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的静脉曲张是什么样子图片

如题所述

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是由于久站久坐,或先天性静脉管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在静脉内蓄积,静脉内压力增大而出现的静脉迂曲扩张。

从外观上来看,它多表现为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尽管不痛不痒,但它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危害。

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但如前所述,仍需鉴别导致静脉曲张的内在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扩展资料

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1、从事久站久坐职业的人

如教师、司机、医务人员、公司职员、体力劳动者等,血流受到重力的持续作用导致返流,返流的血液长期对静脉瓣膜造成压力,慢慢也会出现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高压导致曲张。

2、老人

老人年龄大,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张力下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从而导致静脉曲张。

3、慢性便秘

长期便秘导致排便困难,增加腹压,也会对血液回流形成阻碍,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脉曲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3
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静脉曲张一般表现为小腿部位出现蚯蚓状的团状或条状青筋,民间俗称“炸精腿”,这种疾病出现初期给患者带来视觉上的影响,随着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更严重,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那么,静脉曲张都有哪些发展阶段呢?下面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早期:患者会感觉腿部沉重,有酸胀感。晚上睡觉时腿部出现水肿,但到第二天早晨症状消失。腿部皮肤色素沉着、发暗、偶有脱屑瘙痒。皮肤表层的血管像蚯蚓一样,明显地凸出并呈团状或结节状。一般来说,在下肢静脉曲张出现早期,患者较少感觉到疼痛。
中期:患者下肢大面积水肿,并且疼痛感加剧,尤其是在运动时,感觉更为明显。在夜间期间,下肢疼痛感加重,这也是下肢静脉曲张中期阶段最为明显的症状。
中晚期:患者下肢开始产生异样的感觉,比如说下肢发冷或发热。并且患者会发现患肢开始变细,皮肤变粗并伴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和灼热感。
晚期:当患者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而没有及时治疗时,病情变会由中期转为晚期,此时患者下肢表皮层温度升高,皮肤有疼痛感和压痛感,并且患者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腿部皮肤形成坏疽,皮肤溃烂,形成老烂腿。
第2个回答  2019-02-13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程大致可分为稳定期和并发症期两个阶段。稳定期平均在20年左右,扩张、迂曲的静脉形似蚯蚓,不仅妨碍美观,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多发生久站后。当平卧抬高患肢后,上述症状可消失。随着下肢静脉瓣膜的破坏数量增多,逐渐累及到深静脉,多数病人会出现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进入并发症期,出现①淤血性皮炎、②血栓性静脉炎、③深静脉血栓、④静脉出血、⑤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最终发展至⑥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脚”)。
第3个回答  2021-02-27
临床表现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5.局部坏疽和溃疡。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
第4个回答  2019-01-07
静脉曲张和其他病症不一样,这个在初期很难被发现,没有像其他病症有那么明显的特征,但是这个病症严重程度却很厉害
静脉曲张的早期表现都是潜在的,症状不太重,最多觉得腿有点不舒服、发胀,但是随着年纪大增长,这种病会越来越严重,并会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并发症:皮炎、水肿、色素沉淀、静脉出血、溃疡、静脉血栓等,血栓脱落后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的会致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