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在自荐成功后,为何第二年便挥剑自杀了?

为何第二年便挥剑自杀了?

毛遂自刎,基本属于瞎扯!完全经不起任何一丢丢的推敲。此说法源于一篇文章《毛遂之死》,我个人认为这可能类似于一种说教型的故事,因为鄢烈山先生的文章未引用任何史料,原文如下:

鄢烈山《毛遂之死》原文摘录:

“……此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

一个靠嘴巴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除了以死谢罪,别无他途。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读完之后,好像逻辑在线的样子,确实先有自荐成功,声名在外,后有败仗,心理上接受不了,于是一剑捅死自己,即悲壮又饱含了人生道理。

但是bug未免有些太多了!

一、平原君并不是一个傻X

赵国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老牌贵族,其父乃赵武灵王,其兄乃是赵惠文王,其兄在位时,他为相,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即位,他亦为相。在战国时以颇具贤能而闻名,门下食客达数千人。

曾散尽家财以解邯郸之围,这样的人我真的看不出他有什么智商上的问题。

即然他没有智商上的问题,他为什么要用一个说客(一个玩嘴皮子的人)去领兵打仗?

我这种智商有点缺的人,我都不会好吗?所以,毛遂去打仗,这件事儿可能性不大,即然不会去打仗当然也不会打输了就捅死自己。

二、廉颇还活着呢!

作为一名历史上知名的武将,会打仗能吃饭,能屈能伸讲道理,众武将之楷模一样的人物都还在赵国活的好好的呢!

怎么能轮到毛遂去打仗?

怎么也轮不到他,就算不用廉颇,还有蠢蛋儿赵括呢!

三、历史上粟腹是吃了败仗的!

粟腹确实在战国末期打过赵国,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燕国,那真的是国中哈士奇,可能也是没听过一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啥水平心里是一点儿数没有的,硬怼!

以为赵国长平之战败了,自己就可以去打赵国,粟腹当时对燕国国君说:“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意思就是:赵国现在的处境就是,大人死光了,小孩儿没长大,可以去搞一搞。“

结果被廉颇打的爹妈都不认识,还送了自己的项上人头!

这里面有毛遂什么事儿?一点儿也没有!

最后:

毛遂的结局有很多种,有人说辞官回老家养老了,也有记载说是生病猝死了,但是自杀确乎没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毛遂是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后来,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可惜“毛遂自荐”的毛遂在自荐成功后的第二年,便挥剑自杀了。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我们只知道故事的内容,却不知道事件的原委。一个“毛遂自荐”的人,他的人生应该是处处开挂的节奏啊。历史上的毛遂却在自己自荐后,一年就去世了,而他的死跟自己自荐的那件事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公元前256年,燕国虎视眈眈,想要趁着赵国不备的情况下,派遣自己国家最能打的将领栗腹,伺机攻打赵国的领土。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赵王应该派谁出去应战呢?赵王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想到了当年那个自荐的毛遂,他特别想提拔毛遂为帅,一统军队攻打赵国。毛遂知道这个消息后,惊慌失措,迅速跑到大王跟前,想跟大王说清楚实情。

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毛遂此次去找赵王不是自荐自己去打仗,而是说服赵王推辞这次以身报国的机会。他还是一展自己的口才,对赵王说:“我并非贪生怕死之辈,我空有口才,但没有带兵打仗的实力。我宁可披肩当马前卒,也没有能力挂帅。如果大王此次不派我领兵打仗,对赵国的江山来说,可以保全赵国的江山社稷;对赵王来说,可以保全您,知人善任的眼力;对我自己来说,可以避免出错,不去成为国家的罪人。”毛遂这番推脱的话语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可赵王并不这么认为,去年那个敢于自荐的毛遂,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如今正好有一展实力的机会,反观毛遂的举动,怎么有点儿像害羞的小姑娘呢?

毛遂迅速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骐骥一天可以行一千里,但他没有捕捉老鼠的实力啊。我虽然在说话推理方面有三寸不烂之舌,但张建带兵,这不是我擅长的事情,我是不敢拿国家的安危和我自己的不足之处相抗衡。”赵王这时肯定听不进去了,他对毛遂求贤若渴一般寄予厚望,最后硬是让毛遂挂帅杀敌。

对于一个靠嘴巴吃饭的人,有一天让他扛枪,那真的是自取其辱啊。毛遂虽然接下了赵王的重任,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如此强大的劲敌和他这个一无经验的军师相比,简直天壤之别,那场战役他败得一塌糊涂。谁曾想到一路被赵王捧起来的人才榜样,到今天落得如此狼狈下场,老是觉得自己把国家和父辈们的脸都丢尽了。除了选择自杀,以解其辱,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他找了一个深山老林,挥剑自刎了。

第2个回答  2019-10-04

我们很多人都对毛遂自荐的故事有所耳闻。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只知道故事的内容,却不知道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一个敢于毛遂自荐的人,那他的人生肯定是一路顺风的。

可是这位毛遂自荐的人一年之后就去世了,他的死跟自己之间的那一件事情是有一定关联的,在公元前256年的时候,各国纷争不断,燕国一直都对赵国虎视眈眈想要趁此不备的情况之下偷袭这个国家,于是他派遣了自己国家最为能干的将领去攻打赵国的土地。

第3个回答  2019-10-04
因为在毛遂自荐后也确实得到了重用,而当时的统治者对他的比较重视的,不过最后战争还是失败了。这就令毛遂更加羞愧、没有脸面,在兵败后选择了自尽。
第4个回答  2019-10-04
这一年里也可以发生许多事,可能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带兵打仗吧,毛遂自荐说的是他的勇气而不是他的能力,难道自荐成功之后就一定要事事成功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