大会,丰田英二将参加大会,这样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去北美。

在曼哈顿的林克斯俱乐部,两个巨头的会谈持续了4个小时。临时充当通用方翻译的Chai陪着丰田英二回到了下榻的旅馆后,迫不及待地给远在日本的佐藤正明打了个电话,原原本本地转述了这次高峰会谈的内容。

3月8日,丰田英二参加完加拿大的经销商会议回到日本后的第三天,《日本经济新闻》早间版刊登了独家新闻,报道了两家公司进入合作谈判进程的消息。

和通用的谈判也相当艰难。1982年秋,丰田谈判团队的负责人森田正俊感到似乎谈不下去了,向丰田英二建议放弃这个项目。

丰田英二这次没有任何犹豫:“我们不能在进入美国市场这个事情上再摇摆不定,和福特不能合作,和通用也无法合作,那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开辟美国市场,你们有信心吗?丰田要成为一个跨国企业,全看这次合作了。谈判需要的是耐心,要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找到解决方案。希望你们在仔细想想。”

为了推动谈判,丰田英二写了一封亲笔信,托常务副社长山本重信当面交给史密斯,史密斯相应做出了一些让步,1983年2月,双方董事会批准了合资协议。

罗杰·史密斯提出:新公司的名字里必须要有“联合汽车”(联合汽车是一家零部件企业,1971年被通用汽车收购,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史密斯对联合汽车独有钟情)。

1985年4月4日,弗里蒙特工厂彩旗招展,举行了联合汽车公司开业典礼。里根总统本来答应借回乡探亲之机参加开业典礼,但是最终日程还是排不开。丰田英二在典礼前一天到白宫拜见了里根总统。

丰田英二(左)出席通用和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NUMMI的开业仪式,右为通用董事长罗杰·史密斯(1985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