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手机,无缘无故的发热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设备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各类电子元件运行发热、外部环境温度高、应用程序功耗大、大电流充电发热等。此外,不同机型的发热程度不同,主要是由于硬件配置、散热设计、使用场景等因素的不同导致的。

手机内部热量主要通过机身向外传导散热,因此握持设备会感知到温度升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天,环境温度能达到30℃以上,手机散热较慢,工作温度极其容易超过人体体温37℃,热感就会更加明显。手机内置有智能温控调节功能和高温保护功能,确保使用安全。

当设备发热时,可以通过自助检测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和降温。可以在桌面打开【i管家>实用工具>手机检测>充电、耗电与发热>发热】或桌面打开【vivo官网APP>我的>(售后服务)检测助手>充电、耗电与发热>发热】检测设备的发热情况,并按照指引对设备进行降温。

一、设备日常使用发热通用缓解方法:

1、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在高温或阳光直射环境,因环境温度较高,手机散热会变慢。

2、适当调整系统和应用设置:根据自身需求适当调低系统和应用设置(亮度、帧率、分辨率等);

3、手机降温&清理后台:进入【i管家 > 实用工具 > 手机降温 > 一键降温】,经常进入手机后台,点击“X”一键加速清理后台程序;

4、充电时尽量避免使用设备:手机充电存在能量转换过程,在此期间会产生一定热量,闪充机型充电功率较大,发热量会更高一些,充电期间使用设备会增加运行功耗,导致热量增加;

5、使用原装充电器数据线:非原装充电器和数据线可能与手机不兼容,不能保证充电时电流的稳定性,可能会引起发热。

6、高功耗场景适当休息:玩游戏、刷短视频、直播等场景,处理器、屏幕、WiFi等功能持续运行,会产生一定热量,且手掌长时间握持设备,机身表面散热不佳,合理调整游戏时间,可以减少设备发热,刷短视频等场景可搭配支架,更有利机身散热;

7、正确选用保护壳:选择轻薄易透气的保护壳(如原装保护壳),尽量避免选择不易散热的保护壳。在使用重载场景时,可以借助散热背夹、风扇等设备辅助散热。

二、常见的发热场景和缓解办法:

1、 充电时发热:手机充电存在能量转换过程,在此期间会产生一定热量,闪充机型充电功率较大,在缩短充电时长的同时,发热量也会更高一些。同时,前台应用也会叠加发热量,使得发热加剧,这是常见的发热现象。

充电时发热缓解办法:

1)   尽量避免边充电边使用设备;

2)   使用标配充电器和数据线充电;

3)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

4)   i管家一键降温:打开【i管家>实用工具>手机降温>一键降温】;

5)   关闭网络加速:进入【设置>WLAN>网络助理】,关闭“数据网络加速”;

2、 玩游戏发热:设备运行游戏时,机身内处理器高速运行,屏幕、扬声器、WiFi等器件协同工作,数据处理量较大,功耗相对较高,导致明显的发热情况。另外,如果开启了Monster/BOOST模式,系统会处于高性能模式运行,耗电量和温度会大幅增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考使用建议调整相关设置。

玩游戏发热缓解办法:

1)   关闭网络加速:进入【设置>WLAN>网络助理】关闭“数据网络加速”。

2)   尽量避免充电时玩游戏。

3)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

4)   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系统和应用设置。

● 进入游戏魔盒选择均衡模式/省电模式,【游戏界面>侧边滑出游戏侧边栏>性能面板>选择均衡模式/省电模式】;

● 降低外放音量或使用耳机;

● 游戏设置中适当降低游戏特效/分辨率/游戏帧率/画质等;

● 清理后台程序:进入游戏前,打开【i管家>实用工具>手机降温>一键降温】。

5)   借助散热背夹辅助散热。

3、 看视频或直播发热:播放视频或观看直播时,屏幕长期处于亮屏状态,机身内处理器、扬声器、WiFi等器件长期工作状态,电量消耗和发热量较大,如果使用移动网络数据,设备发热会更加明显,这是常见的发热现象。另外,三方应用的新功能和新特性也可能会导致功耗增加,从而加剧发热。

看视频或直播发热缓解办法:

1)   系统和应用新版本会持续优化使用体验,请保持最新版本使用;

2)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散热环境,避免异物覆盖和阳光直射设备;

3)   关闭网络加速:进入【设置>WLAN>网络助理】关闭“数据网络加速”;

4)   尽量避免边充电边看视频;

5)   取下保护壳,使用支架或散热背夹辅助散热。

4、 升级后发热:系统升级完成后,手机中的各种应用和系统资源会有一系列优化处理的过程,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在此期间会增加一部分功耗,同时会伴随一定的热量,优化完成后会自动恢复,请不要担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5

导致手机发热的几个原因:

1、锁屏状态下,手机持续运行是硬伤

Android系统手机总是绕不过一个梗,那就是即使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后台应用程序仍偷偷运行,大量消耗CPU运行空间,相信很多网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手机锁屏后一段时间再次开启时,手机温度依然不减,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手机系统后台程序太多导致的,因此,建议使用一些第三方工具对这些应用程序设置禁止自启。

2、屏幕高亮状态下,手机发热更严重

很多网友喜欢将手机屏幕设置成高亮,这种情况下部分程序也会进行高消耗运行,这也是手机发热的其中一个原因,因此,如非必要,尽可能将手机屏幕亮度设置至居中状态。

3、所处环境信号差,电量消耗更快

当用户所处的环境信号状态不理想时,为了保障通信畅通,手机会消耗掉比平时更多的电量以维持通讯畅通,同时,一些应用会在后台偷偷监控你的网络状态。

比如你手机此时此刻用的是4G还是GPRS状态等,这些行为都会加速手机电量消耗和发热,因此,在应用刚安装时建议用户针对一些不需要该权限(监控网络状态)的应用设置拒绝访问。

4、充电状态下,某些应用“为所欲为”

不得不说,某些安卓应用程序“太没规矩”,当检测到用户手机在充电时,一些应用程序会在后台进行一些诸如数据备份的操作,而在充电状态下,手机本身电压就有所增高,这种情况下,手机发热就更严重了,对此,针对一些备份类型的应用建议在刚安装的时候就优化好设置,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5、通话时间过长

在所有导致手机发热的原因中,通话可以说是最容易引起手机发热的一个因素,加上一些具备检测手机通话状态的应用在后台悄悄运行,这就使得本来发热就严重的手机更加雪上加霜。

以上就是导致手机发热最常见的5个原因,综合来看,一些第三方的Android应用程序是造成手机发热的主要元凶,因此建议,尽可能少安装一些第三方应用,而针对一些手机应用过多的用户,养成定期清理应用程序的习惯很有必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06
  1、去掉手机保护壳,通过触摸背部位置,判定是在哪里发热比较大,是电池还是手机电路板上。如果是电池发热,也有可能电池已经开始有问题了;部分情况下,电池起胀的时候就要更加注意;而如果用电量下滑有时很快、有时很慢,那么电池也产生的虚电,需要做下更好新电池,防止因为电池过热而导致电池起胀的问题。
  2、手机屏幕耗电也有,但是不会占据到特别大。网络上有软件可以给手机降频,但是效果因系统而异。而常见的做法是直接关掉自启动程序。 建议通过查看电池的耗电能力,以安卓有电池耗电测试报告,在系统设置>电池与数据管理>电池,查看右边的"电池使用情况",可以清楚看到屏幕的耗电量。可以清楚查看到各个应用的耗电量。
第3个回答  2018-05-31

一、手机在使用的时候系统运行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轻微发热是正常的; 温度较高的室外使用手机会比较容易发热,不建议在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 

二、如果玩游戏、看视频等这种对CPU运行要求较高的操作手机也会发热;

三、其实对于手机的发热是正常的,但是也可能在无意间出现异常的发热,这里所说的异常发热就是指我们已经不能正常使用或者已经非常烫手的情况,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轻则手机直接被烧坏,重则可能造成炸裂或者火灾等情况影响人生安全

拓展资料

    解决方法:尽量关闭手机后台常驻程序,这个原因很关键,CPU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当然就不能闲着。耗电就是散热最根本的原因。

    方法:单独放置安全地方。

    方法:尽量关闭手机后台常驻程序,这个原因很关键,CPU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当然就不能闲着。耗电就是散热最根本的原因 单独放置安全地方,握在手上和放在口袋都会相互传热,尤其是夏天,尽量放包包里。

    一般情况下,CPU温度控制在不超过室内的温度30度以上,也就是说室温是20度,CPU温度控制在不超过50度为宜。

    手机的外围电路,就是说除去CPU的剩下的电路!电容之类的温度就是在于-10—65度之间!晶体管就是三极管二极管一般就是不要超过70度为好,其他芯片的资料和PCB电路板的总体总结来说!

    统计一下手机的总体温度不要超过50度为易!这个在我们买手机品牌的官方说明上都是有的!

第4个回答  2015-07-27

运行程序时手机发热是正常的,手机在运行程序时CPU处于运行状态,手机有一个能量转换过程,一些能量损耗造成的发热是正常的,不会影响手机整体使用性能和造成危险的。充电时电池内部会有电能转换,产生部分热量,这是正常的,建议不要充电时使用手机,长期这样使用可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果发热异常建议您到售后服务中心检测处理的,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您妥善处理的,售后地址可以在设置--通用/更多设置--售后服务中查询到。也可以到步步高官方网站查询售后服务中心地址:http://www.vivo.com.cn/service/map.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