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题所述

(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身教胜于言教,培养良好习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家庭,就是凭借家庭的力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管教,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一要管子女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培养他们自立。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象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我们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家庭成员。现在的青少年群体,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庭中铲除独生子女那种“唯我独尊”观念的温床,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所有的家庭,都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忍让、合作、助人方面的行为引导,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善意地与别人合作共事,以增强子女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各种活动,阐释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和人生道理,并有意识地安排子女参加一些社会交往,对一些事情和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子女对周围的事物抱正确的态度,懂得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同时,家长要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实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扬子女的优秀品德,批评子女的一些不良倾向,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改正不良的习气和错误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学校,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传播知识、造就新人的功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少年。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落实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明确寓德育于教学过程的要求,坚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中国国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学雷锋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贯彻学生守则和落实校训、校规、校歌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抓住升旗仪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军训、课外、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等主要德育途径,建立健全对学校、班级、学生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9
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品德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有比较完整的主张。例如,在道德认识上,孔子强调要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道德行为上,他重“行”轻“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在道德情感上,孟子提出“舍生取义”;在道德意志的锻炼上,他主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道德修养上,《大学》的作者提出“修身”、“慎独”的要求;在德育方法上,孔子、孟子、朱熹等人提出“克己”、“内省”、“存心”、“养性”等等。这些德育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应当很好地沿袭和继承。那么,我们究应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德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一、要发挥课外活动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体育和游戏是儿童和青少年都喜爱的活动,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而且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纪律性、乐观、坚毅和机敏的品质。青少年兴趣广泛,有的爱歌舞,有的爱绘画,有的好文学,有的则迷恋于科技活动,这些兴趣对于培养品德、陶冶情操、塑造个性是很有益处的,应当予以积极支持,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切实加以指导。

二、要发挥集体在良好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归属于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青少年的一般都有的基本需要。因而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集体对于青少年的品德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教育青少年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腐蚀,帮助青少年分清是非,培养集体意识和民主意识,使每个成员心情愉快,感到生活过得特别有意义,而不愿离开这个集体。因此,学校校长和教师要努力把每个班级建设成为一个良好的集体。

三、要发挥劳动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劳动,主要有勤工俭学、家庭劳动及自我服务性劳动等。通过适当的劳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劳动观点和端正劳动态度,促进“手脑并用”;同时也使青少年懂得劳动者光荣,不劳而获者可耻,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珍惜一切劳动成果,并使他们在劳动中养成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不计报酬,忘我劳动的品德。

四、要发挥自我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自我教育是青少年自己根据社会道德准则教育自己的过程,通常用日记、周记、定计划、写总结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师和家长在指导青少年自我教育中,要启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国家和人民、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产生鞭策自己奋发上进的动机;积极帮助他们学会主动分析自己,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挥优点,克服缺点;经常给他们以鼓励和肯定,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29
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