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介幼虫病的疾病症状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如何防治?

如题所述

【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黏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吸取鱼体营养,在鱼体上进行变态,当钩介幼虫完成变态后,就从鱼体上脱落下来,这时叫幼蚌。鱼体受到刺激,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胞囊。较大的鱼体寄生几十个钩介幼虫在鳃丝或鳍条上,一般影响不大,但对饲养5~6天的鱼苗,或全长在3厘米以下的夏花,则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寄生在嘴角、口腔里,能使鱼苗或夏花丧失摄食能力而饿死;寄生在鳃上,因妨碍呼吸,可引起窒息而死,并往往可使病鱼头部出现白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白头白嘴病”。【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特别是病鱼的皮肤、鳍、鳃上出现的胞囊,可进行初步诊断。
(2)将胞囊压片镜检,发现呈杏仁形的钩介幼虫而确诊。【防治】(1)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灭钩介幼虫。
(2)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不能混养蚌,进水须经过滤,以免钩介幼虫随水带入鱼池。
(3)用硫酸铜0.7克/米3全池泼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黏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吸取鱼体营养,在鱼体上进行变态,当钩介幼虫完成变态后,就从鱼体上脱落下来,这时叫幼蚌。鱼体受到刺激,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胞囊。较大的鱼体寄生几十个钩介幼虫在鳃丝或鳍条上,一般影响不大,但对饲养5~6天的鱼苗,或全长在3厘米以下的夏花,则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寄生在嘴角、口腔里,能使鱼苗或夏花丧失摄食能力而饿死;寄生在鳃上,因妨碍呼吸,可引起窒息而死,并往往可使病鱼头部出现白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白头白嘴病”。
【诊断要点】
(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特别是病鱼的皮肤、鳍、鳃上出现的胞囊,可进行初步诊断。
(2)将胞囊压片镜检,发现呈杏仁形的钩介幼虫而确诊。
【防治】
(1)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灭钩介幼虫。
(2)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不能混养蚌,进水须经过滤,以免钩介幼虫随水带入鱼池。
(3)用硫酸铜0.7克/米3全池泼洒。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