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小李广大闹清风寨的概括

如题所述

《大闹清风寨》选自于《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主人公是花荣。

元宵佳节,宋江月夜鳌山前观灯,刘知寨夫人指他为贼,刘知寨派人捉了,花荣带人救回宋江。宋江当晚去清风山躲避,又被刘高所捉,青州府慕容知府派镇三山去刘高处押来宋江,黄信与刘高设计骗花荣到清风寨内,和宋江一起解青州府来。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花荣

一、武艺过人

书中说花荣乃将门之后,祖上的荫庇承袭了清风寨武知寨一职,他善使一杆银枪,枪法出众,更兼箭“百步穿杨”的好功夫。这是花荣的个人能力与军事素养,应该说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场上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书上说:弓,古兵器也,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遂成战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亦开后世火器之端。

二、礼数过人

原著中:话说宋江到了清风寨,见了花荣,花荣拖住宋江便拜,拜完了,喝叫手下替宋江拿了包袱,请宋江上大厅中间坐好,花荣又跪下,又拜了“四”拜。我们看,一位朝廷命官的儿子,“官二代”花荣,对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宋江,很是尊重。

这个“四”拜之礼可不是随随便便的礼节,是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的礼仪。“四拜”之礼最早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被赵肃侯拜相以后,有事路过家乡洛阳,他那位曾“不为炊”的嫂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谢”。但这并非古代的常礼,而是谢罪的加拜之礼。

三、与世无争

原著形容花荣:“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简直就是 “形象好气质佳”,这样一个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儒将本来应该是肩负重任的。

但是,我们看到花荣却好像始终没有参与到梁山的“政治斗争”中,始终置身事外。其实,花荣与宋江结识得早,为了宋江抛家舍业、落草为寇,可以说花荣之于宋江是生死相依的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闹清风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2

简介:元宵佳节,宋江月夜鳌山前观灯,刘知寨夫人指他为贼,刘知寨派人捉了,花荣带人救回宋江。宋江当晚去清风山躲避,又被刘高所捉,青州府慕容知府派镇三山去刘高处押来宋江,黄信与刘高设计骗花荣到清风寨内,和宋江一起解青州府来。

扩展资料

花荣乃将门之后,为清风寨武知寨,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首。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

因善使银枪,又称“银枪手”。只因义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后被好汉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抚后,在对辽国、方腊战役中屡立奇功,然在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与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浒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宋江在清风山时救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随后投奔到清风寨武知寨花荣处.元宵节时,刘氏背信弃义将宋江捉到自己的寨中百般折磨。花荣大怒,带人将宋江抢回。刘高带人来抢宋江,花荣当众展示了自己的高超武艺,吓退了刘高的兵士。宋江也连夜躲到清风山去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