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举个例子

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对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二是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三是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四是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8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不管是谁,当他被别人批评或禁止做某件事时,心里就显现出两面性:既想接受又想反叛。想反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逆反心理”。比如看到“此处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没准心里就想大喊两声;看到“不准乱扔果皮纸屑”的提示,有人还就想故意扔上两片。这都出于人的逆反心理。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在绿地花园旁边换上了“人有礼貌,花儿才笑”“让我们和小草一起成长”等饱含真情的话语,取代了“禁止践踏草坪”“禁止毁坏花草树木”等警示性语言,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保护效果。

逆反心理在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家长越是想让他干什么,他越是不好好干,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还偏偏对着干。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许多孩子小的时候吃饭是个老大难,家长是使尽了“高招”,说尽了好话,孩子也不一定吃上两口。倒是惹您气极了,怒斥一声:“不吃算了!”孩子却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其实,您就是在无形之中利用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在谈及她的育儿经验时就曾经说:“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成功地抓住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她开始时教育自己顽皮的孩子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都吃饭的时候,她却对孩子说:“我们都吃饭了,你去玩吧。”孩子一听,早早就坐在饭桌旁等着开饭;然后是中午午休的时候,她对儿子说:“反正你也不好好睡觉,玩去吧。”孩子听了这话,反而争着抢着往被窝里钻。这位母亲的做法对我们应当有所启示。有的孩子讨厌学习,说不定就是因为父母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吧,不学习怎么能行?”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这些话恰恰是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叫我学,我偏不学。结果是弄巧成拙,孩子是越学越厌学,越学成绩反倒越来越差。作为家长,我们何不学学那位三岁孩子的母亲,正确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偶尔对孩子说:“别学了,出去玩吧!”受惯了约束的孩子可能一开始觉得挺开心,到处活蹦乱跳,可是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开始担心,出现要求学习的饥饿感,并有可能自己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然后家长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鼓励,强化孩子学习的欲望。出于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孩子渐渐地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用得过多、过滥,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08-09-18
当然不是,他可以帮助小孩逃出父母的不良影响,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08-09-18
自尊心太强的关系,这是因为过度宠爱所导致!这绝对是有害的,因为一旦父母没法解决这种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前程的好坏!
第4个回答  2008-09-29
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可以让这些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以后成为家长有很多经验!
可以让他们在挫折中找的教训
第5个回答  2008-10-01
叛逆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