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给农民都有那些补贴?

我知道有 小麦补贴 好像还有一些呢 请帮帮我 我们这里的贪官太多了 想弄清楚点

  2015年国家为了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因为各地养殖品种、作物种类的不同,落实到各地会有一些差别。具体补贴政策如下: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 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
  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
  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
  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
  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
  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5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
  38.阳光工程政策
  2015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托培训基地举办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
  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2015 年,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
  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2015年,除继续实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稳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运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选择三个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其他省(区、市)至少选择1个整县推进试点。
  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根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产权交易、股权的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重大问题。
  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2015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万户左右。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24万户;同时按照中央投资每户1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材料】中国农业新闻网http://www.farmer.com.cn/jjpd/hyyw/201503/t20150309_101736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7
以下讲的挺详细,供参考(来源:兰州市农经站):

国家各项强农惠农专项补贴政策

从“支农惠农”到“强农惠农”,现如今深入农村,到处都能听到农民称赞中央惠农政策是“真金白银”,解决了他们生产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惠农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适应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国家出台的以“四取消”(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四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以及对主产区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直接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产服务水平,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最让农民欢欣鼓舞的是,2005 年12 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四十六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绵绵延续2600 多年后,终告结束。取消农业税,为我国推行城乡一体化税制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城乡统筹,是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的德政。
据统计,从取消农业税的2006 年起,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 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200 亿元。粮食直补、种粮农民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逐年加大。2007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等各项农业补贴总额已达到526 亿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年增加。2003 年至2007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 的资金投入达15060 亿元,相当于前10 年(1993 年至2002 年)的总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3917 亿元,比2003 年增加1773 亿元。
强农惠农政策是政府对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补助、补贴政策的简称。从2005年取消农业税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些是给农民直接发放补助,有些是对参与该项目的农民进行补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项:
1、粮食直补
国家实施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由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两部分组成。此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实施,国家补贴标准2007年为12元/亩。2008年,国家考虑历史补贴因素,对亩均补贴标准和补贴强度系数(每百斤粮食的补贴额)过低地区,进行适当修正,适当缩小各地区之间补贴差距,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甘肃省的补贴标准是:按照各地的种粮面积、产量高低、商品质量好坏等多种指标综合起来制定方案,给各地切块下达直补资金,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发放补助资金。
兰州市补贴标准是:按照粮食播种面积的60%,产量的40%。
2、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是因为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种粮成本,对种粮农民实施的一种补贴。
甘肃省的补贴标准是:按照各地的种粮面积、产量高低、商品质量好坏等多种指标综合起来制定方案,给各地切块下达直补资金,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发放补助资金。
兰州市补贴标准是:按照粮食播种面积的60%,产量的40%进行补贴,补贴资金均属中央财政拨付,资金拨付与粮食直补同步进行。
3、良种补贴
国家制定良种补贴政策的目的:一是为了推广良种,增加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二是为了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满足国内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要。
农业部介绍了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补贴标准:高油大豆、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每亩补贴10元;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农民种植水稻每亩补贴15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省农民种植早稻每亩补贴10元,种植粳稻、中籼稻每亩补贴15元,对晚籼稻的补贴另行研究确定。种植品种的选择要尊重农民意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传统水稻产区,也要在地方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稻良种补贴。
补贴方式:种子补贴可通过供种单位补贴,即以体现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将良种直销给农户,也可直补到农户。
农业部要求各地在项目资金使用时,必须遵循政策公开、农民受益、合同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在选择供种单位时,采取政府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种单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项目资金,一经发现将从严处理。各地要加强对良种补贴资金的管理,严格管理供种价格,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我省2005年被国家列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范围,2008年按照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在全省21个县(区)、1个农场组织实施,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项目县统一招标确定供种企业,供种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和优惠价的差价直接向农户供应确定的优良品种,补贴的标准为:按每亩播种量和每亩补助10元的标准计算优惠价。供种结束后,供种企业凭农户签名的供种清册到县财政部门领取补贴资金。
4、农机具购置补贴
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
补贴机具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所需的拖拉机、收获机、耕整机等。
补贴标准:中央和省财政资金补贴标准“按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左右进行补贴”,“单机补贴最高不超过5万元”。市县财政投入资金的补贴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
2008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都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增加补贴机具种类、提高补贴标准,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区。我们将按照把总量调大、把结构调优、把能耗调低、把效率调高、把服务链条调长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深入推进全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为农机化发展打牢基础。
5、能繁母猪补贴
为扶持生猪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生猪养殖,国家决定从2007年起实施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政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以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补贴标准为:按每头50 元的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
2008年国家将继续对养殖能繁母猪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从每头50元提高到100元,根据省农牧厅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各地开展能繁母猪养殖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6月10日前完成能繁母猪数据核查统计工作,达到县、乡、村能繁母猪底数清楚、户主明确、卡片档案完整的目标要求,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力求7月1日政策实施中能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场到户。
6、能繁母猪保险费保险
能繁母猪保险是国家通过保险机制进行产业宏观调控的首次尝试,也是财政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保险领域的首次实践,是国家为调动广大农户养猪积极性,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开展的一项政策性保险。
能繁母猪保险费补助标准为:每头保费60元,政府负担48元,农民承担12元,
7、奶牛良种补贴
此项目补贴实行属地管理原则,补贴对象是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奶牛良种补贴以冻精(实物)形式补贴。每头补贴冻精 2支,每支补贴15元。
8、优质后备母牛补贴
07年全市后备奶牛8797头,补贴标准为每头500元,其中中央财政每头补贴300元,占60%,地方财政补贴200元,占40%。中央财政下达我市补贴资金263.92万元全部到位。县区配套资金永登27.92万元、榆中28.42万元、安宁3.46万元到位。
08年全市补贴头数:目前全市共有优质后备母牛约1万头左右,补贴资金还未下拨我市。
9、退耕还林
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2007年,国务院再次发出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在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继续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适当补助。
补助期限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5年,还草补助2年。这一周期结束后,不再补助。
补助标准为:我们省、市的补助标准依然按照国家标准为主,每亩退耕地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
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从次年起,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兰州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兑现工作经过年底验收合格后,将资金兑现给农户,验收不合格者将暂缓兑现。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属于国债专项资金。资金管理单独开户,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帐务清晰、原始凭证齐全。
10、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国家和省上通过补贴测土、配方、配肥等重点环节,建设一定数量的项目县,对项目县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此项目2007年实施。
补贴标准:项目补贴资金根据财政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01号)和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甘肃省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实施细则》(甘财农〔2005〕102号)规定的标准,对新建、续建项目县目标任务进行补贴,主要用于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施肥、仪器设备购置、数据库建设、地理评价和组织管理等。新增项目县用于仪器设备的补贴不超过30万元,续健项目县用于数据处理与技术培训设备、应用软件购置等仪器设备不超过10万元的补贴标准。
11、马铃薯良种推广补贴
根据甘财农〔2007〕183号文件精神,在榆中县等10个县实施马铃薯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试点)。
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参照执行小麦良种补贴办法,所不同的是补贴环节和标准。马铃薯良种补贴是将每亩150元的补贴资金补贴到农民繁育生产一级良种所购买中标企业供应的原种环节。项目区农户通过以优惠价购买马铃薯原种,从而享受到马铃薯良种补贴政策。
12、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集全膜侧沟播栽培、全膜平铺和传统的地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是旱作农业的一大技术创新,也是甘肃省旱作农业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问题,通过秋季地膜全覆盖,或早春顶凌地膜全覆盖,有效地抑制了水分蒸发,将全年的所有的降水,积蓄在土壤中,使年度不均、季节不均的降雨变为作物全生育期可用的有效水分,从而保证了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垄沟的集雨作用,又使10毫米以下的无效降雨变成了有效降雨,保证了早春干旱时作物的正常出苗,从而使被动抗旱的传统旱作农业变为主动抗旱的现代旱作农业,使依靠天然降雨为主的风险农业变为连年丰收的保险农业。此项目2006年实施,2007年开始补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一条:

参考资料:http://www.lzny.com/news_view.asp?newsid=413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31

第3个回答  2008-09-17
国家各项强农惠农专项补贴政策 ,养肥了大部分贪官,确实也富了少数农民,苦了大部分老实巴交的农民-------"补贴拿不到干瞪眼,物价涨不停直着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