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8-09-20
据这几天看到的资料,这些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并不是由尿素生成的,而是人为添加的,因为正如你所说,液态鲜奶中也能检测到三聚氰胺,但是没有哪家企业会把原奶制成奶粉再泡成牛奶来卖吧?
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倒是解释得清楚:由于原奶收购价持续走低,饲养成本却在上涨,奶站和奶农为了维持利润添加一些含氮高的化学合成物质,包括你提到的尿素,以及三聚氰胺。
其中三聚氰胺是含氮最高的,无杂色,无味,所以添加兑水后不易被发现。然后检测的过程当中,三聚氰胺当中的氮被作为蛋白质含量指标计算,不仅可以使原奶含氮量提高,而且即使加入大量的水后,检测到原奶仍然是合格的。
第2个回答 2008-09-20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国外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大多以技术开发公司命名,如德国巴斯夫(BASF Process)、奥地利林茨化学法(Chemical Linz Process)、鲁奇法(Lurgi Process)、美国联合信号化学公司化学法(Allied Signal Chemical)、日本新日产法(Nissan Process)、荷兰斯塔米卡邦法(既DSM法)等。这些生产工艺按合成压力不同,可基本划分为高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三种工艺。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日本新日产Nissan法和意大利Allied-Eurotechnica的高压法,荷兰DSM低压法和德国BASF的常压法。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多采用半干式常压法工艺,该方法是以尿素为原料0.1MPa以下,390℃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并使三聚氰胺在凝华器中结晶,粗品经溶解、过滤、结晶后制成成品。
第3个回答 2008-09-20
不科学,尿素也只不过是另外一种NH2含量高(一分子两个氨基)的物质,主要是牛奶在检验的时候会采用蛋白质中的NH2的含量来衡量奶的浓度,加尿素或三聚氰氨(一分子三个氨基)就是为了在检验的时候“看起来”浓度很高。
第4个回答 2008-09-19
大概是对的,但感觉有点夸张。尿素转化为三聚氰氨,与奶粉没有关系。