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读后感之二:学会思考

如题所述

阅读刘润老师的书《底层逻辑》第二章。这一章的主题是: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思考真是一个大问题,这一章的内容也很多,且需要结合实际好好揣摩。毕竟掌握思考的底层逻辑不是靠看书就可以的,而是要真的在每天的思考中,在针对各种问题的实实在在的思考上的。

在这一章的一开始,老师讲了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让我非常受启发。

二战时,盟军的轰炸机损失巨大,一小部分返回到基地的飞机机翼上满是弹孔。

这时,如果我们是盟军的指挥官,我们要在有限的条件下给飞机的部分位置加装钢甲,我们会装哪里呢?

可能我们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想,机翼上都是弹孔,那就加固机翼呗。

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一位担任盟军顾问的统计学家却认为:机翼中弹还能飞回来,恰恰说明机翼很坚固。

想一想,还真是。想一下,士兵最主要的防护装置是什么?头盔和防弹背心。当要保护的部位有限时,我们只能先护着最脆弱的部位,毕竟手脚受伤了,还有很大概率活下来。但一旦头部、心脏或是躯干内的重要脏器被打中了,分分钟没命。

飞机也是啊。这些机翼千疮百孔了的飞机还能回来,不正说明,这些飞机没打中要害么?

盟军指挥官在统计学家的提醒之下派人去战地检查战斗机的残骸,果然那些没能回来的飞机,不是机头就是机尾中弹。这些不幸被击中机头或是机尾的飞机,已经没有办法告诉指挥官,机头机尾应该加强一下。

刘润老师总结:“普通人凭借飞回来的飞机的‘经验’,决定加强机翼钢甲。但是优秀的人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道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应该是由于机头或者机尾中弹。”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很着急,急着找原因、急着撇清自己。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马上认定,这就是问题所在。

就像学生时代我们在做数学题时,急着把题做完,却很少在解答完一道题之后,再想想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这是最好的方法吗?

而那些会多想一点的人,往往都成了学霸。我们觉得完成作业就大功告成的人就只是应付作业而已。久而久之,我们与那些会多想一层的学霸距离也拉得越来越远。

从长远来看,和学霸距离拉远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时,我们养成的思想上懒惰的“习惯”,让我们既丧失了训练思考问题本质、系统思考能力的机会。

当我们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因为缺乏缺乏思考的底层逻辑,而常常不是焦头烂额被动应付,要不就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中,刘润老师介绍了复利思维、数学思维、概率思维和系统思维,并提醒我们:“普通的人观察一只手表,优秀的人洞察几百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个团队,优秀的人洞察团队里责权利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表象,优秀的人洞察系统。”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刘润老师给了5个思考步骤:一是找到核心存量。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三是找到增强回路。四是找到调节回路。五是考虑滞后效应。然后,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一步,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哪些连接关系。”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说就算拥有了洞察力。

提高思考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能参考刘润老师的意见在平时就有意识的练习思考,提升思考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149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